摘要:今天七月初六,农历一到这天,不少老人一大早就开始念叨:这天可得注意,别乱洗、别乱跑,有些东西还得吃。你说这日子咋就这么讲究?为啥偏偏这天要特别提醒这“一不洗、二不去、三样
今天七月初六,农历一到这天,不少老人一大早就开始念叨:这天可得注意,别乱洗、别乱跑,有些东西还得吃。你说这日子咋就这么讲究?为啥偏偏这天要特别提醒这“一不洗、二不去、三样
吃”?难不成真有啥说法?传下来的老规矩,真有它的道理?到底是迷信,还是有根有据?咱们今儿个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这“不洗”,有人一听就皱眉:天热得跟蒸笼似的,不洗澡咋受得了?可老话讲得清楚:七月初六不动水,动了水,祸不躲。这不是空穴来风。实打实的,跟天气、跟身体、跟节气都有关系。
七月正当伏天,这会儿阳气最盛,外边热得冒烟,屋里闷得像扣了锅盖。人身上的毛孔张着,稍不注意,冷水一冲,寒气就钻进去了。尤其是腿脚、肩膀、腰背,关节最怕这个时候受凉。
可有人偏不信邪,洗完澡一身轻快,结果半夜腿抽筋,第二天腰板疼。不是光说洗澡,洗头、泡脚、洗衣服都得注意。尤其是年纪大的,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大,一冷一热,容易出事。这就叫“贪凉一时爽,落下病来床上躺”。谁吃过这亏,谁知道。
再说这“不能去”,去哪里不能去?老一辈人讲,七月初六这天,不宜走亲访友、不宜办事远行,更不能去人多乱杂的地方。为啥?这不是封建迷信,跟心理和身体状态都有讲头。
七月是农历的鬼节月,虽说不宣传迷信,但从气候角度说,这段时间湿气重、气压低,人容易心烦气躁、疲乏无力,免疫力也跟着打折扣。
一到人多的地方,空气混浊、病菌多,尤其是像呼吸道传染病、肠胃疾病,趁虚而入。特别是中老年人,心肺功能本就不如年轻人,在这闷热的天气里,一折腾,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风险就来了。别不当回事儿,病不是一天养成的,是一点一滴积出来的。
那这三样该吃的又是啥?不是啥山珍海味,而是老百姓口袋里掏得起、肚子里吃得安生的东西。第一样是绿豆汤。
七月初六的热气头头上,绿豆汤就像一把清凉伞,能帮身体把堆着的火气降一降。绿豆性寒,清热解毒,还能利尿排湿。可别贪凉,冰镇的可不敢多喝,尤其肠胃虚的人,凉着了胃,反倒坏事。温温的绿豆汤,才是正经解渴解暑的“宝贝水”。
第二样是苦瓜。有人一听苦瓜就皱眉头,说那玩意儿比黄连还苦。可就是这苦,苦得有理。苦瓜里的苦味物质能帮助降火、清心、护肝,还能调节血糖水平,对中老年人来说,简直是天然的“清道夫”。体寒的人别空腹吃,也别连着吃好几顿,用点姜或蒜炒一炒,去点寒气,吃着才稳当。
第三样是莲子。这个时候正是莲子新鲜的季节,老话说“七月莲子八月藕”,莲子是个好东西,养心安神,还能润肺健脾。尤其是晚上睡不好的人,煮一碗莲子粥,热乎乎地喝下去,比啥都管用。一口莲子香,两眼不发慌,三更能睡着,四肢有劲儿跑,这不就是咱老百姓想要的日子吗?
除了这三样,七月初六这天,也有“避风避火”的说法。啥意思?就是说,这天火气旺,不宜动火、动气、动肝火。吵架斗嘴、情绪激动都得避着点。特别是年纪大的,动不动就上火,口干舌燥、心烦意乱,心脑血管负担大。气大伤身,忍一忍,过了这天,自个儿也舒坦。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容易忽略的细节:这天不宜剪指甲、不宜理发、不宜动刀剪。听着有点古怪,但背后却有讲究。
七月湿气重,剪破皮肤容易感染,尤其是指甲沟、发根、刀口这些地方,一旦发炎,恢复慢不说,还容易反复。尤其是糖尿病人、老年人,皮肤本就脆弱,伤口愈合慢,一点小口子能拖成大麻烦。皮肤屏障这一关,得护好了。
这天的“静”,不只是行为上的不动,更是心态上的平和。老话说,“七月初六,养心养身”,不是说说而已。天热人燥,身心俱疲,稍不留神,哪哪都不对劲。
不洗,不去,吃三样,图的就是一个“稳”字。稳住身体,不乱折腾;稳住情绪,不随便发火;稳住饮食,不贪凉图快。这些看似小事,实则大智慧。
有的人不屑一顾,觉得这些都是老黄历,没科学道理。可真要细抠起来,里头藏着不少现代医学也认同的原则。
比如说伏天不宜冷水洗澡,这是因为血管收缩突然,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不去人多的场所,是因为夏季高温潮湿,细菌、病毒传播快;吃绿豆、苦瓜、莲子,是因为它们有助于调节体内环境、缓解暑热、增强体力。
这些讲究,既是传统智慧,也是生活经验。不是迷信,是朴素的科学。老祖宗留下的,不全是糟粕,得分清楚、拣得出、用得上。尤其是年纪大了,更得顺着节气过日子,顺着身体来安排,别硬扛、别硬来,给自己留个后路。
七月初六,过了它,三伏就走了一半。人要懂得调节,生活才不费劲儿。热的时候别硬撑,累的时候别逞强,饿了才吃饭,困了就睡觉,顺应天时养人身,才是中老年人最该掌握的“养身诀”。
说到底,健康不是一朝一夕拼出来的,是一点一滴养出来的。七月初六的讲究,不是为了图个热闹,是为了提醒自己:忙归忙,别忘了照顾身体;热归热,别忽视节气的提醒。
这一天,不洗、不去、吃三样,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智慧清单。不管信不信,试一试,身体最诚实。守住了这些小节,日子才不慌,身子才不垮。
你说呢?这些讲究你家老辈人说过没?哪一样你觉得最有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顺手点个赞、转发给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起把这传统习俗守住,别让好东西在人手里断了。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2020年。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来源:赵医师健康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