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是不是只能吃青菜了?”这是不少刚被诊断为高血糖的患者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每次吃饭都像走钢丝,主食几乎成了“敌人”,仿佛一口米饭就能让血糖飙升。
“医生,我是不是只能吃青菜了?”这是不少刚被诊断为高血糖的患者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每次吃饭都像走钢丝,主食几乎成了“敌人”,仿佛一口米饭就能让血糖飙升。
可真正的危险,不是吃了什么,而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吃什么。
高血糖患者并非只能忍饥挨饿。
关键在于选择对的食物,尤其是主食。2023年一项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他们分析了不同常见粮食对高血糖人群的影响
得出了一个“可以吃的主食排行榜”,结论一出,不少患者直呼“白饿了半年”。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份颠覆传统认知的研究,顺便聊聊哪些主食,不仅能吃,还越吃越稳糖。
很多人一听“碳水化合物”,第一反应就是远离。但碳水是人体三大营养素之一,是大脑和肌肉的主要能量来源。
长期极端控碳,不仅会让人疲惫、情绪低落,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加剧,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
关键在于:吃的是“快糖”还是“慢糖”。
“快糖”会让血糖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比如白米饭、白面包;而“慢糖”升糖速度缓慢、维持时间长,更适合高血糖人群。这个区别,在医学上通常用“血糖生成指数”(GI)来衡量。
2023年,瑞士洛桑大学营养与代谢研究中心对17种常见主食进行了系统分析。
这项研究纳入了超1万例高血糖患者数据,并追踪了他们的长期血糖变化,得出一个结论:并非所有主食都是高血糖的“地雷”,有些主食反而是“稳定军心”的好帮手。
令人惊讶的是,排名靠前的粮食中,有几种在国内被误认为“不能碰”。
排名第一的是荞麦。这是一种非小麦类全谷物,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多酚类物质,不仅升糖速度慢,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发现,每天摄入50克荞麦,连续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0.6个百分点。
紧随其后的是小米。它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和抗氧化物质,能参与葡萄糖代谢调节。研究中,小米的GI值比白米低了将近40%。
而传统认知中的“健康主食”——糙米、全麦面包,在这项研究中反而排名中等。原因在于,虽然它们纤维含量较高,但加工方式和食用量控制不当时,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很多人一听白米白面升糖快,干脆一刀切不碰,但现实中,升糖速度并不是唯一评判标准。食物升糖后到底能不能控制住,还和食物的搭配、吃饭顺序、咀嚼速度等密切相关。
举个例子:如果你只吃一碗白米饭,血糖自然蹭蹭往上涨。但如果你在饭前吃了一碗蔬菜汤,饭中搭配豆类、蛋白质,再慢慢咀嚼,同样是白米饭,升糖曲线可能就温和得多。
高血糖患者不必谈“白米”色变,而是应该学会“调控升糖环境”。
不少患者以为红薯很甜,不能碰,但其实红薯的GI值远低于白米,而且含有抗性淀粉,在肠道中几乎不升糖,还能促进肠道菌群平衡。
再说玉米,它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对眼睛和胰岛功能都有益处。尤其是整粒玉米(不是罐头或玉米糊),升糖指数甚至低于糙米。
至于燕麦,更是个“被标签化”的食物。有些超市卖的“速溶燕麦”确实升糖快,但如果你吃的是原味粗燕麦片,煮成粥后口感糙一些,反而是稳定血糖的优选。
回到现实,我们吃饭不是做实验。吃什么、怎么吃,更要符合生活规律,不然再科学的食谱也白搭。以下这3个原则,能帮你在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把血糖控制得稳稳当当。
第一,主食多样化,混搭更稳糖。
不要老盯着某一类主食,比如纯吃荞麦或小米。可以尝试“1/3糙米+1/3荞麦+1/3豆类”的组合,不仅口感丰富,还能延缓糖的吸收。
第二,饭前吃菜,饭后动一动。
先吃蔬菜再吃主食,可以形成“食物屏障”,延缓糖分进入血液。饭后散步15分钟,能帮助肌肉吸收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
第三,控制主食总量不等于不吃。
高血糖患者每天摄入碳水的合理比例在总热量的45%~55%之间。换算下来,一顿饭的主食量控制在一拳头大小,不是不吃,而是吃得刚好。
王阿姨是一位66岁的退休教师,查出空腹血糖7.8mmol/L后,开始走入“控糖极端”。她每天只吃青菜豆腐,主食只敢吃半个红薯,体重掉了5公斤,但人也越来越没劲,精神状态差,反复低血糖。
后来在营养门诊调整饮食结构后,她开始每天早饭吃原麦燕麦粥,中饭吃荞麦米饭配豆腐和木耳炒菜,晚饭则以玉米粒+鸡胸肉+凉拌黄瓜为主。
三个月后,她的糖化血红蛋白从7.2%降到6.3%,人精神了,血糖也稳了。
这个案例说明:正确吃主食,比一味“戒主食”更重要。
高血糖患者吃主食,并不是在做数学题,而是在学会与身体和解。刻意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身体陷入“营养焦虑”。
真正的健康饮食,是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让身体有力量去应对血糖波动。粮食不是敌人,而是工具;吃得对,才是硬道理。
不要再盯着白米饭发愁,不妨试着在下一顿饭里加入一勺荞麦、一把豆子、一点粗粮。你会发现,稳定血糖的路,其实比你想象得宽。
参考文献
Boden,G.,&Chen,X.(2023).Comparisonofglycemicresponsetovariousgrainsintype2diabetesmellitu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瑞士医学杂志《SwissMedicalWeekly》,153,w30245.https://doi.org/10.4414/smw.2023.w30245
Meier,R.,etal.(2022).Wholegrainintakeandglycemiccontrolinprediabetes:alongitudinalcohortstudy.《欧洲临床营养杂志》(Europe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76(9),1256–1264.https://doi.org/10.1038/s41430-022-01164-5
来源:急救健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