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九江茶市,妇联组织创建的巾帼创业就业示范街区,茶香弥漫,150余名女商户“坐镇其中”,道地的云雾山茶、修水红茶,跨山越海走向世界。
当清晨的阳光照耀赣鄱大地,跃入眼帘的是气象万千、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
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妇女们摘下带着露珠的新鲜蔬菜,晚饭时分,这些红土地的馈赠将端上岭南人的餐桌。
在瓷都景德镇,一件件精美的日用瓷、艺术瓷,带着千年窑火的温度和气息,一“出炉”便踏上了“一带一路”之旅。
在九江茶市,妇联组织创建的巾帼创业就业示范街区,茶香弥漫,150余名女商户“坐镇其中”,道地的云雾山茶、修水红茶,跨山越海走向世界。
在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一株九牛艾草在女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培育下,走出山林,“草木有灵”的古老智慧凭借她们的巧手焕发新生。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江西考察调研,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
2200万赣鄱女儿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的姿态,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盛夏时节,我们循着总书记的足迹,从于都渡口到巍巍井冈,从滔滔赣江到浩渺鄱湖,山一程水一程,近距离注目赣鄱大地的万千巾帼,看她们固根守魂、锐意创新、追梦奋斗,借此“打开新江西”“解码新江西”。
这一片红色的土地
夏日雨后,祁禄山红军长征小道,茂密的树林里暑气未散,又多了层湿气。尽管闷热,可依旧挡不住前来体验的访客。
祁禄山红军长征历史步道。夏怡欣/摄
“我们两手空空、慢悠悠地走,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不敢想当年红军昼伏夜行有多难。”路遇一家三代同走红军小道,爷爷感慨颇多地对孙辈说。他是今年第270695位来此打卡的人。
于都河畔,金沙水悠。91年前,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在这艰难险阻的漫漫征途中,女性,成为一抹独特的风景线。
“大家看,这块牌子上讲的是‘六个女红军’的故事。”头戴草帽、手握话筒、身背八斤多音箱的胡石招说,“六位女红军在罗坑山照顾红军伤病员,后被敌人抓获,遭受严刑拷打却坚决不肯透露大部队去向。”作为“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的一员,胡石招每天穿梭于长征小道,为一批批游客讲述这段令人动容的岁月、这群可歌可泣的女性。
距离长征小道三四十公里外的大塆村双石溶洞内,一群孩子在教官的带领下,正在进行一场关于生命安全的研学课。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学习包扎受伤手臂,认真聆听发生在这个山洞里的真实故事。
“当年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清剿,大塆百姓将30余名还未痊愈的红军伤员隐蔽于此,细心照顾和保护,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禾丰小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总经理薛云飞介绍,孩子们体验当年的场景,既能了解历史又能学会技能。不久前,一批香港青少年也到这里参加了研学活动。
历史的选择中,江西,成为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瑞金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6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井冈山和赣州于都,追寻红色足迹,倾听历史回响。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总书记深情地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铭记、传承、奋进,江西各级妇联组织不断探索妇女思想政治引领新载体、新范式,以“红色+”铸魂,以“典型+”带动,以“服务+”固本,以“AI+”赋能,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巾帼大学习大宣讲,融合厚重的历史感与鲜活的时代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红色文旅,注重发挥女性从业者的独特作用,有效激活红色文化资源,浸润广大妇女和儿童心灵;网上传播融合指尖服务,不断提高对年轻群体的触达率和吸引力。
瑞金妇联挖掘苏区妇女运动红色资源,修缮提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旧址,作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几年有60余万人次到此参观学习。
赣州妇联大力倡导“看一座红色雕像、听一个红色故事、看一场红色电影、上一堂红色党课”,带领妇女儿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脚下红土地上的烽火岁月、壮阔历史,深刻领悟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去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江西省妇联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推出“百年奋斗路 赣鄱巾帼红”江西妇女运动百年历史展览,至今已有109批次中外妇女参观学习。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江西省妇联重磅发布《硝烟中走来的铿锵玫瑰》一书,为红土地上的革命女性立传。“魂归井冈”的曾志、驰骋战场的双枪女司令胡筠、历经磨难却“永远都是党的人”的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王泉媛……铁骨铮铮的巾帼英雄如丰碑矗立。
往事并不如烟。江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钱昀说:“赣鄱女儿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继承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以昂扬姿态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续写红土圣地的荣光。”
这一幅美丽的画卷
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红色植根于内,绿色呈现于外。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江西考察,既关注“绿水青山”——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也关心“金山银山”——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
念兹在兹,情深意长。
如今,苍莽的青山绿水,为赣鄱大地的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做着最生动的诠释。
井冈山茅坪镇神山村,漫山遍野的毛竹、香甜可口的蜜柚,为老区人民带来崭新的幸福生活。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富硒大米、富硒果蔬、生态养殖等富硒农业,催生出乡村特色旅游,为绿色田野注入新的希望。
上饶市婺源县石门村,把家门口的湿地资源作为“宝藏”,打造出蓝冠噪鹛科普馆、湿地公园研学基地、樱花休闲步道等一批生态景观,让百姓吃上了“生态饭”。
从总书记惦念的革命老区小山村出发,放眼赣鄱大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江西样板”已是处处可见。
这其中,妇女是坚定的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庐山云雾润兰襟。山脚下,山水忆恋家庭农场女主人陈兰芸忙着招待来此游玩的客人。
2008年,她和丈夫在众人的不解中,用所有积蓄承包了30余亩荒山种植庐山云雾茶。十几年的时间,夫妻俩攻坚克难,深耕不辍,从最初单纯的茶园,逐渐衍生出农家餐饮、茶园民宿、户外拓展等多种旅游项目,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如今,农场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新冠疫情期间,陈兰芸曾遇到资金周转的困难,庐山市妇联及时送上巾帼创业扶持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娘家人”的雪中送炭,更坚定了她带领妇女姐妹一起发展、共同富裕的信心。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陈兰芸应邀参加:“总书记知道我是做茶旅产业的,鼓励我‘好好干’,我会牢记这沉甸甸的嘱托,当好茶旅融合的‘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陈兰芸兴奋地介绍,今年又在茶园里套种了3000多株樱花树,“明年春天,漫山遍野绿的叶、粉的花,一定很美!欢迎你们来玩儿!”
新时代的征程中,江西正化为一片神奇的土地,一根竹子,一片叶子,一朵花,都散发着增收致富的迷人芬芳。
走进位于于都禾丰兰花小镇的博兰园,粉的、红的、紫的,各式兰花竞相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占地1.1万平方米的博兰园内,设置了兰花艺术沙龙、兰花直播间、兰花小院、兰花趣味科普园、智慧农业体验区等7个主体功能区,人们在此品花买花,手工研学,别有雅趣。
在兰花小镇,女主播正在直播间介绍兰花习性。姚改改/摄
兰花直播间里,22岁的曾莹和女伴正热情地介绍着不同品种的兰花;兰花小院中,50岁的郭小田在棚架边认真地疏枝理叶,“看着一盆盆兰花像小孩一样慢慢长大,可开心了!我还能靠它挣到钱,更开心了!”郭小田的笑在眼角眉梢飞舞。
据了解,兰花小镇里日常有两三百人上工,旺季时可达1000人。其中70%是女性,就连科研岗位也大多数是女性。
占地3000多亩、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的兰花小镇,就这样稳稳地托住了十里八乡妇女们的幸福生活。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高质量发展的永续。
江西省妇联高位推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引领广大妇女建设美丽庭院、美丽乡村,支持有能力的妇女依托特色产业、优势资源创业就业。一批批巾帼新农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与动力。
平畴绿野,峰林叠翠。如诗如画的江西,在万千巾帼的不懈奋斗下,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广,百姓的生活像神山村的糍粑一样越打越黏,越过越甜。
这一炉不灭的窑火
夏日的陶阳里御窑景区,游人如织。
在明清窑作群,“青花姑娘”蔡文娟正在瓷瓶上认真地描青花。案桌上,一枚精致的青花陶瓷蓝牙音响,循环播放着她喜爱的一首歌:“花开中国,千朵万朵,每一个姑娘都是最美的颜色……”
作为元青花非遗传承人,蔡文娟揉泥为骨,掬水为魂,经她之手,青花技艺变得既传统又现代。夏怡欣/摄
“这是我们的文创‘爆款’产品。”蔡文娟指着蓝牙音响开心地介绍,把陶瓷产品生活化,是近年来她向海外推销青花陶瓷的好法子。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蔡文娟是江西省元青花非遗传承人,青花技艺已在家族传承了四代。
作为景德镇首批陶瓷设计师,她揉泥为骨,掬水为魂。经她之手,青花技艺变得既传统又现代,既是文化又是产业。
千年瓷都,窑火不熄。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景德镇考察,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叮嘱大家要“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赓续文脉,瓷都女性义不容辞。
“陶阳十三里,一百零八弄”。历史上名噪一时的集贸市场——陶阳里,伴随着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已成为众多女性创业创新的重要聚集地。
来到陶阳里的龙缸弄,玲珑瓷的风采夺人眼目。“玲珑瓷属于破坏性生产工艺,它需要雕刻、配釉、填釉,然后再烧制。”在玲珑技艺工作间,富玉陶瓷的“90后”掌门人吕雅婷正在向游客展示如何一层层填釉。她创新研制的“微晶翡翠玲珑釉”,散发出像玉一样青色的光泽,让玲珑瓷变得晶莹透亮。
今天,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吕雅婷说她会主动拥抱、研发智能制造设备,希望将陶瓷产业化带入新高度。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
在陶瓷文化守正创新的道路上,巾帼力量令人感佩。
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妇联执委、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陶瓷艺术博物馆,敞开大门,展示、交流陶瓷艺术,开展技术传承、文化传播、科技创新等活动,助力瓷都声名远播。她打造的“景德镇妇女微家”、“快乐瓷娃陶艺班”、 景德镇陶瓷大学实习基地,成为吸引妇女孩子和学生研学、就业的公益平台。
“最美家庭”李春红一家,怀抱“让玲珑瓷走进千家万户”的夙愿,三代人矢志不渝,在创意设计和研发上不断创新,年产值7600余万元,带动女性就业近200人……
匠来八方,器行天下。如果说,本地人为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不遗余力,那慕名前来的“景漂”“洋景漂”则为千年瓷都注入新的活力。
陶溪川邑空间双创基地,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景漂”创业青年2.9万余名,带动上下游就业12万人次。
山东女孩刘伟华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到陶溪川摆起了小摊。今年,在陶溪川文创街区妇联组织的关心关爱下,她参加各类陶瓷文化展览、创意集市等活动,并成长为一名妇联执委。
“我们为广大女性创业就业者提供生产配套服务、销售渠道支持、创业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大力支持她们在景德镇这片土壤扎根生长。”陶溪川文创街区妇联副主席余君说。
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变,因瓷而新。无数巾帼沉浸其中,潜心钻研,让古老的陶瓷技艺“传下去”,让先进的陶瓷工艺“强起来”,让灿烂的陶瓷文化“走出去”……她们用小写的“china”讲好大写的“China”故事,构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天地。
这一队善治的姐妹
“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来到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登上琵琶亭眺望,江风拂面,江水滔滔,江面上百舸畅游。
这里是九江文化新地标和长江最美岸线。九江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着力解决市民临江不见江的问题,建设长江文化主题展示区和文旅融合区。还江于民后,市民休闲有了好去处。
清晨五点,当江边开始有人锻炼,一队飒爽英姿的身影——“九江志警”护江娘子军,也准时出现了。她们分工协作,一部分人手拿夹子和塑料袋,垃圾随见随捡;一部分人目光紧盯江边戏水人员,以防溺水意外。
在九江市妇联的指导下,这支由63名巾帼志愿者组成的护江娘子军,凭着一腔热忱与责任感,日日用脚步丈量江岸,成为水域的“守护使者”。
护江娘子军凭着一腔热忱与责任感,日日用脚步丈量江岸,成为水域的“守护使者”。夏怡欣/摄
“暑假50天,我们排好了班,大家在孩子游泳聚集的地方加强巡逻,还向大人和小孩发放救生设施‘跟屁虫’。”巾帼护江队成员陈恺抹掉脸上的汗,眼睛紧紧盯着江面。
“我们护江队成立以来,浔阳区长江沿岸的溺水事件为零。”她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长江奔流不息,护江初心不改。这样的守望与呵护,在赣鄱大地时时可感。
在赣州市赣县区章贡路上,一座横跨马路的“儿童友好彩虹桥”在阳光下明媚无比。这座彩虹桥,不仅连接起小学和小区,也连出了安全与友好。
一米高度看世界。这座桥,从修筑到命名,很多细节浸透着赣县区城关第四小学儿童观察团的心声和智慧,也承载着孩子们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稚气的孩子们欢喜地说:“彩虹是美丽的,我们的美好愿望得以实现了!”
天地形胜,城以盛民,则文明兴。
一个个“龚全珍”式的巾帼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城乡,如闪耀的星火,传递小家大爱。她们的自觉担当,让家园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在江西,13.9万名“爱心妈妈”心手相牵19.2万名留守困境儿童,他们一起做游戏、读绘本,让爱更加温暖有力。夏怡欣/摄
“一老一小”最是牵挂。13.9万名“爱心妈妈”心手相牵19.2万名留守困境儿童,他们一起做游戏、读绘本;南大第一附院2300多名“橙心助老”志愿者,服务老年人超500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万余小时。她们的爱如春风化雨,直抵人心。
家家安康最为根本。“茵子姐姐”家庭教育服务队,志做百姓身边的家庭顾问,助力家庭和谐发展;“慧赣家”巾帼家政,以“小家政”连接“大民生”,助推“一人上岗,幸福两家”;19家妇女儿童司法鉴定援助中心,打通“最后一公里”,温柔守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善治善为,善作善成。赣鄱大地万千巾帼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用心用情为美丽家园密织一张充满人文关怀的“网”。
这一群扬帆的女人
凌晨四点,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常淑敏博士已经起床梳洗,趁着暑气未到,前往高安工地,开启了一天的考古勘探工作。
太阳毒辣时,她和同事们回到遗址不远处的简易“办公室”内整理遗迹、遗物和资料。傍晚暑气渐消,再去遗址上工,直至天黑。晚上从工地出来,她还要再花两个小时整理资料,一直忙活到晚上十点。
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常淑敏呈现给人的是精瘦的身体、黝黑的皮肤,但一谈起考古,她的眼睛里闪烁光芒:“考古是迷人的。每当通过我们的努力,解决了考古中的疑难问题,那一刹那,心中的快乐是无边的,所有的苦累都值得!”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古钱币。姚改改/摄
像常淑敏这样甘之如饴的女考古人,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占比约51.4%。考古一线50人中女性有21人,文物保护团队17人中女性有9人,她们是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院长管理作为人才引进到江西,曾参与西汉海昏侯墓等遗址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工作。科班出身的她说:“江西的文物遗存真的非常丰富,非常值得我们去发掘、去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不断为公众呈现更多更好的考古成果,将江西悠久的历史文化推介出去。”
历史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女性的不凡力量。
4年前,李慧跳出舒适圈,克服距离、年龄、家庭等多重困难,离开工作了20年之久的北京,奔赴江西筹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
从选址、设计到建设,在李慧事无巨细的操持中,一座集办公、研发和参观、科普于一体的
6000平方米科研大楼——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在赣江新区落成。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作为所长,李慧多方引才,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30岁,研究生学历超80%、博士近50%的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百人团队。
“总书记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李慧和年轻的团队怀揣使命,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团队总结提出“一方一草一药一乌鸡”科研重点,成功获批7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在研项目达百余项,推动成果转化近20亿元,为赣鄱大地中医药发展贡献巾帼智慧。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每位实干者,我愿为热爱的中医药事业努力奋斗终生。”李慧铿锵有力地说。
科技女性,芳华时代。江西省妇联始终关注科技女性成长,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举办对接专场、搭建科技论坛,激发科技女性创造创新活力。
走进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绿色智能炼化工厂,厂门外,绿树成荫;厂区内,干净整洁,颠覆着我们对石化行业的传统认知。
检验计量中心化验分析室副主任蒋红红,双眼紧盯电脑屏幕,专注地做着数据分析。
回想起2023年10月总书记到九江石化考察时的情景,蒋红红的脸上泛起自豪:“总书记微笑地询问我,我向总书记报告,从2015年开始,公司外排水COD和氨氮指标逐年降低,我们的外排水比长江原水还要清澈。”
“不让一滴油和含油污水排入长江”,是九江石化的郑重承诺。
近年来,九江石化持续推动“炼油+芳烃”全产业链发展,推进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2022年,九江石化年产89万吨芳烃项目投产,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自主掌握第三代石化芳烃生产技术的国家。
“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
为加快推进智能工厂3.0建设,九江石化的女员工带头攻关。夏怡欣/摄
为加快推进智能工厂3.0建设,蒋红红带头攻关。“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奏响保护与发展的和谐乐章!”低沉的声音里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与自信。
大江东流,浪花翻滚,豚跃鸟翔。
无涯的时间里,“秋水共长天”的秀美山川,“町疃白鹿场”的厚重文化,“山头闻鼓角”的炽热情怀,滋养着这方水土上的人民,也托举出一个多姿多彩的新江西。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赣鄱大地万千巾帼奋进的足音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本文来自《中国妇女报》2025年8月28日1版。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