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青岛靠泊过的4艘美国军舰的最终宿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07:30 1

摘要:1945年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陆战六师进驻青岛,成为美国政府以军事方式援助国民党的主要力量,美军也计划以此达到长期占据青岛港的目的。此后,从1945年到1949年,美军盘踞在青岛达4年之久。

1945年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陆战六师进驻青岛,成为美国政府以军事方式援助国民党的主要力量,美军也计划以此达到长期占据青岛港的目的。此后,从1945年到1949年,美军盘踞在青岛达4年之久。

1949年5月3日,解放军发起青(岛)即(墨)战役,对青岛发起威胁性进攻,美军此时开始正式进入撤退日程。1949年5月25日,在上海解放(1949年5月27日)之前,美军从青岛撤离,美国军事力量从此撤出中国大陆。

最后一艘离开青岛乃至中国的美国军舰——迪克西号

1949年最后退出中国的美国驱逐舰支援舰迪克西号

1949年5月25日下午4点,迪克西号驶离青岛港,成为最后一艘离开青岛乃至中国的美国军舰,并在48小时之前通知了青岛警备司令刘安祺,据说刘对美军的决定感到非常沮丧,多次恳求美军再多坚持几天,但美军去意已决。

迪克西号标准排水量9450吨,满载排水量18000吨,航速19.6节,舰上设有一部20吨级起重机,舰内可存放相当于24455桶标准汽油桶存放量的燃油,还设有数十个机械车间,配备修理和维护各种驱逐舰上的舰用设备,另配4门127毫米炮和8门40毫米炮作为自卫火力。

1946年夏天,该船在比基尼环礁参加了十字路口行动,就是第一次核爆实验。

1947年迪克西号在青岛港

1947年至1949年,迪克西号派往远东,驻扎在青岛,帮助处理在中国驻防的第七舰队所属驱逐舰的维护保养。离开中国后,这艘船成为美国驻香港领事和代办的临时总部。

迪克西号于1982年6月15日退役。随后被拖到台湾高雄报废拆解。

“挂旗风波”——

美国军舰距迪克西号撤离37年后,中美建交14年后首次访问中国青岛港。

1986年11月5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率领三艘军舰驶入青岛,巡洋舰里夫斯号(Reeves CG-24)、护卫舰伦茨号(Rentz FFG-46)和驱逐舰奥尔登多夫号(Oldendorf DD-972)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港,进行为期六天的历史性访问。这是自1949年美国海军驱逐舰支援舰“迪克西”号(AD-14)离开中国以来,美国海军舰艇首次访问中国港口。

里夫斯号缓缓驶入三号码头,明显没有悬挂全旗。

9时许,三艘美舰在中国海军“大连号”驱逐舰引导下驶近港口。码头观察哨突然报告:“美舰未挂满旗,主桅杆未升中国国旗!”

按国际海军惯例,军舰访问他国需悬挂“满旗”:从舰首至舰尾挂满彩色信号旗,主桅杆右侧升东道国国旗,舰首尾旗杆挂海军旗。而美舰仅悬挂美国国旗和海军旗,信号旗与中国国旗均未出现。

按照国际海军礼仪,军舰访问他国港口必须从舰艏到舰尾挂满通信旗,这是对东道国表达尊重的“海上语言”,作为全球第一海军的美军,不可能不懂这条通行百年的规则。

里夫斯号靠码头作业,未挂满旗,而奥尔登多夫号仍未完成挂旗作业。

里夫斯号被罩起来的火控雷达

里夫斯号在甲板站坡的水兵,目光充满好奇和期待。

面对外交礼仪的蓄意怠慢,中方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反击,当即下令撤走仪仗队、卷起红地毯,并通过喊话筒向美舰发出最后通牒:“摆正态度,想好了再来!”。

当美方辩解“挂满旗需两小时”并提议先靠岸再补旗时,中方寸步不让:“外交无小事,挂满旗后再来迎接”

图为美军士兵手忙脚乱找出全套信号旗,准备悬挂。

894名美国水兵尴尬地在甲板上站了将近3个小时,最终莱昂斯上将不得不下令升起满旗——从舰艏到舰尾的67面信号旗终于飘扬起来。

12时30分,美舰完成靠泊。

美驻华大使洛德私下承认:“这是个愚蠢的疏忽。”

在港口停靠期间,数百名海军人员利用了中国东道主安排的几次旅行,包括在青岛的地毯、刺绣、玉石和贝壳工厂停留。其他人则特意去世界著名的青岛啤酒厂品尝啤酒。少数幸运的人能够离开港口城市前往孔子的出生地曲阜、北京的首都、紫禁城和中国的长城以及济南。

根据后来解密的一份文件,美方是这么描述这次访问的:

访问编队于11月2日离开佐世保,前往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11月5日清晨,里夫斯开始进入青岛港。我们与中国东道主互鸣21响礼炮。9时05分,“里夫斯”号停泊在中国青岛3号码头,这是自1949年美国“迪克西”号(AD-14)撤离最后一批美国人员后第一批访问青岛的船只。接下来的六天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令人兴奋的,因为是时候探索这个新港口了。

他们安排了前往北京和长城的旅行,并前往当地旅游,包括青岛啤酒厂和山东海洋研究所,文化活动,以及中国杂技团的表演。美国水手们向中国水手们切磋了篮球和足球比赛,参与者和观众都很有趣。两国海军的舰艇都开放参观,美国海军为中国海军军官和民间工作者举办了技术讲座,内容涉及从工程设备到舰载训练等。使用扇尾帐篷接待中国海军成员以及美国和中国的外交使团成员。在访问前两天,美国舰船对平民开放,两天内就有6972名中国人访问了里夫斯。11月11日上午,当编队离港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水兵拍摄的中国儿童

美舰官兵游览青岛海滨

美舰官兵游览青岛小鱼山,镜头中两名中国女军人恰巧与美国水兵同框。

1986年访问青岛三艘军舰的最终宿命:

一、巡洋舰里夫斯号

1989年10月30日,里夫斯号被中途岛号飞机上的500磅炸弹意外击中。

锈迹斑斑的里夫斯号

成为靶船的里夫斯号,被击沉前的最后影像。

2001年5月31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海岸进行的美澳军事演习中,导弹巡洋舰里夫斯号(CG 24)成为澳大利亚皇家空军F-111投掷的炸弹、美国海军军舰的导弹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舰艇的炮弹的目标。这是为期一个月的澳大利亚和美国联合演习“2001年串联推力”的最后一次军事活动。里夫斯号于东部标准时间下午12:30左右沉没,位于弗雷泽岛以东约170海里,水深12000英尺(3567.6米)。

里夫斯号巡洋舰,1964年5月15日服役,1989年10月30日,被中途岛号飞机上的500磅炸弹意外击中,身受重伤,1993年11月12日退役,2001年5月31日沉没,享年37岁。

二、奥尔登多夫号(Oldendorf DD-972)

斯普鲁恩斯级, 排水量7800吨(满载),乘员296人。 1978年3月4日服役。 于2003年6月20日退役。2005年8月25日,奥尔登多夫号作为靶舰在华盛顿州外海被击沉,享年35岁。

奥尔登多夫号访问青岛时的影像

奥尔登多夫号被击沉前的最后影像,右舷布满弹孔。

三、伦茨号(Rentz FFG-46)

1984年6月30日在长滩海军造船厂服役,2014年5月23日正式退役。2016年9月13日,在关岛东北220海里的“英勇盾牌”演习中用作靶船目标,被22枚导弹击中后,挣扎了5个小时才沉没,享年32岁。

伦茨号驶入青岛港

2003年8月5日在东太平洋的一次反毒品行动中,伦茨号船员与企图逃跑和销毁证据的贩毒嫌疑人对峙。最终缴获了37公斤可卡因,并拘留了五名嫌疑人。

2014年5月9日,水手们在圣迭戈海军基地举行“伦茨号的退役仪式后下船。

2016年9月13日,伦茨号被击沉过程的视频截图。

1986年的美国军舰访问青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建交14年后,美国舰队对中国港口的第一次访问,这次访问被看作是中美之间良好关系的一个象征。

此后,美舰访问青岛的次数渐多,但那次美国海军舰队首次访华的小插曲,却在两国关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本文所描述的曾在青岛靠泊过的4艘美舰的最终宿命,也是对历史插曲的一个特殊的回顾。

来源:青岛城市记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