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7月26日,车辆在川北羌山的褶皱中颠簸前行。车窗外,鳞次栉比的羌寨黑瓦屋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散落山间的古老诗行。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小坝镇上沟村第一书记向博摩挲着驻村工作手册扉页上烫金的“扎根人民、服务基层”八字,耳边回响着临行前绵阳燃气集团党委书记
2024年7月26日,车辆在川北羌山的褶皱中颠簸前行。车窗外,鳞次栉比的羌寨黑瓦屋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散落山间的古老诗行。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小坝镇上沟村第一书记向博摩挲着驻村工作手册扉页上烫金的“扎根人民、服务基层”八字,耳边回响着临行前绵阳燃气集团党委书记的嘱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初心刻进民心里。”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座藏于云端的羌寨,将见证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振兴实践。
破局: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重构基层治理
叩开山门,从“镀金干部”到“自家人”:初到上沟村,向博的驻村生活始于村委会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令他辗转难眠的,是村民眼中藏不住的疑虑。羌族老人呷呷(奶奶)端着一碗酸菜汤站在门口,用生硬的汉语问:“城里来的90后年轻干部,莫不是来镀金的?”这句话如芒刺背,让他彻夜难眠。
次日清晨,向博背上竹篓跟着村民上山扒厚朴皮。陡峭的山坡上,80多岁的胡奶奶背着比她人还高的背篓健步如飞,而城里来的书记却被荆棘划破了手掌。休息时,老人望着满山厚朴突然发问:“向书记,你说这厚朴要是能卖个好价钱,我孙子就能去县城买房了?”晨雾中,向博望着她沟壑纵横的脸庞郑重点头。那一刻,他读懂了“驻村”二字的分量——不是办公室里的纸面文章,而是与村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
激活红色引擎,让党旗飘扬在云端 :第一次党员大会上,方支书叹道:“全村党员平均年龄60多岁,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面对平均年龄60多岁的党员队伍,这位来自城市的90后书记意识到:基层党组织如同羌寨的碉楼,根基稳固方能历久弥新。他着手重塑党组织活力,将每月15日定为“流动党日”,背着设备翻山越岭,在田间地头召开“板凳会议”。当80岁的老党员颤巍巍举手说“我还能为村里干点啥”时,向博知道,沉睡的红色基因正在苏醒。
筑基:用脚步丈量民生痛点
点亮回家的路,从“暗夜独行”到“星河璀璨”:上沟村自1938年沿山而建,九曲回肠的村道在夜色中吞噬过无数夜归人的希望。村民周大爷曾拉着向博的手说:“马上春节了,子女回来走夜路,要是能安几盏路灯……”她的声音渐渐低下去,眼里却闪着光。向博连夜召开工作队会议,带着干部们挨家挨户测量路段。施工队进村那天,70岁的张大爷扛着铁锹加入挖坑队伍:“给自家门口装灯,咋能不出力?”
2024年深冬,11盏太阳能路灯如繁星缀满山道。当第一缕灯光刺破夜幕时,孩子们欢呼着在光影中追逐,老人们倚门望着蜿蜒的光带呢喃:“这路,终于像条回家的路了。”
数字赋能,跨越千年的信号革命:药材产业遭遇瓶颈时,向博在通信公司办公室门口苦守三天。面对负责人“临近乡镇已经建设,投资回报率太低”的婉拒,他表示:“这里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更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最终,北川移动投资百万的5G基站矗立云海。信号接通那刻,村民小方在老林中拨通视频电话,对着镜头大喊:“阿妈,我看到你了!”声震山谷,惊起飞鸟无数。
蝶变:数字时代的山乡突围
药材出山,从“提篮叫卖”到“云端订单”:依托海拔1200-2800米的独特气候,上沟村“万亩药材基地”年产厚朴、木香等近400吨。向博带领工作队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让每株药材都带着“数字身份证”直供药企。2024年秋收,当载着300吨药材的冷链车驶出村口时,胡奶奶泪眼婆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车进山!”
数据种田,老农变身“科技达人”:推广高山萝卜种植时,村民质疑:“这东西能比药材挣钱?”向博在试验田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首批萝卜卖出1.2万元那天,他在田埂上开起“数据讲堂”,用平板展示“光照强度—糖分积累”曲线图。52岁的种植户老胡如今成了“数据达人”,并说到:“向书记,我发现凌晨三点的露水能让萝卜更脆甜!”
展望,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继续奔跑:2024年末,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上沟村交出一份亮眼答卷:355位村民人均收入达1.5万元,同比增长25%,数字乡村服务平台覆盖率达100%,争取到市财政专项道路修缮资金11万元,发展1名入党积极分子等等。但向博的笔记本上已写下新计划:打造“数字羌寨”智慧平台,让百年碉楼联网“说话”;建设非遗文化体验中心,让羌绣、口弦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探索“碳汇交易”模式,将10万亩森林变成绿色银行……
暮色中的羌山,晚风送来悠远笛声。向博在驻村日记中写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乡村振兴没有终点,我们既是赶考者,更是答卷人。”灯火通明的村委会里,年轻党员们正商讨着民宿改造方案,他们的笑声穿过云霭,惊醒了沉睡千年的群山。
从质疑到信任,从闭塞到联通,从传统到现代,上沟村的蝶变诠释着新时代驻村干部的初心与智慧。在这片羌笛回荡的土地上,向博们用汗水浇灌希望,以科技赋能传统,让乡村振兴的星火,终成燎原之势。(王望)
来源:中国长江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