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上海 江苏,“订单羊”已发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0 11:15 2

摘要:春寒料峭,金莲川草原,正蓝旗宝绍岱苏木牧民希吉日穿着厚厚的蒙古袍,边吆喝着边“赶”着羊群。一旁的助手窝在雪地里,镜头聚焦这群即将“出栏”的小羊,气温零下25摄氏度,皑皑白雪映衬下,数十只色彩斑斓的小羊萌态可掬。

春寒料峭,金莲川草原,正蓝旗宝绍岱苏木牧民希吉日穿着厚厚的蒙古袍,边吆喝着边“赶”着羊群。一旁的助手窝在雪地里,镜头聚焦这群即将“出栏”的小羊,气温零下25摄氏度,皑皑白雪映衬下,数十只色彩斑斓的小羊萌态可掬。

这是希吉日录制的一个短视频,他“赶”的是一群纯手工制作的毛毡小羊,平均身长10厘米,运用传统毡绣工艺,融入现代卡通元素,制作成为造型新颖、富有时尚感的摆件玩偶和配饰。

这个冬天,在希吉日的抖音号、视频号上,毛毡小羊收获了广泛关注和众多点赞,也为他收获了真金白银。

抓一把羊毛,经过戳刺、塑形、毡化、紧实,少时,毛毡小羊便制作完成。在希吉日创办的乃满沙嘎传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内,几位牧民大姐围坐在一起,正加快赶制手工活儿。几天前,公司又接到了北京和江苏的订单。作为进城陪读的牧区学生家长,手艺娴熟的乌音嘎在公司干了3个月,她说:“参与毛毡小羊制作,充实了时间也能增加收入,感觉很有意义。”

毛毡小羊虽未正式命名,但已在一线城市闯出了名声。去年,希吉日带着多种文创产品和传统手工制品,陆续参加了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的文博会并获得了订单,元旦前1000只毛毡小羊发货上海,制作用时不到十天。

没有过时的手艺,只有缺乏的创意,求新,让沉淀的传统技艺永葆鲜活。希吉日说:“我们开发的文创产品立足市场需求,通过创新传统手工制品技艺,展现草原风貌和牧区特色,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从小热爱美术和工艺品制作的希吉日留学回国后,把爱好当成了事业,从创办羊皮羊毛工艺手工坊到注册公司,业务拓展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美术品制作、文创产品设计、文化培训服务等领域。同时,开发出了上百种产品,涵盖皮画、毛毡画、花饰、皮制品等,近一半有了版权和专利,文创产品已占到产品总数的七成。

时尚创意赋能传统技艺,改变的不仅是希吉日,在带动牧民就业上,公司由最初的4位牧民发展到40多人,月薪最高者超5000元,而从该公司手工艺培训中获益的牧民和创业者已达3000人。

采访当日,该公司正举行一堂手工艺培训课,希吉日的同事浩日向记者介绍:“培训内容是金莲花工艺品和毛毡工艺品,一直有很多人参与,其中进城陪读的牧区孩子家长占80%。”

北疆文化,根在传承,魂在创新。新年伊始,乃满沙嘎传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收到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6000多件各类文创产品订单,制作工期排到了8月份。希吉日满怀憧憬:“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北京开设文创产品店,今年还将受邀到德国慕尼黑和日本东京进行产品展示,让我们牧民亲手制作的草原文创产品走向国际。”

来源:锡盟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