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医声丨心脏病年轻化、职场习惯藏“心”危机……华西专家拆解打工人护心密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1:21 2

摘要:21岁女孩加班突发主动脉夹层,林俊杰因心脏问题需要终身服药……年轻的心脏频频“呼救”。我们如何识别、破解潜藏在日常里的“心危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杨庆主任医师做客川观新闻“顶流医声”直播间,详解心脏疾病防治要点,支招护心策略。

吉木阿罗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何嘉琦/文 葛仙雅/海报

21岁女孩加班突发主动脉夹层,林俊杰因心脏问题需要终身服药……年轻的心脏频频“呼救”。我们如何识别、破解潜藏在日常里的“心危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杨庆主任医师做客川观新闻“顶流医声”直播间,详解心脏疾病防治要点,支招护心策略。

心脏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这些职场习惯暗藏“心”危机

记者:临床中,心脏疾病正在向年轻人蔓延?门诊上有哪些新变化?

杨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发生显著改变,暴饮暴食、不规律作息等不良习惯引发包括心脏疾病在内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心脏疾病的确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像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肌炎、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都是年轻人需要引起重视的。

肥胖人群增多也是不容忽视的现象,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心脏的 “负荷能力” 在出生时就有一定 “设定”,比如一个身高1.7米的人,标准体重最多140多斤,若体重涨到220斤,心脏就像每天背着80斤重物 “负重前行”,长期超负荷运转必然受损。不仅如此,肥胖对脊椎、腰椎、骨骼等也会造成额外压力。

情绪问题也需关注。比如焦虑人群可能感觉心脏不适,但做心电图却显示正常。我门诊中约1/4到1/3的患者属于这种情况,他们并非真的心脏有器质性问题,只需调整心态、好好休息即可。

记者:结合临床观察,996工作制、久坐办公等职场环境对心脏的损伤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庆:如996工作制、久坐办公,长期高压、持续疲劳的工作环境对心脏有累积性的损伤。久坐、长期保持固定的姿势不仅会增加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加重心脏负荷,也会使肌肉萎缩,压迫神经与血管,引发颈椎病等骨科病。

此外,高压环境易催发负面情绪,长期焦虑、抑郁、愤怒会持续激活交感神经,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患病风险。

记者:“打工人” 经常凌晨1点睡、早上7点起,长期这样心脏会 “垮掉” 吗?

杨庆:心脏功能的耐受度因人而异。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下,凌晨1点睡、早上7点起对身体影响不大。但心脏会“垮掉”并非危言耸听。若睡眠质量不足,起床后持续出现疲惫感,需引起高度关注,及时就医。防治心脏受损的首要是保持心情愉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作息、坚持适度运动,才能更好保护心脏健康。

记者:年轻人常忽视的 “小习惯”,如长期喝奶茶、咖啡续命、突然剧烈运动是否会加速心脏损伤?

杨庆:任何“小习惯”都需遵守适度原则。以长期喝奶茶、咖啡为例,相关的适应性存在个体差异。有人可能会出现心悸、心慌、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也有人与之相反,认为能够提高大脑思维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咖啡、奶茶中含大量高热量成分,过量饮用会增加脂肪,从而增高患冠心病、早搏等心脏疾病的概率,损伤心脏。突然剧烈运动,易将身体直接拉到“极限”,触发早搏、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记者:长期喝功能性饮料提神,会对心脏有什么损害吗?

杨庆:肯定有损害。心脏的适应性和耐受度有限,比如它的 “功率” 本为100瓦,长期强行用到120瓦,会因超负荷而受损。建议让心脏长期保持在最大负荷的80%左右工作,更有利于健康。

心律不齐未必是病,心律过齐反而要警惕

这些身体暗号别忽视

记者:体检发现 “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吗?

杨庆:“窦性心律不齐” 是正常表现。正常人的心跳本就不是绝对整齐的 —— 我们是有情绪波动的活人,而非机器控制的起搏器,心跳会随状态变化,这是正常的。体检报告中的 “窦性心律不齐”,是因为心电图仅捕捉10—12秒的心跳,若这期间出现不整齐就会被记录;但延长监测时间(如1分钟),每个人的心跳都会有波动。

反而,心律完全整齐可能不正常,这标志着心脏变异性降低,可能增加猝死率。“窦性心律不齐” 是心电图捕捉范围有限导致的 “正常变异”,若无不适症状,完全可以忽略。

记者:什么是“心碎综合征”?情绪激动真的会“伤心”吗?

杨庆:是的,“心碎综合征” 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也叫应激性心肌病,指人在受到剧烈精神刺激(如大喜大悲)后,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促使血管剧烈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心肌只是处于 “休克状态”,而非永久性坏死,在情绪平复和药物治疗后,多数人能逐渐恢复。但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衰,少数人甚至会猝死。

记者:很多单位在办公室设置了不同健身设备,哪些运动更护心?

杨庆:只要不太剧烈且本身无心脏病,运动对心脏都是有益的。判断运动是否过量,可通过心率指标:最高心跳次数=220-年龄,在此基础上打6—7折,就是安全且有效的运动心率范围。比如53岁的人,220-53=167,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67×60%~167×70%(约100~117次/分钟)既安全又有益。

记者:哪些“胸痛”需要立即就医?

杨庆:出现以下情况必须立即就医:胸痛伴出汗;胸痛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胸痛伴呼吸困难(感觉气不够用)。突发剧烈胸痛应立即休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求救。等待救护时不可乱动,可服用适量温水进行缓解。

来源:川观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