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将唐朝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称为薛仁贵征东(也叫薛礼征东),东就是指的辽东,所以辽东一带有很多关于薛仁贵的故事。抚顺当时有新城等高句丽山城,所以薛仁贵在抚顺的传说也不少。
薛仁贵,姓薛名礼字仁贵,出生于隋大业十年(614年),河东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修仁村)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民间将唐朝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称为薛仁贵征东(也叫薛礼征东),东就是指的辽东,所以辽东一带有很多关于薛仁贵的故事。抚顺当时有新城等高句丽山城,所以薛仁贵在抚顺的传说也不少。
据说唐军攻打新城(高尔山山城)久攻不下,薛仁贵命兵士背土堆积一座土山,居高临下,最终拿下高句丽西北重镇新城。这座山后来被称为将军峰,与之邻近的将军堡(今将军)也是因驻扎过薛仁贵率领的唐军而得名。
高尔山山城在抚顺民间被称为锁阳城,山北有个地方叫会安堡(今会元),传说那一带在唐代有座寒江城,薛仁贵之子薛丁山大战寒江关就发生在那里。附近流淌的抚西河被称作寒江,所以河边的道路至今还叫寒江路。
有意思的是在抚顺县救兵乡马郡单(今马郡)也有寒江城的传说,当地人认为他们那里才是寒江城,附近的山龙峪(今山龙)则是锁阳城。薛丁山与樊梨花喜结良缘的故事发生于此,村里的朝阳寺据说也是唐代古刹。
还有被称为抚顺著名的大伙房水库,据说大伙房就是因为薛仁贵领兵打仗时,曾在此地埋锅造饭而得名。
另外,千山台、老古台、救兵台等抚顺老地方都有关于薛仁贵的传说。那么,历史上的薛仁贵真的来过抚顺吗?
薛仁贵早年家境贫寒,以种田为生,后来想通过迁坟改变命运。妻子说,如今征伐辽东,正是用人之际,你应该从军建功立业,衣锦还乡再迁不迟。于是他在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应征入伍,随唐太宗征伐高句丽,三十一岁开始叱咤风云的英雄传奇。
薛仁贵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一战成名,他身着白色战袍,千军万马中一骑绝尘,勇不可挡,唐军大胜后,李世民即把他提拔为游击将军。李世民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薛仁贵一生戎马生涯,在与高句丽、契丹、突厥及铁勒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纵横东西,威风八面,三箭定天山的故事至今流传。
在唐代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中,薛仁贵两次来到抚顺,如果说他在安城市是一战成名,在抚顺则是立下赫赫战功。
唐显庆三年(658年),唐军以营州都督程名振为主将攻打新城,薛仁贵作为副将第一次来到抚顺。在与高句丽的作战中,唐军斩首3000级,并焚烧新城,给高句丽以沉重打击。
唐乾封二年(667年),唐军卷土重来,以李勣担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攻打高句丽,薛仁贵此时已升任左武卫将军,第二次来到抚顺作战。
新城被唐军攻破后,高句丽大军从金山城(今铁岭催阵堡)夜袭新城,被驻守城内的薛仁贵奋勇击退。然后追击的唐军被高句丽反扑,薛仁贵再次出击,将敌人截为两段,斩首5000级(也有5万之说),并乘胜攻占金山城。
此后唐军一路狂胜,薛仁贵更是大出风头,所到之处望风而降,威震辽东各地,为扫灭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成就一世英名。
薛仁贵在历史上曾两次到过抚顺,这里留下他的传说故事本不足为奇,但他的历史与传说却逐渐融合,形成了虚实与时空交错的故事线。
比如高尔山山城在抚顺当地传说中被称为锁阳城,甚至现在还有很多抚顺人认同抚顺即是锁阳的说法,抚顺曾有锁阳啤酒、锁阳楼乃至锁阳社区等。
其实薛仁贵的一生中,不仅有过征东也有过征西的经历,据考证真正的锁阳城位于大西北的甘肃瓜洲(今安西县),那里有薛仁贵征战吐蕃时破围解困的故事。据说是辽国曾从那里劫掠一些汉人工匠到贵德州(今抚顺),他们带来了西北的民间传说,与当地人心目中的战神薛仁贵合为一体,从而把锁阳的故事搬到抚顺,形成真伪难辨的现象。
无论如何,拨开民间传说的迷雾,历史上的薛仁贵来过抚顺,并且还在这里立过大功是确凿无疑的,抚顺是成就薛仁贵美名的福地之一。
以往谈到抚顺古代历史名人,大多会提到建立大清的罕王努尔哈赤,抚顺也有他的塑像。在人们眼中,抚顺似乎只有满清历史,只有努尔哈赤。
其实,正因为薛仁贵的传说太多,反而掩盖了他的真实历史。希望在抚顺也能看到薛仁贵的塑像,至少应在他战斗过的高尔山设立。这对提升抚顺历史文化形象,促进文旅宣传发展绝对大有益处。让薛仁贵走出传说,回到抚顺吧!
(本文由@穿越老抚顺 原创,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本文参考抚顺著名历史专家佟达老师著《高尔山》,特别致谢)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