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是全球瞩目的悲恸时刻,却也成了王室人际关系最真实的“照妖镜”。其中,梅根·马克尔一系列被媒体形容为“用力过猛”的举动——尤其是那试图掩面落泪却看似“演技精湛”的一幕,不仅让全球观众侧目,更让她身旁的名义婆婆、新任王后卡米拉陷入了无比的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是全球瞩目的悲恸时刻,却也成了王室人际关系最真实的“照妖镜”。其中,梅根·马克尔一系列被媒体形容为“用力过猛”的举动——尤其是那试图掩面落泪却看似“演技精湛”的一幕,不仅让全球观众侧目,更让她身旁的名义婆婆、新任王后卡米拉陷入了无比的尴尬。
卡米拉那欲言又止、强忍无语、最终不得不移开视线的表情管理失控瞬间,被镜头精准捕捉,迅速传遍世界。这戏剧性的一幕,仿佛是一个隐喻,预示了卡米拉与梅根这两位王室“非传统”成员之间,绝无可能建立起真正的联盟。
尽管她们看似拥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完美融入王室体系、备受民众爱戴的威尔士王妃凯特,但为何她们宁可各自为战,也绝不联手?原因深藏在地位、人设与生存哲学的根本差异之中。
原因一,两人的目标与地位的天壤之别,一个要想着“融入”,而另外一个要的是“颠覆”。卡米拉花费了将近一生的时间,历经千夫所指,才从一个“王室第三者”艰难地洗白,最终赢得了王后的宝座。
她的所有目标都指向融入,并维护王室体系,从而确保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与历史评价。她需要的是,英王室的认可和传统的接纳。
而梅根恰恰相反,她从进入王室起,就试图以现代、叛逆的风格挑战陈规旧习。在离开王室后,她更将自己的商业版图建立在爆料和颠覆王室之上。她的成功,依赖于不断指出王室的“问题”。
一个要维护体系,一个要拆解体系。两人的根本利益,那是完全相悖。卡米拉绝不会冒着牺牲自己来之不易的地位的风险,去与一个正在疯狂“挖王室墙角”的人结盟,这无异于自毁长城。
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公众形象的巨大冲突一个在努力“洗白”,一个在不停的“招黑”。卡米拉的公关团队这些年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她塑造一个“忠诚、坚韧、略带幽默感的慈祥祖母”形象,努力淡化过去的丑闻,但,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
特别是与威廉之间的“恩怨”,一直是她跨不过去的坎,继子的刻意迎合和支持,让她觉得是不踏实,就怕一个不小心,成了被抨击的对象,她最担心的是,威廉继位后对她的影响,所以在某些时候,她在小心翼翼的观察和应付。
至于梅根,永远是那个占据头条的“风暴中心”。无论是与媒体的官司、爆炸性的采访,还是任何微小的举动,她都能轻易引来巨大的争议和负面舆论。对于正在小心翼翼“洗白”的卡米拉而言,梅根就像一个行走的“招黑体”,避之唯恐不及。
与她联手,只会让卡米拉重新被卷入负面新闻的漩涡,让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保持距离,是卡米拉团队最明智的公关策略。
第三个原因,两人的行事风格的截然不同卡米拉称得上是“隐忍的狐狸”,而梅根则是“爆炸的炸弹”。王室生存,讲究的是低调、隐忍和幕后操作。卡米拉是此中高手,她像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通过长年的忍耐和低调,最终赢得了胜利。她擅长在规则内玩游戏,在角逐中见胜负。
而梅根的风格则更像一颗“炸弹”,直接、公开、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她选择在奥普拉的采访上全球直播王室秘辛,用畅销书和播客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正面冲击的方式,是卡米拉绝对无法认同,也绝不会采用的。
对于卡米拉来说,梅根的手段太过危险,不可预测,且无法控制。与一个“炸弹”结盟,最可能的结果,就是自己被炸得粉身碎骨。
所以,尽管凯特作为王室“正统”与“完美”的代表,无形中成为了,卡米拉和梅根这两个“非典型”成员共同比较的对象,以及潜在“对手”,但这远不足以让她们化敌为友。
英女王葬礼上那尴尬的一瞥,早已注定了一切,她们来自两个世界,追求两种人生,信奉两套法则。她们的关系,注定只能是王室深宫中的,又一幕暗流涌动的独奏戏,而非联手抗敌的二重奏。
来源:聊聊王室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