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是罗京的儿子:14岁时扛起小家,母亲再嫁时只提了一个要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18:41 2

摘要:2009年罗京骤逝,让他的小家一夜间倒塌,妻子几度崩溃,而那时只有14岁的儿子罗疏桐一夜长大,默默扛起重担,多年后,罗京的妻子还是选择了刘继红再嫁,就怕儿子不接受。

一眨眼,16年过去了!那个陪伴我们多年的《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已经离我们而去16年了。

2009年罗京骤逝,让他的小家一夜间倒塌,妻子几度崩溃,而那时只有14岁的儿子罗疏桐一夜长大,默默扛起重担,多年后,罗京的妻子还是选择了刘继红再嫁,就怕儿子不接受。

不料罗疏桐却平静的提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唯一条件”,直接让母亲泪崩,连继父也为之动容。

那么罗疏桐的要求是什么?刘继红做到了吗?

曾经罗京的名字,总是在晚间七点钟准时出现在《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他沉稳的声音和严谨的仪态,被同事们视为“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这种对工作的极致要求,源于他内心的一个信念:《新闻联播》代表的是国家形象,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他将这份严谨,贯彻到了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瞬间,1996年首次进行直播,他会雷打不动地提前两小时到岗,面对即将播报的稿件,他会反复审阅,连一个标点符号的用法都要细细琢磨,而这份“较真”的精神,让他在荧幕前始终保持着零失误的记录。

对于自己的小家,他同样是那个最坚实的依靠,他曾反复叮嘱儿子罗疏桐,要照顾好妈妈,要孝顺奶奶。

然而,这个坚固的锚,却在2009年6月5日被命运无情地拔起,因为淋巴瘤,罗京的生命永远定格,家庭这艘原本平稳航行的船,瞬间失去了平衡,医院的走廊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悲伤。

14岁的儿子罗疏桐手里还紧紧握着刚给父亲买来的水果,可那个承诺要和他一起看球赛的父亲,再也无法醒来,他的眼神变得空洞,巨大的冲击让他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

妻子的刘继红在病床前失声痛哭,巨大的悲痛让她几近昏厥,丈夫的离去,意味着这个家庭的情感支柱彻底断裂,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以泪洗面,不思饮食,整个人迅速消瘦下去,甚至连走出家门的勇气都已失去。

而那边远在家中的奶奶,在得知儿子离世的噩耗后,一病不起,她终日只是呆呆地坐着,手里反复摩挲着儿子的照片,口中一遍又一遍地念着他的名字,整个家庭的状态,正如外界所见,已是“摇摇欲坠”。

在家庭航船即将沉没的关头,14岁的罗疏桐却似乎是一夜之间成熟了,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快速长大,撑起这个家。

而这种转变,从他隐藏自己悲伤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父亲病重期间,他从不敢在病房里流下一滴眼泪,他怕自己的脆弱会影响父亲的心情,他总是把泪水留给自己,在无人的角落里悄悄哭泣。

在父亲的葬礼上,他身穿一身黑衣,表情沉重,但他的手,却一直紧紧地握着母亲刘继红的手。无声地为母亲传递着一种力量,仿佛在宣告他要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为母亲撑起一片天。

从此,他把扛起家庭重担的责任内化为具体的行动,在学校,他更加懂事,发奋图强,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未来有能力让母亲和奶奶过上更好的日子。

唯一的条件

时间流逝,在儿子的默默陪伴与支撑下,刘继红逐渐从丧夫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为了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也为了自己未来的生活,刘继红开始考虑再婚。

她遇到了一位欣赏她坚强品格的富商,对方愿意与她一同承担起这个家庭的未来,然而,刘继红心中充满了顾虑,她最担心的,是儿子罗疏桐无法接受一个新成员的到来,这个心事,让她时常独自发呆,眼眶泛红。

罗疏桐察觉到了母亲的异样,他没有选择逃避或质问,而是平静地与母亲沟通,当得知母亲的想法后,他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理解,对于母亲的再婚,他没有提出任何关于物质或者个人情感的要求。

他只提出了一个条件,一个让刘继红瞬间落泪的条件。他说:“妈妈,你可以再婚,但你必须带着奶奶一起生活。”那一年,罗疏桐大约21岁,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承载的却是深沉的孝道与责任。

罗疏桐的这个要求,并非一时兴起,它源于父亲罗京生前的教诲——“要孝顺奶奶”,在罗疏桐看来,奶奶失去了儿子,是这个家里最孤单、最痛苦的人,无论家庭如何变化,都绝对不能让奶奶受半点委屈。

他深刻地体恤着奶奶的处境,这份仁爱与担当,正是父亲精神的延续,当刘继红听到儿子的话时,泪水夺眶而出,她为儿子的懂事和孝顺感到无比欣慰。

更令人欣慰的是,刘继红未来的丈夫在得知罗疏桐的这个要求后,非但没有任何反对,反而被这个年轻人的孝心与责任感深深打动,他当即表示,完全接纳这个条件,并且会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罗疏桐,像亲生母亲一样孝顺奶奶。

结语

罗京离世距今已有16年,但他所代表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如同灯塔之光,从未熄灭,这份精神遗产,通过儿子罗疏桐的选择与行动,化为了家庭航船在新航程中最可靠的指引。

罗疏桐的行为,完美继承了父亲在职业上的严谨负责,以及在家庭中的孝顺担当。一个优秀的父亲,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从来不是物质的多寡,而是一种能够在任何风浪中独立掌舵、坚守航向的精神力量。

有这样一位好父亲,又怎么会教不出一个如此优秀的儿子呢?这或许是对罗京一生最好的告慰。

本文信源:澎湃新闻《罗京去世12年,曾经哭到晕厥的妻子改嫁富商,如今生活……》

来源:青史难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