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总往洛阳跑?不是爱河南,而是因为河南藏着“续命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6:50 2

摘要:要是这么想,可就把因果给拧成麻花了——不是河南让王朝变弱,是王朝弱到撑不住了,才不得不往河南跑。说白了,河南是给"走下坡路的王朝"当"续命丹"的,这非但不是它的毛病,反倒是它藏着陕西没有的本事。

你有没有发现个怪事儿?中国历史上但凡定都陕西的王朝,大多横得离谱——西周灭商、西汉揍匈奴、唐朝打遍东亚,个个是能攥着拳头说话的主儿。

可定都河南的呢?东周被诸侯挤得没地儿站,东汉总被外戚宦官掐架,宋朝更是被辽金追着打,瞅着就软乎乎的。

难道河南这地界儿自带"弱气"?是块养不出强王朝的地?

要是这么想,可就把因果给拧成麻花了——不是河南让王朝变弱,是王朝弱到撑不住了,才不得不往河南跑。说白了,河南是给"走下坡路的王朝"当"续命丹"的,这非但不是它的毛病,反倒是它藏着陕西没有的本事。

先说说周朝的例子。西周那会儿定都镐京(就是现在西安附近),多横啊?天子一喊"出兵",诸侯就得扛着兵器往前冲。

为啥能这么横?靠的是关中那圈天险——东边有函谷关,南边有武关,北边有萧关,敌军想打进来,得先啃这些"硬骨头"。

可到了周幽王那时候,一把火玩脱了(就是"烽火戏诸侯"那茬),犬戎顺着镐京的门缝就冲进来了,把王室家底烧了个精光。

新继位的周平王站在废墟上犯愁:镐京是守不住了。关中的天险是厉害,可那得有兵有粮才能守啊!现在王室就剩几架子马车,连护驾的兵都凑不齐,函谷关再险,没人守不就是个摆设?

往哪儿跑呢?大臣们扒着地图瞅,最后指了个地儿:洛阳。

为啥是洛阳?这地儿没关中那么多山,可它挨着华北平原,地里长麦子快,周边水路也多——洛水、伊水绕着城走,运粮比关中方便多了。

西周那会儿王室有钱有兵,靠天险能镇住诸侯;现在没钱没兵了,得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地儿。洛阳就是这么个地儿:哪怕诸侯不送粮,自己种也能饿不着。

就这么着,东周迁到了洛阳。不是洛阳让周朝变弱了,是周朝弱到守不住关中了,才来洛阳"讨口饭吃"续命。

再说说汉朝。西汉定都长安,汉武帝派霍去病追着匈奴跑三千里,多提气?可到了西汉末年,王莽一折腾,再加上绿林、赤眉军闹事儿,长安被祸祸得不成样——城墙塌了半截,城里百姓跑了大半,连皇宫的柱子都被烧黑了。

刘秀好不容易打平天下建了东汉,大臣们劝他:"回长安吧!那是咱汉朝的老窝!"刘秀蹲在洛阳城头瞅了瞅,摇头:"回不去了。"

为啥回不去?长安那会儿就是个"空架子"。关中的粮早就被战乱折腾光了,想把长安重新修好,得调粮调人,可刚打完仗的朝廷哪有这钱?

反观洛阳呢?虽说也遭了兵灾,但它挨着黄河,南边就是南阳粮仓,漕运一开通,粮食顺着河就漂过来了。

更重要的是,洛阳在中原正中间,离河北、山东这些刚平定的地界儿近——要是哪边又闹事儿,派兵过去比从长安跑快多了。

刘秀心里门儿清:西汉强的时候,长安是"司令部",靠天险能稳坐江山;现在东汉刚立脚,得先"活着"。洛阳就是能让它"活着"的地儿——不用费劲修天险,先把粮食攒够,把百姓稳住再说。

你看,又是这么回事:不是洛阳留不住"强汉",是西汉把长安造废了,东汉只能靠洛阳"重新攒家底"。

最有意思的是唐朝。唐朝够强吧?定都长安,李世民、武则天那会儿,长安是世界上最热闹的城。可你知道不?唐朝皇帝动不动就带着文武百官往洛阳跑,美其名曰"巡幸",实则是"去蹭饭"。

有回唐高宗在长安坐朝,大臣递上来个奏折:"陛下,太仓里的粮快见底了,百官的俸禄都快发不出去了。"唐高宗一拍桌子:"走,去洛阳!"

为啥长安粮不够吃?关中就那么大一块平原,早年还好,后来人口越来越多——长安城里光禁军就有十几万,再加上百姓、官员,张嘴吃饭的人堆成山。地里产的粮不够,就得从江南运。可从江南运粮到长安,得翻秦岭、过渭水,一路颠颠簸簸,十船粮能运到三船就不错了。

到了洛阳就不一样了。大运河的洛口仓就在旁边,江南的粮顺着运河漂到洛阳,比运到长安省一半劲。武则天干脆直接把都城迁到洛阳,改叫"神都"——不是她不爱长安,是长安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人了。

这就看出河南的本事了:陕西的天险能帮王朝"打天下",可天下打下来之后,人多了、摊子大了,陕西的粮和路就跟不上了。这时候就得靠河南的"粮袋子"和"交通网"撑着。

最后说说宋朝。有人说宋朝定都开封太傻——开封一马平川,辽金的骑兵三天就能冲到城下,哪有长安安全?可宋朝能选长安吗?

还真不能。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长安被朱温、李克用这些人来回打,早就成了"破瓦堆"。

更要命的是,宋朝丢了燕云十六州,北方的骑兵随时能冲到黄河边——要是定都长安,等于把自己关在关中盆地里。一旦敌军把函谷关一封,粮运不进来,城里几十万人不用打就饿死了。

开封虽然没山,可它挨着汴河,大运河穿城而过。江南的粮、淮南的盐,顺着汴河直接运到皇宫门口。

宋朝缺骑兵,打不过辽金,可它有钱啊——靠开封的漕运把全国的财赋聚起来,哪怕年年给辽金送"岁币",也能撑一百多年。要是换了长安,光运粮就得把国库耗干,哪还有钱"买和平"?

所以宋朝定都开封,不是选了个"弱地",是它知道自己打不过人,只能靠河南的"钱袋子"续命。

说到底,陕西和河南,就是王朝的"两套装备":强的时候穿"陕西甲"——靠天险镇场子,往外扩地盘;弱的时候换"河南甲"——靠粮和路攒家底,保住命。

没人规定河南必须养弱王朝,是弱王朝实在没别的地儿去了,才捧着河南的"饭碗"不肯撒手。就像人年轻力壮时,爱往有挑战的地方闯;等力不从心了,才会找个安稳、能吃饱饭的地儿歇脚。

现在去洛阳、开封逛,还能瞅见不少老城墙。别觉得它们是"弱王朝的遗产",其实那是老祖宗的"生存智慧"——知道啥时候该靠天险硬拼,啥时候该靠粮草续命。这道理,比单纯说"谁强谁弱"实在多了。

来源:芝麻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