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11月,朝鲜战场寒风凛冽,志愿军刚刚入朝作战不到一个月,就在第一次战役中初步站稳脚跟。但谁也没想到,仅仅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就实现了全线反攻,重创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1950年11月,朝鲜战场寒风凛冽,志愿军刚刚入朝作战不到一个月,就在第一次战役中初步站稳脚跟。但谁也没想到,仅仅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就实现了全线反攻,重创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这一战,不仅打出了国威军威,更彻底扭转了战局,让世界震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战役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志愿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劣势装备反攻强大敌军?
1950年10月,志愿军秘密入朝,第一次战役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进行,志愿军利用突然性,在西线击退了“联合国军”的进攻,但并未造成决定性打击。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轻敌地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介入,甚至狂妄地宣称“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
于是,“联合国军”发动了所谓的“结束战争攻势”,兵分两路向北推进:西线由美军第8集团军为主力,向清川江地区进攻;东线由美军第10军(包括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向长津湖方向突进。美军总兵力超过20万人,同时装备精良,拥有绝对制空权和炮火优势。
而反观志愿军方面,由彭德怀指挥,总兵力虽然有30万人左右,但装备简陋,缺乏重武器和空中支援。从表面上看,志愿军处于守势,但彭德怀和毛泽东早已定下“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于是志愿军主动后撤,制造溃败假象,引诱敌军进入预设战场。
02 西线战场上面我们说到,美军通过东西两线向北推进,那么接下来我们分别来分一下这两条线的战场情况:
首先是西线战场,这是第二次战役的重头戏。11月24日,“联合国军”西线部队渡过清川江,向北推进。志愿军第38军、39军、40军、42军和50军等部队,早已在沿途山地设伏,静待敌军进入包围圈。
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突然发起反攻。第38军113师一夜奔袭140里,切断了美军第9军退路;第40军从正面强攻,将美军分割包围。因此我军将清川江以北地区变成了与联合国军交战的主战场地。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德川、宁远地区。志愿军第38军一举歼灭韩军第7师大部,随后向西迂回,堵住美军退路。美军第2师陷入重围,伤亡惨重,被迫南撤。到12月初,西线“联合国军”全线崩溃,志愿军收复平壤。
就在西线激战正酣时,东线战场也上演了悲壮的一幕。长津湖地区,气温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志愿军第9兵团(包括20军、26军、27军)与美军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展开对决。
志愿军第9兵团来自华东地区,穿着单薄棉衣,许多战士冻伤甚至冻死,但依然坚守阵地。11月27日,志愿军发起进攻,将美军分割包围在长津湖周边的柳潭里、下碣隅里等地。
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运用了“迂回包围”的经典战术。第20军迂回到美军侧后,切断了补给线;第27军正面强攻,迫使美军后撤。美军陆战1师虽装备精良,但在志愿军的顽强阻击下,损失惨重。
一场关键战斗发生在1081高地:志愿军一个连坚守阵地,全连冻僵牺牲,但未让美军前进一步。这种精神震撼了世界。美军指挥官史密斯后来承认:“长津湖撤退是美军历史上最艰难的行动之一。”而这一幕也被搬上了荧幕,在电影《长津湖》中我们可以看到。
到12月24日,东线美军被迫从兴南港海上撤退,志愿军收复元山、兴南地区。东线的胜利,尽管付出巨大代价,但重创了美军王牌部队,证明了志愿军在极端环境下的战斗力。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之所以能反攻成功,绝非偶然。综合历史资料,有几个关键因素:一是战略高明,诱敌深入。彭德怀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主动后撤,让敌军放松警惕,进入包围圈。这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实击虚。
二是战士英勇,牺牲精神。志愿军战士在严寒饥饿中,依然冲锋陷阵。据统计,第二次战役志愿军伤亡约3万余人,但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俘敌3000余人。这种意志力,是敌军无法比拟的。
三是敌军轻敌,配合失误。麦克阿瑟低估了志愿军的决心和能力,美军各部协调不畅,东线西线缺乏呼应。志愿军则利用敌方弱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四是地形和天气的利用。朝鲜北部山地众多,志愿军熟悉山地战,而美军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严寒天气虽对双方都是考验,但志愿军更适应恶劣环境。
回望第二次战役,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志愿军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归根结底,是战略智慧、民族意志和历史条件的结合。
战争不仅是武器的较量,更是智慧和精神的比拼。志愿军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证明了弱者也能战胜强者。这一点,在今日依然有启示意义:无论是在国家发展还是个人生活中,面对强大挑战,唯有创新和坚持才能取胜。
(注:本文基于历史资料原创撰写。尊重事实,杜绝杜撰。文章图片取材于网络)
——————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
2. 王树增,《朝鲜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3. 美国陆军官方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The 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4.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
5. 中国军事博物馆编,《抗美援朝战争纪实》,2000年。
来源:历史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