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粉为何难出广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5:07 2

摘要:一碗正宗的老友粉,需猛火快攻,将豆豉、酸笋、辣椒、蒜末在铁锅里迅速爆炒,让那酸辣味瞬间四溢,随后加入猪骨汤,待汤底沸腾,再放入猪肝、粉肠、瘦肉等佐料。

广西美食众多,米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像柳州螺蛳粉和桂林米粉早已闻名全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桂林米粉

可同样身为广西三大米粉之一的南宁老友粉,却似乎被限制在了广西境内,难以向外拓展,这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从制作工艺来看,老友粉堪称讲究。它以切粉为主,关键的“老友四宝”——辣椒、豆豉、酸笋、蒜,奠定了独特的口味基调 。

南宁老友粉

一碗正宗的老友粉,需猛火快攻,将豆豉、酸笋、辣椒、蒜末在铁锅里迅速爆炒,让那酸辣味瞬间四溢,随后加入猪骨汤,待汤底沸腾,再放入猪肝、粉肠、瘦肉等佐料。

这整个过程,不仅对火候的把握要求极高,师傅颠锅翻炒的技巧也至关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

而且老友粉的灵魂在于“现炒现煮”,追求的是那股新鲜出锅的“镬气”,这种特性使得它很难像螺蛳粉那样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柳州螺蛳粉

螺蛳粉可以通过制定袋装标准,将制作流程标准化,实现产业化发展,可老友粉一旦脱离了现炒现煮,那独特的风味就会大打折扣,这成为了它向外推广的一大阻碍。

口味偏好方面,老友粉独特的风味成了一把双刃剑。它融合了酸、辣、咸、鲜四味,酸笋的浓烈呛酸,豆豉的醇厚香味,辣椒带来的鲜辣,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具侵略性的风味。

对于习惯了这种口味的广西人来说,老友粉是难以割舍的美味,是家乡味道的代表。但对于外地人而言,这种强烈的味道可能会让他们一时难以接受。

与螺蛳粉相比,螺蛳粉虽然酸笋味也重,但其发酵后的酸臭味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是一种初觉怪异却容易上头的味道,接受度相对较高;而老友粉的酸笋经过爆炒后,那种浓烈的呛酸,回味时的接受门槛更高,很多外地人尝试过后,很难对其产生二次消费的欲望。

品牌营销与宣传推广的力度不足,也是老友粉难以出圈的重要因素。柳州螺蛳粉在走向全国的过程中,成功的品牌推广和社交媒体营销起到了关键作用。

湖南米粉

柳州通过举办螺蛳粉美食节、利用电商平台大力推广、与影视综艺合作植入广告等多种方式,让螺蛳粉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反观老友粉,在宣传方面一直比较低调,没有形成统一有力的品牌形象。

南宁本地虽有复记、舒记等一些知名的老友粉品牌,但这些品牌大多局限在本地发展,没有积极向外拓展市场,也缺乏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在网络时代,宣传曝光度对美食的传播至关重要,老友粉缺乏宣传,导致很多外地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它,更别说去品尝了。

产业发展模式的差异同样影响着老友粉的推广。螺蛳粉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竹笋种植、酸笋加工,到螺蛳粉的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

南宁老友粉

而老友粉目前大多还是以家庭式经营的小店为主,缺乏强有力的行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与规划,品牌意识欠缺,制作标准也较为混乱。这种分散的经营模式,使得老友粉难以在品质和口味上保持稳定的水准,也限制了其向外扩张的能力。当螺蛳粉的袋装产品已经畅销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时,老友粉的袋装产业之路才刚刚起步,且面临着保鲜、风味还原等诸多难题,产业规模尚小。 老友粉想要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需要在制作工艺改良、口味优化、品牌营销和产业模式升级等多方面发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出圈之路 。

来源:有趣的小猫科普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