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大四了,怎么还拿不到毕业证?”一位加拿大家长的真实焦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5:12 2

摘要:前几天,我接待了一位母亲。她的孩子在加拿大读本科,本来应该去年就毕业,可是直到现在,连毕业证的影子都没见到。电话里,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老师,我不是嫌他慢,但我们一家人实在熬不动了。”

前几天,我接待了一位母亲。她的孩子在加拿大读本科,本来应该去年就毕业,可是直到现在,连毕业证的影子都没见到。电话里,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老师,我不是嫌他慢,但我们一家人实在熬不动了。”

作为家长,她并不是不理解孩子,而是看着一年一年的时间和金钱不断流走,心里真的发慌。

一、家长眼里的留学困境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出国只要能按时上课,努力一点,总归能顺利毕业。可等到真正遇到问题时,才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这位母亲讲起孩子的情况:

从大二开始,孩子的 GPA 就一路走低,尤其是 Financial Accounting(财务会计)Statistics(统计学),几乎每次都是勉强及格或者挂科。大三的时候,孩子没能进入想选的专业方向,只能在“重修—再考—再失望”的循环里消耗时间。去年,眼看同学们陆续毕业,孩子却因为几门必修课没过,被迫延迟。

家长叹了一口气:“我们也不是催他马上拿文凭,但总不能一直拖下去吧?一年又一年,眼看他同龄人都已经工作了,他还困在学校。”

二、孩子为什么走到这一步?

很多家长问我:“他平时到底在做什么?是不是不够努力?”
其实,并不完全是努力的问题。

课程难度大
不少加拿大大学的必修课,比如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Data Structures(数据结构),本身就被称为“刷人课”。
孩子不是没上课,而是越学越吃力,最后丧失了信心。规划不合理
有的学生为了“赶进度”,一学期选四五门难课,结果压力太大,顾此失彼。
这位母亲的孩子就是如此,本以为能早点完成学分,没想到反而拉低了整体 GPA。心理压力
面对不断挂科,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和父母沟通。
父母看到的只是表面成绩,却很难体会到孩子独自在异国时的孤独和焦虑。

三、父母的无力感

这位母亲坦言,她和丈夫工作都很忙,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有限。过去,孩子报喜不报忧,他们也没多想。直到最近准备回国发展时,发现连学历认证都成了问题,才真正着急起来。

“如果他能早点告诉我们,我们也不会等到现在才手忙脚乱。”她的话里有埋怨,也有心疼。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国之前,已经花了大量金钱和精力,本想着四年后能顺利毕业,拿到一份体面的学历。可一旦出现延毕、退学,整盘计划就乱了。

四、作为顾问,我给出的几条思路

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会从三个方向帮家长和学生分析:

1. 申诉 + 重修

如果是个别课程问题,可以尝试 Academic Appeal(学术申诉),争取一次重修或特殊处理。
但这种方式需要准备充分的理由和材料,比如医疗证明、心理咨询记录。

2. 转学

对于 GPA 已经卡在低位,但还有一定学分的学生,可以考虑转学到要求更灵活的大学。
这样既能保留已有的学分,又能重新规划毕业路径,比在原校硬撑要更现实。但是这同样会面临转学分的问题,将大大延迟本科毕业的时间。

3. 跨本申请硕士

这是很多家长最初没想到的方案,但实际上性价比很高。
特别是对于已经耽误 1-2 年,还迟迟拿不到本科学位的学生,与其继续耗在本科,不如直接考虑申请跨本硕士。

时间成本低:通常 1-2 年完成学业。专业选择广:商科、传媒、旅游管理等方向,接收跨专业背景,要求相对友好。学历结果好:最终拿到的是硕士学位,不仅解决了学历认证问题,还能提升职业竞争力。

我之前辅导过一个案例,本科 GPA 只有 2.2,原本打算再拖一年勉强毕业。我建议直接走硕士通道,最后顺利进入英国的传媒硕士,两年后成功毕业,甚至比原来同届的同学还要更早进入职场。

五、写在最后

作为家长,最难的不是花钱,而是眼睁睁看着孩子陷入困境,却帮不上忙。
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孩子“懒”,而是他们确实在体制和压力里找不到出路。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等到最后一步才着急。一旦发现 GPA 连续下滑、延毕风险增加,就应该及时寻求方案。

无论是重修、转学,还是跨本硕士,至少都比无休止地拖延要好。
时间和机会不等人,越早调整,路就越宽。

来源:海外杰尼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