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现在他放着这个职称不要,带着硬核技术,加入了刚成立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最近这两天,国际高端制造业圈子发生了一件大事。
曾主导波音787和空客A380关键工业软件研发的顶尖工程师,弃美归国了!
要知道,这位工程师在今年2月刚刚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可现在他放着这个职称不要,带着硬核技术,加入了刚成立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的回国,又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周明这个人,可能大家不太熟悉。
但只要坐过波音787或者空客A380,其实就已经间接享受了他的研究成果。
这些大飞机之所以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幅减重,靠的就是他开发的结构优化软件。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结构优化是个什么东西?
就拿做椅子来说,要想它结实,第一反应就是把承重的木板,做得厚厚实实的。
但这样做出来的椅子,往往又笨又重。
而结构优化呢,是让计算机通过复杂的数学运算,自动算出哪里需要材料,哪里可以掏空。
最后做出来的椅子,可能看起来像个艺术品,到处都是镂空的花纹,但偏偏结实得很。
周明就是全球最早把这套理论,变成实用性工业软件的人之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还在德国读博士时,就开始深耕这个领域了。
超前的行业意识和强大的实力,自然让许多工业巨头都“盯”上了他。
因此,1998年,周明刚拿到欧洲教授资格认证时,美国Altair公司就立马递上了橄榄枝。
在Altair工作的27年,周明的职业生涯可谓是一路生花。
他带领团队开发的OptiStruct软件,几乎成了全球航空航天业的标配。
就拿波音787的机翼连接件来说,通过他的软件优化后,能直接减重30%。
这数据大家可能没啥概念,但对于飞机来说,每减少1%的重量,就可以节省0.75%的燃油。
一架大飞机如果整体减重10%,航空公司一年就能省几千万成本。
不仅如此,周明的软件还大大降低了优化门槛、缩短了优化时间。
原本飞机优化,需要超级计算机算好几天,现在普通工作站几个小时就能搞定。
正是这种实用性,让波音、空客、通用、福特这些巨头都成了他的客户。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的顶级专家,为什么要回国?
表面上看,周明在美国什么都有了。
副总裁的头衔、丰厚的薪水、舒适的生活、业界的认可。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最近几年美国的变化,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自从中美关系紧张以来,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正常的学术交流被当成间谍活动,回国探亲被反复盘问。
甚至有教授,只因帮中国留学生写了封推荐信,就被FBI介入调查。
虽然周明这个级别的高管,暂时还没受到直接影响。
但那种“随时可能出事”的不安感,还是高高悬在他身上。更让人憋屈的是职业发展。
虽然周明已经是Altair的副总裁了,但真正的核心决策圈,永远轮不到华人。
公司战略会议,讨论到关键技术时,会客气地请他回避。
明明是他开发的技术,却不能参与决定技术的走向,这种时刻被防着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但光是美国待着不舒服,还不足以让这些顶尖人才下决心回国。
更重要的是,国内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
还记得二三十年前,咱们国家的科研条件啥样吗?实验室设备落后,经费也少得可怜。
那时候出国留学的,很多人确实是为了更好的科研条件。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要造自己的大飞机C919,要搞新能源汽车,要发展人工智能。
这些都是世界级的大项目,是真正能改变历史的事业。
对周明这种级别的科学家来说,能参与这样的项目,比多挣点钱有意思多了。
而且,东方理工大学开出的条件也确实有诚意。
不是让他当普通教授,而是担任工学部主任,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组建团队、设定研究方向。
他在这里,有机会成为一个领域的开创者,这种成就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完整的产业链。
在美国,你优化出一个新设计,可能要等几个月才能看到样品。
但在中国长三角地区,你早上有个新想法,下午就能找到工厂给你打样,晚上产品就能出来。
这种快速迭代的能力,对工程师和工业软件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周明的回归,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是打破技术垄断。
虽然C919大飞机已经研发成功了,但说实话,设计C919用的软件还是买国外的。
西门子、达索、PTC这些公司,每年从中国赚走几百亿的软件授权费。
更要命的是,一旦这些软件公司断供,中国的制造业就直接被“卡脖子”了。
而现在更大的C929项目已经启动,如果还用外国软件,那不是把命门继续交到别人手里吗?
好在现在周明回来了,已经开始组建团队,准备开发自主可控的设计软件。
要针对中国的材料体系、制造工艺、使用环境,开发最适合的工具。
除了打破技术壁垒,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
周明在东方理工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要带出一支队伍。
这些年轻人在他的指导下,不仅能学会使用工业软件,更能理解软件背后的原理。
将来他们可能去航空公司、汽车企业、研究机构,把这套方法论传播开去。
而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周明的选择代表了一种趋势。
过去几十年,中国最优秀的人才都往外跑,去美国读书、工作、定居。
但现在风向变了,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选择回国。
这不仅仅是因为爱国情怀,更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在中国能实现更大价值的机会。
当然,路还很长。开发工业软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积累。
但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有了周明这样的领军人物,有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这个领域,中国的工业软件一定能闯出自己的路。
从北航的学生,到德国的博士,再到美国的顶级专家,周明走过了大半个地球。现在,他选择把人生最重要的一段路走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个选择本身,就是对中国未来最好的背书。当越来越多像周明这样的人选择回来,当中国成为全球顶尖人才实现梦想的地方,很多关于未来的问题,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参考文献】
捷克日报-2025-08-22——《顶级航空工程师周明从美国返回中国》
人才发展专委会-2025-08-18——《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迎院士主任!》
来源:夜下话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