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说理想的人生应该像一颗桃子:皮粉肉甜,核坚实,不见杂质,一口下去满嘴都是诗和远方。如果你以为种桃就能种出理想人生,那我建议你先把抖音上的短视频刷完,这不仅能帮你浪费时间,还能顺便消耗掉你剩下的那点幻想——毕竟在现实面前,幻想和桃毛一比,顶多也就是扎你两口的水
传说理想的人生应该像一颗桃子:皮粉肉甜,核坚实,不见杂质,一口下去满嘴都是诗和远方。如果你以为种桃就能种出理想人生,那我建议你先把抖音上的短视频刷完,这不仅能帮你浪费时间,还能顺便消耗掉你剩下的那点幻想——毕竟在现实面前,幻想和桃毛一比,顶多也就是扎你两口的水平。
那天夜里,我像往常一样怀揣着薯片和微弱的智商刷短视频,突然屏幕里蹦出来一群农民大哥大姐,在桃林里边笑边摘,脸上的褶子里都能腌出一盆桃罐头。画面配音温柔,“丰收啦、丰收啦”,桃子大得像刚打完玻尿酸,粉得像卸了滤镜的网红,让人看了直呼“自己种桃也这么香吧”。那一刻我被忽悠了,或者说,我被自己的愚蠢感动了。什么理想乡,那都是桃子营销号给你洗脑,骗你种桃,最后让你变成桃子本桃。
我带着一腔热血和一把如意算盘,决定投入桃子种植大业,仿佛再多种几棵树,乡村振兴就靠我了。但是现实用脚把我的脸踩到了泥里,告诉我:别做梦了,梦醒了再种树吧。
刚开始,我的世界还是桃色的。幻想着只要按抖音教学视频操作,清明种树,端午施肥,立秋摘果,年底数钱,银行账户里就能烙出一个桃形印记。于是我一股脑买了几千元的桃树苗,从浙江到山东,从山东到陕西,反正哪儿的品种说得天花乱坠,我就往哪儿下订单。桃树苗一到货,我人都傻了——有的根都碎成渣,有的树苗还不如我微信的好友数,品种也是风水轮流转,像假货淘宝商家今晚的承诺:“绝对真品,明天让你见识真相”。苗种下去了,我幻想着十年树木,百年收现金,但没过几周就发现,比起桃树,我更适合做韭菜。
种得好不好先不谈,要命的是管理。你以为管理是边吹口哨边浇水,结果是天天跟虫子斗智斗勇,跟暴雨赛跑。桃树树没长几厘米,虫子已经把家搬进来了。施肥没跟上,桃子长得像自卑的青春期少年。修剪不对头,果子还不如我的发际线丰盈。就这每一环,都能考验你有没有考物业证书的能力。高端品种更是矫情,一会儿怕风一会儿嫌太阳,上上下下比少女的心事还多,照料这么一堆桃树,我差点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贯彻到每一片枝叶里。
但就算你把果子养得跟王思聪的狗一样娇嫩,市场的脸色依然比马桶水还冷。你以为自己能卖个高价,上百块一斤,甩开那些平民桃无情碾压,结果你奋斗了一年,端上摊位,消费者看了一眼价签,眼神比看塑料水果还无语。你说你这桃子甜,吃了能飞升,我信你了,大家还是去买普通桃吃得饱。于是在桃子堆里,我逐渐体会到什么是“市场冷遇”:以前咱以为自己的桃最香,现在发现价格才是硬通货,你这品质就是自我感动。
你以为只要种出好东西,“酒香不怕巷子深”?错了,现在都按“快递哪家便宜”选水果,管你是不是原生态,是不是手工种植,消费者只问一句:“你这桃怎么比别人贵?”你解释了半天,这桃皮薄,肉多,核小,甜得登天,结果大家还是选择去买三块一斤的“下饭桃”,你这高端桃被冷落得连虫子都不爱光顾。市场需求,是个很沙雕的东西,它不以你是否用心决定,只看你定价是不是能让他们少花钱。品质和市场的关系,就像我的脸和磨皮滤镜,滤完了是人,不滤了是我。
这个矛盾逼得人想自我革命。想继续坚持高品质,就得面对低销量;想迎合市场,痛苦又不想被同质化。到底要不要向现实妥协,把桃打一打农药,浸一浸糖精,口感差点无所谓,反正只要卖得出去,是桃就行。你要坚持初心,市场冷眼旁观;你想贴地运营,初心又让你热泪盈眶。就像我国综艺导演,明知道审美是个马桶,却还想造网红,最后都做成垃圾分类。
你不断调整方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了赛道。隔壁老王家桃树都快秃顶了,却年年开新宝马。你种得像工艺品,却只够买个修枝剪。你想的是“以质取胜”,消费者想的是“以价吃饱”,你和市场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最后只能自嘲一句,“我是不是该改行种辣椒,可能更辣一点”。
为了这梦幻桃子,我嘴上说不在乎盈利,心里却在算每一分钱。开始向资深农民请教,听他们讲道理,你发现经验不是教出来的,是被坑出来的。营销什么、生鲜电商、直播带货,“互联网+桃子”,听起来很先进,其实本质就是“低价倾销+假夸宣传”。你想线上卖桃,人家问你是不是把树种到直播间,还能包邮送到门口。你绞尽脑汁搞营销,做起自媒体,发现粉丝比桃子还难种,十万流量能卖出十斤,已经算佛祖保佑。
有天我站在桃树下,忽然醒悟,其实种桃不只是为了挣钱。说到底,这更像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自己为自己留下的小确幸。桃树成熟,桃花开放的一刻,空气里都是甜腻的味道,你会短暂忘记市场的无情和销售没谱。只要你还能在桃树下做清晨第一口呼吸,觉得自己比抖音里的桃子大姐快乐,也许就还能坚持下去。
当然这都不意味着我不纠结。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条桃子河,河里全是掉价的信心和涨价的失落。你种得越久,跌倒越多,被虫子咬的次数也越多,但咬着种下的桃子,还是能尝到一丝属于自己的甜味。理想可能是你种出来的第一颗桃子,现实是你卖出去的最后一箱,被低价吞没,被冷漠压扁。但就算如此,人总要在掉价和涨价之间,学会自嘲和安慰——毕竟这年头,能活着不翻桃树,也是种能力。
也许未来卖桃还得上直播间学跳舞,或者和村长组个短视频节目,宣传“没桃毛的桃子最正宗”。如果全世界都没人在乎你种的桃有多甜,多干净,多伟光正,也没关系——毕竟人类本质就是爱犯贱,越是被市场嫌弃,越让种桃的人自我感动。曾想做桃山庄的首席执行官,最后变成桃树下的泥腿子,但人生除了收获一堆失望外,还捡到几片莫名的乐趣。和现实摔跤摔多了,皮厚一点,脑袋铁一点,也能继续种自己的桃子,继续忽悠自己——“这桃真甜,下次肯定能卖出去。”
如果你问我种桃子这些年收获了什么?大体上是失望、迷茫、市场的暴击和无数的自嘲,偶尔自己把桃核当心结嚼两下。但也不全是没用,有时候爬树累了,也能顺便练练臂力,还能培养点用来和自己较劲的精神力。路总是难走的,桃子总是难卖的,市场总是冷漠的,我们总是天真的。理想常常输给现实,现实没空搭理你是不是能圆梦,你只能在树下自问一句:为什么我还在坚持?答案永远不重要,反正桃子还是自己吃得最香。
你说理想和现实之间该有多少距离?我觉得正好能种一块果园,不多不少,够你上上下下自作自受一遍。哪天你想不通,可以像我一样拿根桃枝在田里歪歪扭扭写个“坚持”——反正没人看懂,虫子和风懂就够了。
最后奉劝:理想的桃子虽然甜美,现实的桃子才最耐嚼。你要是还没被市场毒打过,不妨种一棵桃树,等果子成熟时,记得先问问,今天桃子的是不是比昨天便宜了?或者更直接一些——市场不会嫌弃你种得太好,只会冷眼教会你怎么用高品质做低回报。毕竟这年头,没点黑色幽默,你自己都快跟桃毛合体了。
这就是我的桃子种植之路,甜得发苦,苦得发笑。你要是也种了桃,记得保留一点自嘲,不然下次吃到市场的闭门羹时,至少还能逗自己乐一乐——毕竟我们有的是失望,有的是桃子,别浪费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来源:肉鸽岛PmJ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