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看港股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最近农夫山泉的股价悄悄“发力”了——股价稳稳站上50.05港元,总市值飙到5628亿港元,妥妥扎进5000亿梯队。
常看港股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最近农夫山泉的股价悄悄“发力”了——股价稳稳站上50.05港元,总市值飙到5628亿港元,妥妥扎进5000亿梯队。
要知道去年这时候,它还因为包装水业务暴跌被推上风口,股价跌得让不少投资者捏汗。
从被动扛压到主动破局,农夫山泉这波逆袭,里面是整个饮料行业的转型密码。
提起中国饮料圈,农夫山泉和娃哈哈这对“老对手”绕不开。
早年娃哈哈多猛啊?
靠着“渠道铺到村头”的狠劲,加上AD钙奶、营养快线这些“国民爆款”,稳稳坐过包装水市场的头把交椅。
但这几年风向变了,数据很直白:2023年即饮茶直接超过碳酸饮料,成了市场份额第一的品类。
就是这波行业变局,给了农夫山泉“弯道超车”的机会。
看看农夫山泉2024年的财报,会发现个关键转折:即饮茶收入飙到167.45亿元,第一次超过了包装水的159.52亿元,在总营收里占了39%。
这可不是小变化——2017年的时候,茶饮料在它家收入里才占14.8%,短短七年直接实现“跨越式增长”。
更难得的是,明明包装水在下滑,公司总营收还能微涨,这份抗风险能力,在饮料行业里确实少见。
估计有人还记得,2024年农夫山泉还陷过舆论风波:包装水市占率连跌三个月,钟睒睒在财报里直接点破“遭遇有组织、长时间的连续抹黑”。
但它没陷在口水仗里,反而闷头做了件“打底”的事——新增黄山水源地,还同步推进6个水源地项目。
这步棋太关键了:饮用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还是水源。
农夫山泉在全国铺的水源地网络,既稳住了品质,也成了扛住危机的底气。
对比之下,娃哈哈这些年的日子就没那么顺了。
早年靠“渠道为王”横扫市场,现在却卡在转型里动弹不得。
倒不是娃哈哈的产品差,而是也陷入了各种风波中。
这种趋势下,光靠老爆款和传统渠道,显然跟不上趟了。
农夫山泉能在茶饮赛道“突围”,东方树叶绝对是“功臣”。
刚推出那会,不少人觉得它“没甜味、像白开水”,没人看好能火,结果现在成了百亿级的“国民茶饮”。
这其实是踩准了消费趋势:现在年轻人喝饮料,先看“有没有糖”,无糖、低糖成了刚需,东方树叶刚好戳中这个点。
而且它没跟风“快迭代”,反而把一款产品做精做透——这种“慢功夫”,在追求“新网红”的饮料行业里,反倒成了优势。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点:2024年营养健康类饮料占比一直在涨,行业早不是“拼数量”,而是“拼品质”了。
有意思的是,农夫山泉没丢了“老本行”包装水,反而靠“抓场景”让它回暖了。
虽然整体包装水收入在降,但它敏锐地盯上了消费场景的变化10升以上的超大桶水销量疯涨,箱装水也涨了——这说明家庭、办公室里的“大桶喝水”需求起来了。
农夫山泉赶紧调整产品规格,一边守住小瓶装的优势,一边加大大包装水的布局,这大概就是水业务能慢慢回暖的关键。
我们还需注意到个细节:农夫山泉2024年利润达到121.23亿元,同比涨了0.4%。
这两年原材料涨价、同行打价格战打得厉害,能稳住利润增长不容易。
说白了,一是规模大了能压成本,二是茶饮料这种高毛利产品卖得多了,自然拉高了整体盈利。
不像有些企业,一门心思打价格战,结果越打利润越薄,最后陷入“卖得多亏得多”的恶性循环。
其实饮料行业这些年的变化,早就不是“谁出个爆款谁赢”了。
2024年饮料总产量到了上亿吨,但产品结构一直在优化。
现在的竞争,是全品类、全渠道的较量——农夫山泉从一家“卖水的”,长成涵盖水、茶、功能饮料、果汁的综合巨头,本质上就是跟着行业趋势在转。
当然,农夫山泉现在也有新麻烦:即饮茶增速下降,毕竟大家都看到茶饮好做,各路品牌都来抢市场。
接下来能不能持续出好产品、守好品质,直接关系到它能不能保住优势。
要知道消费者的口味变得快,今天可能为一款网红茶排队,明天说不定就被更合口味的新品“圈粉”了。
说到底,农夫山泉和娃哈哈的“此消彼长”,其实是中国饮料行业的缩影:没有永远的爆款,只有不断的创新。
娃哈哈早年创造了那么多商业奇迹,但在“健康化、多元化”的趋势面前,转型脚步慢了;
而农夫山泉虽然也遇过危机,却靠深耕水源地、押注茶饮,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这告诉我们,企业要想走得远,既要守住核心优势,更要敢跟着变化走。
从整个行业看,包装水还是最大的单品,但增长放缓是事实。怎么在存量市场里找增量、怎么控成本又保品质、怎么应对越来越卷的竞争,是所有饮料企业都要想的问题。
农夫山泉的做法其实给了个思路:用差异化产品满足细分需求,用多品类布局分散风险,用品质留住消费者。
看着农夫山泉现在5000多亿的市值,再回想它刚上市时的起起伏伏,不难看出资本市场从不“盲目追星”,它今天的估值,全是靠实打实的业绩撑起来的。
即饮茶破百亿、水业务回暖,这些成绩比任何营销口号都管用。
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最终能胜出的,一定是那些尊重消费者、死磕产品力的企业。
饮料行业的故事还没结束,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变,健康化、功能化的需求还在涨。
农夫山泉能不能把现在的优势保持下去,能不能在新赛道上再出彩,还得看后续表现。
但至少现在,它已经摆脱了“单靠包装水吃饭”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更稳的路。
来源: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