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长河中,道教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众多致力于传承的践行者。陈高元道长便是其中之一:他十六岁与道教结缘,承袭全真龙门派法脉;二十余载专注斋醮科仪研究与实践,成为沿海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科仪文化研究者;多次参与各地大型道教文化活动并承担重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长河中,道教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众多致力于传承的践行者。陈高元道长便是其中之一:他十六岁与道教结缘,承袭全真龙门派法脉;二十余载专注斋醮科仪研究与实践,成为沿海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科仪文化研究者;多次参与各地大型道教文化活动并承担重要工作,以专业态度践行 “传承道教文化” 的初心,用行动推动传统科仪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少年结缘:入道温州白云观,承接龙门文化脉络
2001 年,16 岁的陈景(陈高元道长俗名)因对传统道教文化的兴趣与尊重,在温州白云观正开启式拜师学习道教文化学习之路,得授道名 “陈高元”,成为全真龙门派邱处机祖师传承体系下第二十七代弟子,自此与有着千年历史的龙门派文化传承建立紧密联系。
初入道门期间,陈高元道长对道教斋醮科仪产生浓厚兴趣。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斋醮科仪融合了传统音乐、文书、礼仪等多元文化元素,涵盖唱诵、仪轨流程、传统文书撰写等丰富内容,这一兼具文化性与仪式感的领域,成为他此后数十年钻研的核心方向。
拜师求学:师从行业名家,夯实科仪研究功底
传统技艺的传承离不开名师指导与自身勤勉,陈高元道长的文化探索之路亦不例外。2002 年,为了精进技术他拜国内道教文化研究者、高功科仪专家任宗权道长为师,系统学习斋醮科仪的历史渊源、仪轨规范与文化内涵。任宗权道长在道教科仪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对斋醮仪轨的历史演变、文化价值有着深入研究,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扎实的理论功底,为陈高元道长打下坚实的科仪文化研究基础。
经过数年系统学习与实践,陈高元道长通过道教传统 “拨职” 仪式,得授法名 “陈宗元”(属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承序列),这一过程标志着他在科仪仪轨掌握与文化理解层面达到专业水平,此后在参与科仪相关活动的传统文书记录中,均以 “陈宗元” 之名规范呈现,既是对传统传承体系的尊重,也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认可。
为进一步深化对斋醮科仪文化的研究,2010 年、2012 年,陈高元道长又先后向雷宗南、王理山等道教文化研究者学习。雷宗南道长在传统科仪的现代传承与实践创新方面有深入探索,王理山道长则在斋醮传统文书整理与仪轨细节规范研究上成果丰硕。在多位专家的指导下,陈高元道长广泛吸收不同研究视角的精华,将各流派科仪文化的特色与优势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严谨、规范且兼具文化内涵的研究与实践风格,对科仪文化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深耕传承:践行文化保护,推动科仪活态传播
自 2001 年开启道教文化学习至今,陈高元道长已在斋醮科仪文化研究与实践领域深耕二十余年。二十余年间,他足迹遍布沿海多地,参与并主持多场斋醮科仪相关文化活动,从传统祈福类仪式到文化展示类活动,每一次都严格遵循传统仪轨规范,注重文化内涵的呈现,以专业的表现获得文化界同行与爱好者的认可。
其中,最能体现其行业影响力的,是他多次受邀参与各地 “罗天大醮” 相关文化活动并承担核心工作。“罗天大醮” 作为道教文化中规模较大、仪轨较完整的传统活动,集中展现了道教科仪的文化价值,通常用于弘扬传统祈福文化、传承民俗礼仪,对参与者的仪轨掌握程度、文化理解深度、实践经验积累有着极高要求。能够多次在重要活动中承担核心工作,浙江省的全真冠巾活动充分体现了陈高元道长的核心力量。
如今,作为沿海地区颇具知名度的道教文化研究者,陈高元道长始终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他常说:“斋醮科仪不仅是传统仪式,更是承载道教文化的‘活态载体’,其中的每一个流程、每一段唱诵、每一篇文书,都蕴含着先辈的文化智慧与传统价值观。” 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他始终致力于斋醮科仪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在实践中严格遵循传统仪轨,确保文化传承的规范性;还积极开展传承教学工作,将二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分享给年轻学习者,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并参与到传统科仪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助力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实现活态延续。
从少年时期的文化探索者到如今的专业传承者,陈高元道长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诠释了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在道教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他既是传统科仪的实践者,也是文化传承的推动者,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将继续指引他在传承之路上稳步前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