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如新集团公益支持的“科技向善,重构营养健康管理新场景学术交流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政策助力、疾病预防、临床运用等方面探讨营养健康管理的方案。
8月25日,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如新集团公益支持的“科技向善,重构营养健康管理新场景学术交流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政策助力、疾病预防、临床运用等方面探讨营养健康管理的方案。
政策:营养计划是一切疾病防控战略的基础
“营养计划是一切疾病防控战略的基础,因此要将营养计划融入所有健康政策当中。”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强表示,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有效措施。
8月26日,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强在会议现场发言。主办方供图
张志强介绍,在健康产业方面,目前国家正在着力发展生活营养健康产业以及传统食养服务行业,让健康服务和健康产品相结合,将营养管理发展成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健康服务流程。
预防:慢病防控从营养支持着手
“营养摄入满足不了身体需求,这是发生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原副所长翟凤英举例,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都跟微量营养素缺乏相关。
翟凤英补充,“每十年进行的营养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维生素A的摄入量只达到人体所需的50%,维生素B1的摄入量只达到所需的64.3%,钙摄入相对最低,只达到人体需要量的45.8%。”
8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原副所长翟凤英在会议现场发言。主办方供图
翟凤英表示,现在我们一日三餐都能吃饱,但是营养物质的摄入远远不够,这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都不利。吃好一日三餐,满足身体需求,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减少医药花费。
治疗:多数慢病患者都需要营养管理
慢病患者如何进行科学饮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这个问题在临床中一直被忽视。
航天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许美艳介绍,临床中有一半以上的肿瘤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其他疾病类型的慢病患者营养情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需要住院或者正在住院治疗的患者。因此,针对不同情况的人群,其营养管理应有所侧重,需要临床营养医师更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营养干预计划,为患者提供日常饮食调理方案,这对于患者的疾病康复非常重要。
趋势:多方助力让营养管理打通“最后一公里”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部副部长郝晓宁表示,营养管理模式在临床上已经取得显著效果,同时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让更多普惠的营养管理技术能应用到老百姓生活中。而这反过来也会进一步推动更多营养管理相关的利好政策、临床指南、医疗保障的出台,助力打通营养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营养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