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玉梅今年66岁,每月退休金1万元,这在同龄人里算挺不错的,毕竟她在国企干了38年,职位也不低。
01
陈玉梅今年66岁,每月退休金1万元,这在同龄人里算挺不错的,毕竟她在国企干了38年,职位也不低。
女儿林晓红40岁,在一家私企做前台,月薪7000元,她有个14岁的女儿小雯,读初三,丈夫在建筑公司做监工,收入不太稳定。
这天下午,陈玉梅从菜市场回来,手里拎着个塑料袋。
刚进门,正在客厅刷手机的林晓红就闻到一股海鲜味。
“妈,你买龙虾了?”林晓红皱着眉头,语气不太高兴地问。
陈玉梅点点头:“买了两只,不多。”
“花了多少钱?”林晓红追问。
“一百块。”陈玉梅老实回答。
林晓红的脸瞬间沉下来,她放下手机,转身盯着母亲:“妈,你一个月退休金才1万,你知道我们家开销有多大吗?小雯明年要中考,补课费一个月得2500,还有房贷、水电费、物业费……”
陈玉梅没吭声,默默把龙虾放进厨房。
“你一个老太太,吃这么贵的东西,你配吃吗?”林晓红的声音猛地拔高,带着几分刺耳。
这话像一记重拳砸在陈玉梅心上,她的心猛地一紧。
她手微微发抖,眼眶有些发红:“我用自己的钱买点吃的,咋就不配了?”
“自己的钱?”林晓红冷笑一声,“你住我们家,吃我们家的饭,用我们家的水电,哪来的自己的钱?你的退休金不就是家里的钱吗?”
陈玉梅抬头看着女儿,那张她曾经骄傲的脸如今却陌生得让她心痛:“晓红,我每个月给你们8000块,自己只留2000,这还不够吗?”
“不够!”林晓红毫不犹豫地说,“小雯要买学习资料,还要上辅导班,我和你女婿的衣服都好几年没换了,你一个老太太,还要啥享受?”
陈玉梅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捏了一下,她瞥了眼客厅墙上的全家福,那是四年前拍的,那时候大家笑得多开心。
“妈,你年纪大了,以后生病住院还得花钱,现在不省着点,到时候拿啥看病?”林晓红的语气缓了点,但意思还是很清楚。
陈玉梅点点头,拿起龙虾:“行,我知道了,这龙虾我拿到楼下给周大妈吧。”
“算了,买都买了。”林晓红摆摆手,“以后别买这种贵东西就行。”
晚饭时,陈玉梅的外孙女小雯从房间出来,这14岁的女孩长得高挑,但老低头玩手机。
“小雯,来吃饭啦。”陈玉梅招呼道。
小雯抬头一看,桌上放着龙虾,皱了皱眉:“这味道好腥,我闻着难受。”
说完,她端着碗回了自己房间。
02
陈玉梅看着那盘龙虾肉,慢慢夹了一块放进嘴里,鲜美的味道在嘴里化开,可她却觉得一点也不好吃。
吃完饭,陈玉梅回到自己的小房间,这屋子原本是储物间,后来改成她的卧室。
房间很小,只能放一张单人床和一个窄衣柜。
她坐在床边,掏出手机,翻看老姐妹的微信群。
“玉梅,明天去公园跳舞不?”这是她老朋友张桂兰发的消息。
陈玉梅想了想,回道:“好啊。”
第二天早上,陈玉梅来到公园,张桂兰已经在老地方放好了音响。
“玉梅,昨天我闺女给我寄了点特产,芒果干,可好吃了。”张桂兰一边热身一边说。
“你闺女对你真好。”陈玉梅笑着说。
“可不是,她说让我想吃啥就买啥,钱不够就找她拿。”张桂兰笑得合不拢嘴,“你家晓红也不错吧?她工作挺稳定的。”
陈玉梅顿了顿:“嗯,还行。”
“听说你退休金挺高啊,1万块?”张桂兰随口问。
“对,1万。”陈玉梅点头。
“那挺好,比我多2000呢,我每月给儿子1500,自己留7500,日子过得舒坦。”张桂兰扭着腰,“你呢?自己留多少?”
陈玉梅的手停了一下:“2000。”
张桂兰愣住了:“2000?玉梅,你这也太少了点吧?”
“够用了。”陈玉梅声音很低。
“够啥呀!”张桂兰停下动作,“玉梅,咱们这岁数,身体哪天出点问题都不好说,你留这点钱,能干啥?”
陈玉梅没接话,低头整理鞋带。
“再说了,老人也得有自己的生活,我上个月报了个旅游团,去云南玩了趟,花了3000,我闺女还说让我多出去走走呢。”张桂兰继续说。
跳完舞,陈玉梅一个人在公园里走了很久,她看着别的老人,有的练太极,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
她想起刚退休那会儿,也想过要学书法、去旅游,可自从搬到女儿家,这些想法就慢慢没了。
回到家,林晓红正在客厅收拾东西。
“妈,回来了,晚上小雯要去补习班,你送她去吧。”林晓红头也没抬地说。
“行。”陈玉梅放下包。
“对了,小雯说她的书包坏了,想换个新的,我看了一下,得350块。”林晓红擦擦手,“你明天去买一个吧。”
陈玉梅点点头,她记得小雯的书包才用了不到一年,坏了可以修,但她没说出口。
晚上送小雯去补习班的路上,祖孙俩都没说话,小雯戴着耳机听歌,陈玉梅专心走路。
03
在路口等绿灯时,陈玉梅看了看外孙女,这孩子长得像她爸,但性格随林晓红,话少,要求多。
“小雯。”陈玉梅轻声叫了句。
小雯摘下一只耳机:“啥事,奶奶?”
“学习累不累啊?”
“还好。”小雯答得敷衍。
“要是累了就跟奶奶说,别把自己累坏了。”陈玉梅叮嘱。
小雯点点头,又戴上耳机。
陈玉梅叹了口气,她记得小雯小时候老爱缠着她讲故事,现在长大了,跟她话越来越少。
回到家,林晓红和丈夫赵刚在客厅聊什么。
“妈,回来了。”赵刚点点头,算作招呼。
赵刚是个老实人,话不多,对陈玉梅还算客气,但总感觉有点距离。
“晓红,小刚,你们聊啥呢?”陈玉梅坐下问。
“我们在商量买车的事。”林晓红说,“小雯明年中考,接送不方便,小刚上班也需要辆车。”
“买车?”陈玉梅皱眉,“不是有电动车吗?”
“妈,电动车夏天晒得慌,冬天冷得要命,下雨天还危险。”林晓红解释,“我们看中一款车,13万左右。”
陈玉梅心里一沉:“13万?”
“对,不算贵,现在贷款方便,首付4万,每月还3000多。”赵刚开口说。
陈玉梅算了算,如果每月还3000多,再加上其他开销,她给女儿的8000块根本不够。
“那……”陈玉梅想说什么,又停住了。
“妈,你是不是担心钱?”林晓红看出了母亲的犹豫,“没事,我们会想办法,实在不行,你那2000块也拿点出来,反正你吃家里的、住家里的,花不了多少。”
陈玉梅脸色变了变:“我那2000块还要买药,还要……”
“买啥药?你身体不是好好的吗?”林晓红打断她,“妈,你得想开点,钱放着也是放着,不如给家里多帮点忙。”
陈玉梅没再说话,回到小房间,坐在床边发呆。
手机响了,“玉梅,明天有个老姐妹聚会,金湖饭店,每人150块,去不去?”
陈玉梅盯着消息,手指停在屏幕上,150块对以前的她不算啥,可现在……
04
她想起女儿说买车的事,想起每月可能增加的开销。
“不去了,有点事。”她回复。
“咋了?不舒服?”张桂兰很快回消息。
“没事,忙。”陈玉梅回道。
“玉梅,你最近咋老推聚会?大家伙儿都想你呢。”张桂兰又发来一条。
陈玉梅看着消息,眼眶有点湿,她想见老姐妹,想聊聊过去的事,可她不敢花这个钱。
“下次吧。”她回完,放下手机。
躺在床上,陈玉梅想起自己老伴儿,如果他还在,会不会也像女儿这样逼她把钱都交出来?
她摇摇头,老伴儿不会,他总说要留点钱给她买喜欢的东西。
第二天,陈玉梅去商场买书包,营业员推荐了个质量不错的,280块,但想到女儿说要350块的,她又挑了个320块的,款式更时尚。
回到家,林晓红正在整理小雯的衣服。
“妈,书包买了?”
“买了。”陈玉梅递过去。
林晓红拆开包装看了看:“还行,多少钱?”
“320。”陈玉梅答。
“不错,小雯应该会喜欢。”林晓红点点头。
晚上吃饭时,小雯看到新书包,难得露出笑脸:“谢谢奶奶!”
陈玉梅心里一暖,觉得这钱花得值。
可这点温暖很快被打破。
“小雯,你同学家长给我打电话了,说有个数学集训班,很多人报了,学费4500,三个月。”林晓红对女儿说。
小雯眼睛一亮:“妈,我能报吗?老师说这个班对中考有帮助。”
林晓红看看丈夫,又看看陈玉梅:“4500块……”
“妈,求你了,同学都报了,我不报会落后的。”小雯放下筷子,语气急切。
05
陈玉梅听着母女俩的对话,心里一沉,4500块,这意味着她接下来几个月得勒紧裤腰带。
“妈,你觉得咋样?”林晓红转头问。
陈玉梅看着小雯期待的眼神,又看看女儿询问的目光,她知道,不管说啥,这钱她得出。
“如果对学习有帮助,就报吧。”她说。
小雯高兴得跳起来:“太好了!奶奶你最棒!”
看着外孙女开心的样子,陈玉梅勉强笑了笑。
饭后,林晓红把陈玉梅拉到一边:“妈,4500块我们现在拿不出,你看……”
“知道了,明天我去取。”陈玉梅点头。
“辛苦你了,妈。”林晓红语气有点愧疚,“等我和小刚宽裕了,肯定还你。”
陈玉梅苦笑,这话她听过无数次,可从来没人真还过。
那晚,陈玉梅失眠了,她躺在床上算账,如果交了学费,再加上日常花销,她手里的钱撑不过两个月。
她想起张桂兰的话:老人得为自己留点钱。
可看到小雯期待的眼神,女儿为难的样子,她又狠不下心拒绝。
第二天一早,陈玉梅去银行取了4500块,拿着钱走在路上,她的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
路过公园时,她看到张桂兰在跳舞。
“玉梅!这么早?”张桂兰挥手喊。
“去办点事。”陈玉梅挤出笑。
“昨天聚会可热闹了,老姐妹们都问你呢。”张桂兰说,“李姐还说想请你去她家吃饭,尝她做的红烧肉。”
陈玉梅点点头:“改天吧。”
“玉梅,你最近是不是有心事?看你老是蔫蔫的。”张桂兰关心地问。
陈玉梅摇摇头:“没啥,可能是天热。”
“那行,有事跟我说,咱们老姐妹别见外。”张桂兰拍拍她肩膀。
回到家,陈玉梅把钱给了林晓红。
“妈,太谢谢你了!”林晓红接过钱,笑得一脸开心。
陈玉梅没说话,转身回了房间。
06
下午,小雯放学回来,兴奋地说集训班老师很厉害,同学水平都很高。
“奶奶,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你。”小雯认真地说。
看着外孙女真诚的样子,陈玉梅心里稍稍安慰了点,也许这钱花得值,至少孩子能学到东西。
可这点安慰很快被现实浇灭。
一周后,林晓红又找上陈玉梅。
“妈,小雯的班主任说,学校要组织一次夏令营,去南京看南大和东南大学,费用3000块,包括车费、住宿和吃饭。”林晓红小心翼翼地说。
陈玉梅心里一紧:“3000?”
“是啊,班里很多同学都报名了,小雯说这机会难得,能感受名校氛围。”林晓红观察着母亲的表情。
陈玉梅沉默了,她算了算账户余额,再拿3000,她这月真没钱了。
“妈,我知道最近花钱多,要不算了吧?”林晓红试探着说。
陈玉梅看着女儿的表情,知道她嘴上说算了,心里还是想让小雯去。
“不用算。”陈玉梅起身,“我去取钱。”
“妈……”林晓红声音有点哽咽。
“没事,孩子学习要紧。”陈玉梅摆摆手。
第二次去银行取钱,陈玉梅的手抖得厉害,看着卡里余额从四位数变成三位数,她心里五味杂陈。
回家的路上,她路过菜市场,老板在吆喝卖新鲜荔枝。
“阿姨,今天荔枝可甜,要不要买点?”老板热情招呼。
陈玉梅看了看鲜红的荔枝,20块一斤,不贵,可她还是摇了摇头:“不了,谢谢。”
老板愣了下:“咋了?上次你不是说想买点水果吗?”
陈玉梅一愣,她啥时候说过?“可能记错了。”她笑笑,转身走了。
走在路上,陈玉梅突然意识到,她好久没给自己买过东西了,除了必需品,她几乎没啥个人花销。
这种日子啥时候开始的?她想不起来。
回到家,小雯在客厅写作业,看到奶奶回来,她笑了笑。
“奶奶,夏令营的事谢谢你,我会好好珍惜的。”小雯说。
陈玉梅摸摸外孙女的头:“好好学就行。”
“奶奶,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奶奶。”小雯真诚地说。
听到这话,陈玉梅眼眶一热,也许这就是值得的,看到孩子笑,听到孩子谢她,比啥都强。
可当晚躺在床上,陈玉梅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她想起年轻时的自己,那会儿她爱唱歌,爱逛街,有自己的朋友圈,啥时候她变成了只为别人花钱的人?
手机响了,是银行发来的消费提醒,看着上面的数字,陈玉梅心里一阵慌。
再这样下去,她的养老钱迟早花光,真生病了,或者需要钱养老,咋办?
可看着家里人一个个要钱的样子,小雯期待的眼神,林晓红为难的表情,她又不知道咋拒绝。
07
第二天早上,陈玉梅起得很早,她想去公园走走,散散心。
在公园上,她碰到了老朋友周老师,以前是小学教导主任。
“玉梅,这么早啊。”周老师正在练气功。
“睡不着,出来逛逛。”陈玉梅坐在旁边的长椅上。
“最近咋样?身体还好吧?”周老师停下动作,坐到她旁边。
“身体还行,就是……”陈玉梅欲言又止。
“有啥心事?”周老师很细心,一眼看出她有话想说。
陈玉梅沉默了会儿,终于开口:“老周,你说老人该不该把钱都给孩子?”
周老师皱眉:“咋突然问这个?”
“随便问问。”陈玉梅低头。
“玉梅,这得看情况。”周老师想了想,“孩子真有难处,帮一把没啥,可如果他们觉得你给钱是天经地义,那就不好了。”
“为啥?”陈玉梅问。
“因为老人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周老师语气认真,“咱们辛苦一辈子,到这岁数,该为自己活一把了。”
陈玉梅点点头,心里有点触动。
“再说了,啥都给孩子也不好,会让他们没担当,觉得花爸妈的钱理所当然。”周老师继续说。
“可要是不给,他们会咋想?”陈玉梅说出心里的担忧。
“那得看他们啥样的人。”周老师拍拍她肩膀,“真孝顺的孩子,会心疼爸妈,如果只把爸妈当钱包,这样的孩子要来干啥?”
陈玉梅沉默了,她想起女儿责骂她吃龙虾的话,心里一阵刺痛。
“玉梅,是不是家里有啥事?”周老师关心地问。
陈玉梅摇摇头:“没啥,就是想听听你咋看。”
“有事一定说,咱们老朋友,能帮就帮。”周老师叮嘱。
跟周老师告别后,陈玉梅在公园里走了很久,看着那些跳舞唱歌的老人,她心里五味杂陈。
她想起刚退休时,想报个合唱团,想学点新东西,可搬到女儿家后,这些想法都没了。
为啥没了?她记不清了,好像是林晓红说老人唱歌太吵,影响小雯学习。
还有好多事,她不知不觉就放弃了。
08
回到家,林晓红正在准备早餐。
“妈,这么早就出去了?”
“去公园逛了逛。”陈玉梅坐下。
“对了,小雯昨天说,班里几个同学想一起请家教,一对三的,费用比一对一便宜,一个月1800。”林晓红边说边看母亲脸色。
陈玉梅心里一沉,又是1800。
“不是刚报了集训班吗?”她问。
“集训班是集训班,家教是家教,集训班是数学,家教是英语和物理。”林晓红解释,“现在初三,别的同学都在补课,小雯不补会吃亏的。”
陈玉梅低头不语,她算了算账户余额,再拿1800,这月真只剩几百块了。
“妈,要不先试一个月?不好就停。”林晓红试探着说。
陈玉梅抬头看女儿,那表情跟小时候要零花钱时一模一样。
“行吧。”她点头。
林晓红立马笑了:“谢谢妈,小雯知道了一定开心。”
上午,陈玉梅又去了银行,这次取钱时,她的手抖得更厉害了。
营业员是个年轻小伙子,见她这样,关心地问:“阿姨,您没事吧?要不要帮忙?”
陈玉梅摇摇头:“没事,谢谢。”
拿着钱走出银行,陈玉梅觉得头有点晕,不是身体不舒服,是心里的慌。
她卡里只剩800多块了。
明明下个月退休金还会到账,可看着快见底的账户,她还是觉得不安。
回家的路上,她路过药店,想起降压药吃完了,得买一盒。
可走到门口,她又停下了,一盒药110块,现在买,她手里就真没钱了。
“算了,等下个月退休金到账再买。”她自言自语。
可下个月的退休金还得给女儿8000,她手里还是没钱。
陈玉梅在药店门口站了半天,最后还是走了。
回到家,小雯刚放学回来,看到奶奶,高兴地跑过来。
“奶奶,妈妈说你同意请家教了?”
“嗯。”陈玉梅挤出笑。
“太好了!同学说那老师特别牛,教过好多考上重点高中的。”小雯兴奋地说,“奶奶,我一定好好学。”
听到这话,陈玉梅心里暖了点,也许这些钱花得值,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
可这点安慰很快被现实打破。
晚上吃饭时,赵刚提起了买车的事。
“妈,车的事我们又商量了下,天气越来越热,小雯上学接送不方便。”赵刚看着陈玉梅说。
“而且我上班也需要车,现在工地远,骑电动车太费时间。”赵刚补充。
09
陈玉梅放下筷子:“你们打算咋办?”
“我们想先交首付,慢慢还贷款。”赵刚说。
“首付多少?”陈玉梅问。
“4万。”林晓红接话,“妈,我们实在拿不出这钱,你看……”
陈玉梅脸色一变,4万,几乎是她全部积蓄了。
“4万?”她声音有点抖。
“是啊,但我们不是白要。”林晓红赶紧说,“等我们手头宽裕了,肯定还你。”
陈玉梅看看女儿,又看看女婿,他们的表情很认真,好像这事天经地义。
“妈,你考虑考虑。”赵刚说,“现在不买车,以后更贵,小雯中考也需要方便的交通。”
小雯也在旁边点头:“奶奶,有了车我就不用骑自行车上学了,夏天太热了。”
陈玉梅看着一家人期待的眼神,心里一阵苦涩。
“我……我想想。”她起身,“我先回屋休息。”
回到小房间,陈玉梅坐在床边,双手抱头。
4万块,是她最后的积蓄,给了这笔钱,她就真没啥了。
以后生病咋办?住院咋办?有急事咋办?
可要是不给,女儿女婿会咋想?小雯会咋想?
陈玉梅打开手机,查了下银行余额:47,834.56元。
这就是她全部的家底。
她想起年轻时,以为努力工作,老了就能过上舒坦日子,可现在却为几千块发愁。
手机响了,是张桂兰打来的电话。
“玉梅,明天有空吗?李姐请客,庆祝她孙女考上好初中。”
“明天……”陈玉梅想了想,“我可能没空。”
“又没空?玉梅,你最近咋了?”张桂兰语气有点急,“大家伙儿都担心你呢。”
陈玉梅沉默了会儿:“桂兰,我问你个事。”
“啥事?”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孩子要你把全部积蓄拿出来买车,你会给吗?”
10
张桂兰愣了下:“这啥问题?”
“就是假设。”陈玉梅说。
“玉梅,这得看情况,孩子真需要,帮点没啥,可要全部积蓄……”张桂兰顿了顿,“那得好好想想,咱们这岁数,没钱心里不踏实。”
“是啊。”陈玉梅苦笑。
“玉梅,你是不是真有啥事?要不咱们见面聊?”张桂兰关心地说。
“没事,随便问问。”陈玉梅不想让朋友担心。
挂了电话,陈玉梅在屋里来回踱步,小房间几步就走完。
她想起刚退休时,计划过去哪旅游,学点啥新东西,可现在,这些计划都没了。
第二天早上,陈玉梅起得很早,她想出去走走,理清思路。
在楼下,她碰到了邻居周大妈。
“玉梅,这么早啊。”周大妈在遛狗。
“睡不着,出来逛逛。”陈玉梅说。
“最近总看你早早就出门,有啥事吧?”周大妈关心地问。
陈玉梅摇摇头:“没啥,就是习惯早起。”
“对了,昨天我儿子给我买了个足浴盆,说让我好好泡泡脚。”周大妈笑得开心,“你家晓红也挺孝顺吧?”
陈玉梅勉强笑笑:“是啊。”
“老人嘛,就得享享福,我儿子总说,钱是身外物,身体最要紧。”周大妈继续说,“他还说要带我去三亚过冬呢。”
听着周大妈的话,陈玉梅心里酸酸的,同样是当妈,咋差别这么大?
跟周大妈告别后,陈玉梅来到公园,这会儿人不多,挺安静。
她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看着前面的小湖发呆。
湖面平静,偶尔有鸟儿飞过,荡起几圈涟漪。
陈玉梅想起小时候,妈妈带她来这抓鱼,那会儿这儿还是个小水塘。
妈妈总说,做人得有底线,给自己留条后路。
“妈,你的话我现在才懂。”陈玉梅对着湖面低声说。
坐了会儿,她起身准备回家。
11
刚到公园入口,就见林晓红急匆匆跑过来。
“妈,你咋在这?我找你半天了!”林晓红一脸着急。
“咋了?”陈玉梅问。
“车的事,4S店说今天交首付能优惠4000,但得今天定,过期就没了。”林晓红拉着母亲的手,“妈,这机会多难得啊。”
陈玉梅看着女儿急切的样子,心里一阵苦涩。
“晓红,我……”她想说什么。
“妈,我知道这对你不容易,可你想想,小雯中考多重要,有车接送她学习多方便。”林晓红打断她,“小刚上班也方便,能多赚点钱,回头还你更快。”
陈玉梅沉默了很久。
“妈,你说句话啊。”林晓红急了。
陈玉梅抬头看女儿,那张脸跟她年轻时长得真像,老伴儿走时,拉着她的手说要好好照顾女儿。
“好吧。”她点头,“去银行。”
林晓红立马笑了:“谢谢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
去银行的路上,林晓红一直在说买车的好处,可陈玉梅一句也没听进去,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这下真完了。
在银行,看着账户余额一点点减少,陈玉梅心里的慌越来越重。
当余额变成2000多块时,她的手抖得差点拿不住卡。
“妈,没事,钱还会有的。”林晓红看出母亲紧张,“你还有退休金呢。”
是啊,还有退休金,可每月得给女儿8000,她自己只剩2000。
2000块能干啥?买药、买生活用品,根本不够。
从银行出来,林晓红拉着陈玉梅直奔4S店。
在4S店,销售员热情地接待她们。
“阿姨,您眼光真好,这车性价比超高。”销售员边介绍边夸。
陈玉梅看着那辆银色轿车,心里没一点高兴,只有深深的不安。
“妈,你看这车多帅。”林晓红兴奋地说,“小雯坐这车上学,同学肯定羡慕。”
陈玉梅勉强笑笑。
签合同时,陈玉梅的手抖得厉害。
“阿姨,您没事吧?”销售员关心地问。
“没事,可能有点累。”林晓红赶紧解释。
签完字,交完钱,一切办妥。
林晓红开着新车,载着陈玉梅回家。
“妈,你看这车开着多顺。”林晓红一边开车一边说,“以后接送小雯方便多了。”
12
陈玉梅坐在副驾驶,看着窗外风景飞快后退。
她想起银行里的余额:2274.56元。
这就是她现在的全部家当。
回到家,赵刚和小雯围着新车兴奋地看。
“哇,太酷了!”小雯高兴得蹦起来,“奶奶,谢谢你!”
赵刚也过来,拍拍陈玉梅肩膀:“妈,真太感谢了,这车对我们家太重要了。”
看着家人开心的样子,陈玉梅努力让自己也笑得开心点。
“好就行。”她说。
晚上吃饭时,一家人在聊新车。
“妈,明天你开车送我上学吧,我想让同学看看。”小雯兴奋地说。
“行,以后天天开车送你。”林晓红笑着答。
“妈,明天我开车上班,同事肯定眼红。”赵刚也乐呵呵地说。
只有陈玉梅默默吃饭,一句话没说。
“妈,你咋不说话?”林晓红注意到母亲的沉默。
“没啥,有点累。”陈玉梅放下筷子,“我先回屋休息。”
回到小房间,陈玉梅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
隔壁客厅传来一家人聊天的笑声,热闹得很。
可这热闹跟她没关系。
她拿出手机,翻看通讯录,里面有很多老朋友的号码,可她不知道该打给谁。
她想说啥?说自己把积蓄都给女儿买车了?说现在只剩2000多块?
说了也没用,除了让朋友担心,还能咋样?
陈玉梅放下手机,闭上眼。
可怎么也睡不着。
她想起年轻时的自己,那会儿多有活力,觉得人生都能自己做主。
现在呢?连吃个龙虾都被骂“你配吃吗”。
想到这,陈玉梅眼眶又湿了。
第二天早上,陈玉梅起得更早,她想出去走走,不想听家里聊新车的事。
在楼下,她又碰到了周大妈。
“玉梅,今天这么早啊。”周大妈还在遛狗。
“嗯。”陈玉梅点头。
“听说你们家买新车了?昨晚看你女儿开回来的。”周大妈笑,“挺漂亮,银色的。”
“是啊。”陈玉梅勉强笑。
“你女儿真孝顺,买了车还带你出去兜风。”周大妈继续说,“不像我儿子,买了车就自己开。”
13
陈玉梅没纠正周大妈的误会,她不想说车是她掏钱买的,也不想说女儿从没带她兜风。
“玉梅,你最近是不是瘦了?脸色也不好。”周大妈仔细看了看。
“可能睡不好。”陈玉梅说。
“那得注意身体啊,老了身体最要紧。”周大妈关心地说,“要不要我陪你去医院?”
陈玉梅摇摇头:“不用,小毛病。”
其实她最近老觉得累,血压也不太稳,可她不敢去医院,看病得花钱,她现在真没钱。
跟周大妈告别后,陈玉梅来到公园。
公园上已经有不少晨练的老人。
她在一棵大树下停下,旁边几个老人在下象棋,围观的不少。
“玉梅!”一个熟悉的声音喊她。
她转头一看,是周老师。
“老周。”陈玉梅打招呼。
“你也来看棋啊?”周老师走过来,“正好,缺个人,你来下一盘?”
陈玉梅摇摇头:“不了,就看看。”
“咋了?以前你最爱下棋。”周老师奇怪。
“最近心情不好,下不了。”陈玉梅说。
周老师看了看她脸色,拉她到一边:“玉梅,你是不是有啥心事?”
陈玉梅沉默了会儿,摇摇头:“没啥。”
“玉梅,咱们认识多少年了,你啥样我还不知道?”周老师认真地说,“有事就说,憋心里对身体不好。”
看着老朋友关心的眼神,陈玉梅心里一暖。
“老周,你说人老了,咋活?”她问。
“咋突然问这个?”周老师皱眉,“当然为自己活,咱们累了一辈子,不为自己活为谁?”
“可……家里人需要帮忙呢?”陈玉梅问。
“该帮就帮,不该帮就得学会说不。”周老师直截了当,“玉梅,你不会被家里人当钱包了吧?”
14
陈玉梅脸色变了变。
“真的?”周老师声音高了点,“玉梅,你糊涂啊!咱们这岁数,没钱就没安全感,你把钱都给了,自己咋办?”
“可他们是我家人……”陈玉梅声音很轻。
“家人也不能这样!”周老师有点激动,“玉梅,你想想,真爱你的家人,会让你啥都不剩?”
这话像雷一样劈中陈玉梅。
是啊,真爱她的家人,会让她一无所有吗?
“老周……”陈玉梅声音哽咽。
“玉梅,听我的,这事得改。”周老师拍她肩膀,“不然你会后悔一辈子。”
陈玉梅点点头,可心里还是纠结。
道理她懂,可面对家人,她就心软。
“玉梅,记住,善良是好事,过分善良就是傻。”周老师语重心长。
跟周老师告别后,陈玉梅在公园走了很久。
周老师的话在她脑子里回响:真爱你的家人,会让你一无所有吗?
回到家,林晓红正准备出门。
“妈,回来了,我去上班,今天第一次开新车,有点紧张。”林晓红对着镜子整理衣服。
“开车小心。”陈玉梅说。
“知道了,对了,晚上回来商量下装修的事。”林晓红背上包,“小雯房间太小,我想把阳台改成书房。”
陈玉梅心里一紧:“装修?”
“是啊,小雯初三了,得有个安静的学习地方。”林晓红说,“费用不多,2.5万左右。”
2.5万!陈玉梅觉得天旋地转。
“妈,你没事吧?脸色咋这么差?”林晓红关心地问。
“没……没事。”陈玉梅扶着墙站稳。
“那我先上班,晚上聊。”林晓红匆匆走了。
陈玉梅坐在沙发上,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晃。
2.5万,她现在只有2000多,哪来的2.5万?
她想起周老师的话,想起周大妈羡慕的眼神,想起老姐妹的聚会邀请。
她都推了,为啥?为把钱省下来给女儿一家花。
可他们感激她吗?心疼她吗?
陈玉梅想起女儿责骂她吃龙虾的话:“你一个老太太,吃这么贵的东西,你配吃吗?”
这话像刀子,扎在她心上。
是啊,她配吃吗?
她辛苦干了38年,每月有1万退休金,咋连吃个龙虾的权利都没有?
为啥她得把钱都交出去,还被骂配不配?
来源:Ace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