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可思议却深刻独到的天道解读,这才叫“开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2:01 2

摘要:这是印度大师奥修对《道德经》第九章的翻译与解说,可能会有个别词句理解上的差异。但他的理解与解说洋洋洒洒数千字,涉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穿插许多生动的社会、宗教、生活故事,读来生趣盎然。

这是印度大师奥修对《道德经》第九章的翻译与解说,可能会有个别词句理解上的差异。但他的理解与解说洋洋洒洒数千字,涉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穿插许多生动的社会、宗教、生活故事,读来生趣盎然。

这里说的“开悟”,也是借用奥修的原意,他认为世人追求寻求非凡的教化,和神秘的觉知,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导。所谓开悟就是“全然”,而不排斥所谓的对立。

第九章原文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已经持满了,还要往里添加,不如及时停止。一把刀磨到最锋利的时候,它的刀刃不会长久。金玉满堂的时候,你将无法保证它们的安全。以富贵和荣誉妄自尊大,就是自己播下毁灭的种子。有了功业的时候从功劳上退下来,那是天的道。

他的译文在理解原文基础上,注重原文思想表达,而不受原文结构的限制,这是他的译文特色。而他的解说部分更丰富、更深刻,给人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的舒畅感。

他举例说:前不久,一个德国诗人在序言里写道:如果希特勒明白了老子“持盈”的道理,就不会把德国带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奥修说:像希特勒这样的人永远读不懂老子,因为他像尼采一样疯掉了,他接受了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超人哲学、强意志论。而尼采疯了,海德格尔迟钝,三年才译出《道德经》8章。

他认为老子此章意在“戒夸矜而陵人”,违道背德,必遭祸害、致倾危

他认为庄子是老子最优秀的门生,也最有智慧。有一次,老子要搬家,门徒们不解,就问其故。

庄子说:人的受辱和毁灭是乐享虚荣造成的“温水煮蛙”的结局。所以明道的人会发觉“未兆”之灾,防患于未然。

所以,当一个人有名声的时候,他就应该小心,不能“持盈”,不能富贵而骄,因为跟着赞誉而来的,必有诽谤。所以要在诽谤到来之前,离开这个地方。

世人都知道小偷有罪,岂不知导致盗贼出现的是“道夸”。

他继续举例说:老子有个门徒在审理一起偷盗案时,把失盗者跟小偷一样,都关了半年。“为什么呢?”失盗者问。

老子的门徒说:“整个镇子都穷困潦倒,而你“金玉盈室”却四处炫耀资财,你这是“盗夸”,是在诱发犯罪,本该判你重刑的,而那个小偷只是一个牺牲品。

那么,为什么会“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呢?

所谓自遗咎,就是自己播下毁灭的种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富贵和荣誉,让他狂妄自大,不知所以了。

但是,那个“咎”之恶,本身就是“恶报”;并不是说在未来的什么时候才有的“果”。因为“恶报”是每一个“恶”所固有的,就是说,没有时间差,你只要有了“恶”,就有了与之相应的“果”。

也不是你今天播种、明天有果,或将来的某一天有果;更不是在这里犯罪,最后在“地狱”受罚,没那么回事,因为“地狱并不在未来的什么地方,天堂也不是。每一个行为都带着它自己的天堂或者地狱”。

但无论天堂,还是地狱,创造者是你自己,“没有别人为你创造”。不要认为老子是神,他“没有人格化的上帝,来惩罚任何人。它只是道”。

为什么“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呢?

老子意思是说,你根本就没有功,你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功劳。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自我成就的,你只要顺着,应着,不掺乎,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生就或成功,你的介入,反而会成为累赘。

就是说,你的介入,对于事物来说就是“有为”。而你的“有为”,一定会“物或恶之”,因为你的动手动脚,破坏了它们的“自然”,没有谁喜欢你。

所以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在工作完成的时候,那是“天的道”,即自然而然的结果。不要以为那是自己“参加”的结果,那只是你没犯错的自然结果而已,不可以贪天之功“自伐自矜”,作为自我夸耀的资本。

所以,明白大道的人,他不会把事物成就的自然结果,当作自己的功劳挂在嘴边。老子强调“自伐者无功”,就是这个道理。

奥修说:那是事物自己本来该有的样子,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我称之为开悟、解放、解脱、涅槃──或者你给它起一个名字”。

来源:问道华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