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做到“不增地、却增效”?今年来,石狮以有解思维打破土地资源短缺困境,通过“零地招商”模式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471亿元,推动上半年GDP增长6.6%,增速居泉州市各县(市、区)首位。前不久,沉寂多年的玉浦花苑商圈盘活后,成功引
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做到“不增地、却增效”?今年来,石狮以有解思维打破土地资源短缺困境,通过“零地招商”模式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471亿元,推动上半年GDP增长6.6%,增速居泉州市各县(市、区)首位。前不久,沉寂多年的玉浦花苑商圈盘活后,成功引入国巢·全国男装中央枢纽仓与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小镇两大项目,总投资20亿元。
向存量要增量:
推动“寸土生寸金”
作为一个陆域面积仅有160平方公里、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高达66.6%的城市,石狮直面土地资源紧缺难题,用活打好各级各领域政策“组合拳”,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高容积率、兼并重组、专业运营等方式,推动实现“寸土生寸金”。
以华宝纺织产业园为例,该项目作为省市重点增资扩建项目,采用数据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先进管理方式打造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车间,建设具有2000余台先进喷气喷水织机的规模生产线,专业生产纺织服装所需的高档化纤面料,并采取绿色低碳的节能设计,配套了光伏系统、碳核算系统、能源在线采集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及织机水零排放系统等。预计新增就业1500人,新增纳税200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石狮还通过放宽工业用地指标限制,引导存量工业用地实施“工改工”和“零增地”改造,签约增资扩产项目32个、总投资额147.7亿元,推动19个总投资额89.5亿元的项目开工,5个总投资额6.2亿元的项目竣工投产。在全省首创“城市机会清单”改革,发布首批23个优质项目,配套租金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吸引意向投资104亿元。
向低效要红利:
打造“垂直印钞机”
位于凤里街道龙华社区镇中路与新华路交汇处的中骏财富中心曾因空置率居高不下陷入困境——超9000平方米空间闲置,运营压力陡增。通过政企合力、资源整合、星级服务三大举措,如今,这座楼宇集聚了69家企业,成为全市首座“5000万元税收楼宇”,打造了“空间+产业+运营”的楼宇经济“3.0模式”。
这是石狮充分发挥工贸相对发达、狮商侨领活跃优势,盘活低效楼宇布局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和内外贸产业项目,打造“垂直印钞机”的一个缩影。今年来,石狮依托纺织鞋服、商贸产业基础,系统梳理形成总部项目招商目标清单,分行业挖掘设立本土总部企业培育库,打好“靶向招+精准育”的组合拳,确保项目推进中无资源短板,共签约8个总部项目,预计年纳税额可达1.5亿元。
依托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统筹内外资招商、内外贸发展与国内外布局,出台“推动内外贸高质量发展23条”,启动全球男装供应链中心,签约福建省丝裕进出口供应链等7个项目,盘活写字楼2.7万平方米、仓储1.8万平方米;搭建石狮优品全球展销中心矩阵,新增布局优品展销中心16个,精准破解内外贸发展中的梗阻。
向海洋要空间:
力促“蓝海变金矿”
7月23日,石狮市签约总投资100亿元的内外贸航运产业集群项目,20家企业计划新建30艘船舶,预计新增运力超200万载重吨。该项目无需新增用地,建成后年税收可达6000万元。
内外贸航运产业集群项目的成功签约,是石狮向海洋要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典型样本。作为一个三面环海的城市,石狮挖掘968平方公里海域、68.7公里海岸线资源,招引港口航运产业、海洋新质生产力和滨海旅游产业项目,力促“蓝海变金矿”。主动融入“海上福建”“海上泉州”建设,用好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产学研用”科创平台,加大力度招引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项目。今年来,新增远洋企业2家、计划扩产远洋渔船12艘,新增海洋领域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480万元。
以68.7公里海岸线为轴,加快串联整合滨海旅游资源,打响“海丝航标 时尚石狮”品牌。今年来,石狮签约文旅项目12个、总投资额75.9亿元;9个项目纳入泉州市文旅经济发展指挥部盘子。其中,佳宴·追光主题餐饮娱乐综合体等3个项目竣工,滨海旅游业态、消费场景日益丰富,暑期滨海日均游客量超3万人次。(记者 周进文 通讯员 洪丹丹/文 李荣鑫/图)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