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病从口入” 及时接种疫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1:33 2

摘要:初秋已至,天气转凉,孩子们即将迎来开学季,病毒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水痘等儿童常见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江西省儿童医院专家针对4类高发病种发布科学防护指南,助力家长守护孩子健康。

开学季儿童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专家教您科学防护

初秋已至,天气转凉,孩子们即将迎来开学季,病毒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水痘等儿童常见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江西省儿童医院专家针对4类高发病种发布科学防护指南,助力家长守护孩子健康。

病毒性腹泻:脱水信号要留意

据介绍,儿童病毒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发,核心传播途径为“病从口入”。孩子接触被患儿污染的食物、水源、玩具,或触摸呕吐物、排泄物后未洗手,均可能感染。

“典型症状是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常伴随呕吐、腹痛、发热,若未及时补水,易引发脱水。”专家提醒,家长需重点观察孩子尿量(如尿量明显减少)、精神状态(如萎靡嗜睡),这些都是脱水的重要信号。

在防护与护理上,专家建议:督促孩子用“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家长处理食材时做到生熟分开,食物需彻底煮熟,不喝生水;孩子患病后,家长清理呕吐物、排泄物时需戴手套,污染区域及物品用含氯消毒液彻底消毒;护理时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若出现严重脱水症状,需立即送医。

手足口病:隔离护理需到位

手足口病以粪、口传播为主,接触患者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或被污染的玩具、毛巾、餐具等,可能引发感染。初期多表现为发热,随后手、足、臀部及口腔黏膜会出现斑丘疹或疱疹,部分孩子因口腔疱疹疼痛无法正常进食。

“及时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重症的关键手段。”专家强调。

若孩子确诊手足口病,需居家隔离至少2周,期间餐具、毛巾等物品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家中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饮食以温凉流食、半流食为主,避免辛辣、坚硬食物;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抓挠疱疹,避免破损感染。

流感:高热不退快就医

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孩子在教室、食堂等密集场所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摸口鼻眼,均可能感染。其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多超过38.5℃)、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常伴随咳嗽、咽痛、鼻塞。

专家指出,每年秋季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感染及重症概率。流感高发季,建议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更换外衣。

孩子患病后,需保证充足休息,多喝温水,房间定时通风;发热时可用温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体温超38.5℃时遵医嘱服用退热药。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精神差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水痘:衣物床单勤换洗

水痘传染性极强,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皮疹、水疱液或被污染的物品感染。专家介绍,孩子发病初期会发热1—2天,随后身体分批出现皮疹,且同一部位会同时存在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种形态”,常伴随瘙痒。

专家建议家长按免疫规划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孩子确诊水痘后,需居家隔离至所有疱疹完全结痂干燥,避免前往校园或公共场所;日常护理中,剪短孩子指甲并保持手部清洁,防止抓挠水疱引发感染;衣物、床单需勤换洗,并用开水烫洗或暴晒消毒;清洁皮肤时用温水轻轻擦拭,切勿摩擦弄破水疱。

(秦良清 朱春晖 洪观新闻记者 万清云)

来源:南昌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