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汛期降雨集中且强度大,野外易突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前往山区、河道、山谷活动风险陡增。无论露营、徒步还是垂钓,掌握 “避坑” 知识,提前规避危险,才能让户外活动安心。
汛期降雨集中且强度大,野外易突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前往山区、河道、山谷活动风险陡增。无论露营、徒步还是垂钓,掌握 “避坑” 知识,提前规避危险,才能让户外活动安心。
先避三大高危场景
坑一:河道、水库周边停留
汛期河道水位上涨快、水流急,浅滩可能藏漩涡,失足落水难挣脱;水库泄洪无明显征兆,下游可能突然被淹。曾有人汛期河边垂钓,半小时内水位涨 1 米被困礁石。此外,别在河道陡坡、堤岸搭帐篷,洪水来袭逃生时间短。
坑二:山区低洼处与沟谷扎营
山区暴雨后土壤饱和,易发生滑坡、泥石流。避免在山谷底部、陡坡下方、冲沟两侧露营,这些区域遇泥石流逃生难;同时远离岩壁下方,雨水可能导致岩石松动坠落。
坑三:树林、高压线下活动
汛期多雷电,高大树木易遭雷击,树下停留有风险;高压线若断落,周边 10 米内会形成跨步电压,可能触电。且茂密树林视线差,突发灾害难及时发现撤离。
牢记四个必做准备
必查天气与预警
出发前通过 “国家应急广播”“气象 APP” 查降雨、山洪预警,遇蓝色及以上暴雨预警(24 小时降雨≥50 毫米),立即取消活动。活动中定时看天气,乌云、雷声临近时提前撤离。
必规划安全路线
避开 “两山夹一沟”“河道沿岸”“陡坡路段”,选地势高、视野开阔、远离水源的路径;提前标记避难场所(山顶平坦区、村镇建筑),告知家人路线和返程时间,方便失联时定位。
必带应急装备
除常规装备,额外带防水手电筒、哨子、10 米以上救生绳、防水火柴、应急食品;穿防滑防水户外鞋,手机做好防水并满电,求救可拨 110、12395(水上救援)。
必守 “不贪多、不冒险” 原则
汛期野外活动尽量当天往返,避免夜间停留;遇积水、断桥、山体渗水,不冒险通行;不进未开发区域,这类区域缺安全标识,风险难预判。
突发险情自救措施
发现征兆立即撤离
见河水变浑、流速快,或山体有裂缝、石块落,是山洪、滑坡前兆,立即向垂直于河道、沟谷的高处转移,别沿河道或沟谷跑,防被洪水、泥沙裹挟。
被困后科学求救
被洪水围困时,转移到树上、岩石等高处;用手机拍视频发家人或救援人员,说清位置(如 “XX 县 XX 村附近河道”);夜间开手电筒或挥鲜艳衣物,间隔吹哨求救,别大声呼喊浪费体力。
遭遇水流冷静应对
不慎落水要冷静,头部向上、身体漂浮防呛水;抓树枝、泡沫箱等漂浮物;别挣扎或盲目游泳,顺水流缓慢移动,找机会抓岸边固定物,勿逆流而上。
汛期野外活动核心是安全第一,不如等天气好转再出发。牢记指南,避危险、做准备、会自救,才能让野外出行平安。
来源:和谐健康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