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张旭光——科技如何助力智慧城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1:06 2

摘要:张旭光:人都是时代中的产物,往往是时势造英雄。90年代下海潮、做实业办公司方兴未艾。然而,我内心又一直有一种情怀,就是想自己做科技实业,所以就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二十多年下来一直在科技实业领域摸爬滚打。

他是最早提出便民协同服务理念的“市民卡工程之父”。

他先后研发了三个称之为“中国第一”的信息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

他荣获了国家科技部、住建部、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奖。

他获得了“十二五”浙江新型城市化十大贡献人物等诸多桂冠和荣誉。

中国网创业人物访谈“高端对话”特邀浙江创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光,带我们走进数字世界,体验科技创新引领下的城市未来。

中国网记者:什么样的一个契机,让您从体制内出来,走上创业的道路?

张旭光:人都是时代中的产物,往往是时势造英雄。90年代下海潮、做实业办公司方兴未艾。然而,我内心又一直有一种情怀,就是想自己做科技实业,所以就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二十多年下来一直在科技实业领域摸爬滚打。

中国网记者:创建科技目前的主营项目是哪些呢?

张旭光:创建科技,我们把“创”、“建”这两个字分开来阐释,就是:创城市新服务,建智慧新应用。所以城市服务以及智慧惠民服务应用,就是我们要做的事,具体来讲就是数字市民。像早些年我设计了中国最早的市民卡,但市民卡只是卡的一个个人化载体,在科技演进过程当中,一个人的数字化,在一个城市的服务和社会管理当中,起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在我们做的是市民卡的解决方案,是对原有市民卡的延伸,比如说智慧工会、智慧残联、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城市惠民服务。城市惠民服务在我们国家所制定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体系里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目前做的就是平台的研发、软件系统开发和实施服务。

中国网记者:现阶段数字化系统对大众的影响主要是什么呢?

张旭光:比如说前几年我们拿一张卡刷卡,现在我们用手机扫码甚至还可以刷脸。数字市民随着技术的进步,载体形态正在发生改变。今天的数字科技已经生态化,并应用到城市服务里。什么叫生态化?它不是单纯的“互联网+”,也不是单纯的物联网的应用,我们把它称作叫“ABCDE”,A是AI人工智能;B是Big Data,就是大数据;C是Cloud“云”,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云计算、云服务;D是Digital Device,就是数字化 ; E代表Electronic Component电子传感元器件。数字化的形态很多,比如扫码,一张卡是数字化,一个二维码是数字化,扫脸也是数字化,乃至于比如我们跟一个机器人进行人机交互,是数字化,用语言跟一个机器来进行交互,也是数字化,扫脸其实就是一个视频的数字化,未来万物包括人都会被数字化。前端数字化,后端变成数据化,就是Big Data,也就是用智能算法去分析人工智能。所以“ABCDE”就是一个科技的生态,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一个生态的技术形态,运用到城市服务里。几年前可能大家都在谈互联网+,但如今我们不再叫互联网+,叫AI+,AI+的理念就是说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而是以AI来引领“ABCDE”这个科技生态,运用到各行各业,也就是今天讲的数字经济。

中国网记者:说到AI技术,大众可能一知半解,首先想到的是科大讯飞?

张旭光:科大讯飞是AI里语音交互的一部分,目前来讲AI分三大方向,第一是仿生机器人,第二是机器深度学习,未来工业控制的领域里面很多智能化形态都是机器的深度学习,第三是大众智慧,比如手机APP就是一个大众智慧。除去语音交互,人工智能有更宽泛的适用领域,工业领域、社交领域等。

中国网记者:您是浙大毕业的?

张旭光:对,因为正好那年浙大是中国科学院的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来当校长,我就慕名第一志愿报考了浙大无线电电子工程学专业。

中国网记者:我觉得在您身上能够看到一个老浙大人的这种精神。您刚刚好几次提到了浙大精神,求是精神,我发现您也是这样做的。就在任正非前几年接受面对面采访的时候,他不断的提出要把国家的教育做好,这样国家才有未来,对于这一点您是怎么看的?

张旭光:我非常赞同,教育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不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教育作为基础。任正非更是一种切肤之痛,他现在十八万员工里面招了大量的软件工程师不稀奇,另外还有七八百个数学家,上千个基础理论研究者,对产生利润没有直接联系,可以看出他把科技研发看得很远。我相信任正非在谈重视教育,其实是在讲重视创新的意识,而不只是当一般的工程师。

我们要注重创新型教育,也要注重培育复合型人才。过去钱三强校长说过我们一定要有跨学科的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的创新极其有利。所以我觉得未来国家要发展,科技要发展,的的确确要重视教育。如何培养出顶尖的创新人才,引领科技发展,在国际竞争的环境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今天要去思考教育的。

中国网记者:创建科技到如今,其实也经历了很多的故事,有很多的经历,很多的细节,甚至也有很多迈不过去的坎,有很多的困难,能讲一讲您最记忆犹新的这个坎是什么?

张旭光:那肯定很多了,但是人们总是希望把辛酸留给自己,把光彩留给别人。比如说吧,早年呢,我也在其他的这个媒体采访我的时候也讲,我说我做过三个中国第一。这个做第一很难的,比如说,我做过中国的第一套过去的电话计费系统,当然,我这个计费系统也是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项目。但是时代变化很快,你看现在几乎已经很少,几乎已经没有了对吧,所以一个就是说技术的快速的迭代,会导致市场快速的变化,如果你响应不及时,你就会倒闭,你就会跟不上,那这样子呢,受到资本力量的影响。本来早就可以上市,也是因为在资本的这个过程当中摔了跤。所以有的时候就是说,我们企业家特别是我们这种做技术出身的人,就是你并不是懂得技术、你了解这个科技就够了,你要知道市场、知道资本的力量,所以资本的力量,会助你,也会毁你的。

中国网记者:您是如何看待科技创新这个概念的?

张旭光:因为科技这个东西更新很快,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不进则退,唯有不断创新。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不是简单的应用科技,而是要创造新的价值和需求,创造需求有时候就是在创造市场。比如说我早些年给电信运营商做电话计费系统,后来在中国做最早的医疗保险系统,设计医疗保险平台,到02年又帮杭州设计市民卡系统,提出市民卡的理念。

中国网记者:您是最早提出市民卡这个理念的,这跟您的不断创新有着很大的关系吗?

张旭光:有关系,就像我最初下海创业,为企业创造收益价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当年设计市民卡也是如此,就是看到了一个趋势,我觉得未来城市演进,会呈现协同化推进,现在叫共享协同融合,这也是今天我们智慧城市的一个核心的理念。这其实也跟浙大的求是校风有关,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中国网记者:创建科技现在新的布局是什么?

张旭光:早些年我们做市民卡,在我看来并不是在做这张卡本身,而是在做一个协同服务的平台,实现人机交互的协同和后面数据的协同。目前布局包括在全国有近一百多个城市在做数字市民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里面又会延伸出比如为残疾人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这就叫智慧残联,又比如为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服务,也称为智慧养老等。同时我们还在做智慧健康客厅,这也是继市民卡之后,我们一个新的创新节奏。

中国网记者:谈到创新这个概念,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医疗到出行再到养老等,这些社会的重要领域,您基本都在涉足。在这些领域当中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智慧生活或者说智慧城市,您能不能跟我们畅想一下您未来能预见的这个城市是什么样?

张旭光:上海世博会有句口号,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觉得未来的智慧城市,它是呈现于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个趋势里的。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共享协同融合”六个字,是我们今天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端数字化后端数据化,数据化就会带来智能化,这就是我刚才提到“ABCDE”这个科技生态必然趋势。所以这个事情是永远做不完,它永远是朝阳行业。

编 后:

随着普罗大众对美好生活要求的提高,传统治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科技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法宝,智慧城市建设将让大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目前,张旭光主持或参与设计开发的市民卡工程,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得到推广和应用。以市民卡为载体,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服务为支撑,凭借一张市民卡或是智能手机(卡机融合)就能享受诸多生活便利,畅行无忧,充分体现了“共享、协同、融合”的智慧城市创新理念。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更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显著标志。在对张旭光董事长的采访中可以感受到,一代光荣浙商以科技创新的力量,为创建美好未来城市做出了不懈努力。

来源:潮评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