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十四五”时期,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和稳定器作用持续凸显。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凭借超大规模市场蕴含的综合优势,展现出强劲韧性与蓬勃活力,让消费市场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基础
伴随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十四五”时期,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和稳定器作用持续凸显。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凭借超大规模市场蕴含的综合优势,展现出强劲韧性与蓬勃活力,让消费市场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基础支撑,也为全球发展贡献巨大力量。
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增量成为中国经济“压舱石”
消费市场的规模优势,是大国经济的重要根基。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体量,14亿消费者共同支撑起全球独一无二的庞大消费市场。过去四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5.5%;2024年,这一规模进一步攀升至48.3万亿元,其中汽车、空调、洗衣机等品类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网络消费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万亿元,我国也因此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地位,数字消费的蓬勃活力进一步丰富了市场内涵。
消费市场的巨大增量,有效巩固了中国的全球核心消费市场地位。即便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国消费规模依然保持平稳增长——近十年来始终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增量市场,更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2014年至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约22.4万亿元;同期,与我国统计口径基本可比的美国零售及餐饮业销售额,增量约合21.7万亿元,中国的消费市场增量更高。
这一优势也成为众多外国企业选择或加码来华布局的重要原因。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超65万辆,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这充分说明,中国消费市场蕴含的广阔前景与充沛活力,不仅为全球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向它们开放了更多发展机遇与多元选择,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能。
深厚的消费潜力和市场纵深蕴含巨大发展空间
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正持续推动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全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社会消费需求已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鲜明趋势,“提质增新”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特征。
收入与消费的协同增长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14元,人均消费支出达28227元,同比增速均超5%。政策层面的助力让消费结构“提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步伐进一步提速:截至今年上半年,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有约4亿人次享受到了补贴优惠。其中,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品类的绿色智能升级趋势尤为突出,不仅催生出多个万亿级细分市场,更让“智能”“绿色”成为大众生活新风尚。
消费市场的持续开放,让高品质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也愈发旺盛。2021年至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消费品达7.4万亿元,更多优质商品与服务走进大众日常生活;2024年,服装、水果进口值分别同比增长5.6%、8.6%,葡萄酒进口值同比增速更高达38.8%。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推动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消费资源的重要集聚地。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规模持续扩容,显著推动了居民消费结构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型。“十四五”以来,我国服务消费驶入了“快车道”,2020年至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增速显著高于同期商品消费;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13016 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提升至46.1%,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等基础型服务消费稳步增长,健身、旅游、美容等改善型服务消费需求持续壮大。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通常会进入快速释放期,而2024年我国人均GDP已超1.3万美元。这意味着未来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领域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消费结构升级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在城镇化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县乡及农村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成为我国消费市场提质扩容的重要支撑。2024年,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8%,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消费支出看,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557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80元,增长6.1%,农村消费增速持续高于城镇。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化,这种扎根县域、辐射乡村的消费市场格局所蕴含的巨大战略纵深,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独特优势和核心增长潜力。
活跃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增强全球领先动能
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也在通过高水准的市场创新持续释放。一方面,市场主体出现发展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2024年,我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9亿户,较2023年底增长3.1%;全年注册商标478.1万件,同比增长9.1%,市场主体的创新动能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正深度重塑消费生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加速推动跨领域业态整合,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实体商业加快转型,商、旅、文融合发展模式快速普及,无人零售店、智能餐厅等新兴消费场景不断落地,为消费者打造更丰富的沉浸式、互动式消费体验。而移动支付、直播电商、即时零售,更已成为中国消费创新的重要名片。2024年,中国银行业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563.7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交易规模。
与此同时,新型消费领域亮点频现。伴随中国消费品牌稳步壮大,民族文化自信也在持续增强,“国货潮”成为消费市场的核心热点,前有汉服、马面裙等服饰风靡国内外,后有老字号焕新、文创、地方特色名品等畅销全球,国产IP游戏、电影作品也受到国际关注,让“中国文化热”在全球进一步蔓延。从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到“IP +消费”“谷子消费”,如今,中国消费市场正引领全球的创新实践,成为高效的消费创新试验场。
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消费体验形成中国市场强大引力场
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叠加入境政策的持续优化,正推动我国“入境游”热度快速升温。2024年,6488.2万人次外国人入境中国,同比上升82.9%,其中,免签入境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同时,以美国“甲亢哥”为代表的一批海外网红来华直播,形成了破圈效应,让“China Travel”成为海外社交平台热词。凭借多元的旅游资源和深度的文化体验,我国已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在“中国游”之外,持续优化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放大了“中国购”的吸引力,形成入境游客的“游”与“购”良性联动。在支付领域,“外包内用”“外卡内绑”等创新服务持续推广,以匹配入境游客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在服务保障上,网上门票预约、住宿登记简化、多语种服务覆盖等入境服务不断扩展,大幅提升了入境游客的体验;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的落地,更让入境消费者享受到便捷实惠,有效激发购物热情。数据显示,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达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充分证明入境游消费市场正在实现从“中国游”的流量转化为“中国购”的消费增量。
中国消费市场正以无可比拟的增量规模、底蕴深厚的发展潜力、不断迭代的创新活力以及独具魅力的吸引力,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支撑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展望“十五五”,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没有变。探索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空间与无限可能,将是把握全球未来增长的关键。(作者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