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月光漫过书桌,60岁的戴绍爱正伏案抄写古诗词,笔迹工整,每一个字上还标注着拼音,这是她为短视频录制在做功课。自2021年起,这位退休英语教师已在快手、抖音平台发布205个古诗词诵读作品,字正腔圆的配音与AI打造的诗意背景,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手机屏幕内外,她以
戴绍爱在诵读古诗词
月光漫过书桌,60岁的戴绍爱正伏案抄写古诗词,笔迹工整,每一个字上还标注着拼音,这是她为短视频录制在做功课。自2021年起,这位退休英语教师已在快手、抖音平台发布205个古诗词诵读作品,字正腔圆的配音与AI打造的诗意背景,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手机屏幕内外,她以“老有所学”的执着,让古诗词在数字时代漾起新的涟漪。
英语老师的古诗情结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指尖抚过笔记本上的诗句,戴绍爱被那份穿越千年的从容所打动。这份热爱早有伏笔,2018年仍在讲台上时,她便埋下“诗意退休”的种子,定下一个背诵300首古诗词的目标。“语言是共通的,诗词里的韵律,和英语的节奏一样动人。”她笑言。
2020年退休后,她的诗词生活正式开篇。每晚坐在书桌前,抄写、朗读、背诵成了固定仪式。为求读音精准,生僻字旁必注拼音,遇到拿不准的声调,便翻词典、查古诗文网,跟着专业音频逐字校准,直到诵读时平仄分明、流畅自然。纸页间的墨香里,藏着她与古人的对话:“从前看‘采菊东篱下’是文字,如今读来,能看见陶渊明指尖的菊香。”
“零基础”学做视频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021年,看到短视频的传播力,戴绍爱动了心思:“这么美的东西,该让更多人看见。”可她连剪辑软件都没碰过,却笃定“有梦就不怕晚”。她花2000元报网课,从选图、配乐到加特效,跟着老师一点点地“啃”。制作短视频初期状况频出,不是背景音乐跟不上诵读节奏,就是配图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差了千里。但她耐着性子磨,两三个月后,终于摸出了门道。
2021年10月15日,戴绍爱的第一条古诗词短视频上线,真人出镜背诵了宋代诗人方岳的《立秋》,背景画面是一池荷花,字幕里标注着拼音,将“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清”的意境表达得真切。“那天反复看了十几遍,觉得自己真行。”之后她越做越投入,为《春江花月夜》找图时,翻了三四百张,从暮江晚霞到孤舟夜泊,逐一比对诗句意境,花了近一周才定稿。这条3分01秒的视频,播放量破了6000,让她尝到了传播的甜头。后来的《月下独酌》《赠刘景文》更火,播放量均破万,点赞量从几个冲到近200个,手机屏幕另一端的点赞,成了她持续创作的暖光。
AI赋能锦上添花
日子久了,戴绍爱不满足于视频里的简单配图、配乐。“诗词是流动的,画面也该有律动。”她将目光投向了AI技术,试着给诗词视频“添灵气”。制作《青玉案·元夕》时,为了展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她先挑了一张礼花的图片,再用豆包AI生图功能让礼花在夜空里“炸开”,反复调整指令,试了十几次,终于让屏幕里的礼花带着流光坠落,看视频的人仿佛站在了上元夜的街头。
可AI不是“万能笔”,想要让画面贴近诗意,仍需下笨功夫。制作韩愈的《春雪》时,“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雪景怎么呈现?戴绍爱琢磨了好几天,吃饭时、睡觉前的时间也不放过,某天清晨忽然来了灵感:用AI生成银装素裹的树林、覆雪的小桥,再让雪花顺着风势“穿树而过”,动图效果一出来,诗里的雪仿佛有了脚,轻轻“踩”进了手机屏幕里。
如今,戴绍爱的视频有了较强的辨识度,配音里带着对诗词的理解,AI画面不炫技,只追着意境走。粉丝里有老人留言“跟着你背诗,想起了年轻时读的书”,也有小朋友说“看了您的视频,感觉背诗不费劲了”。有人问她:“退休了还这么拼,图啥?”她总笑着回答:“图自己快乐,更图老祖宗的‘宝贝’能被更多人记住。”
月光再落书桌时,戴绍爱的笔记本又添了新页,手机屏幕上的AI界面还亮着,这位银发“学习达人”仍在琢磨:用AI做《枫桥夜泊》,该让钟声怎么“飘”进画面里。她或许没有察觉,自己早已成了一道风景:以热爱为舟,借科技为帆,载着古诗词的星光,驶向更多人的心里。而这道风景里藏着的,正是中华文脉最动人的模样,有人接,有人传,便永远鲜活。
记者 李晓琳 文/摄
来源:太原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