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加速,星地传输技术获重大突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23:13 2

摘要:相关部门近期将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我国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倒计时,。卫星互联网领域一位资深技术专家表示:“牌照的发放,意味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迈出第一步。但要实现像星链那样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仍需2~3年左右的时间。” (IT时报)

近日,卫星通信方面消息不断

1.财联社8月25日电,记者获悉,相关部门近期将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我国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倒计时,。卫星互联网领域一位资深技术专家表示:“牌照的发放,意味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迈出第一步。但要实现像星链那样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仍需2~3年左右的时间。” (IT时报)

2.面向6G低轨卫星的多天线数字波束合成技术完成可行性验证】财联社8月25日电,鹏城实验室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卫星通信研究团队近日在面向低轨卫星的多天线数字波束合成技术关键外场实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多天线数字波束收、发合成技术在高动态低轨卫星星地通信场景下的技术可行性,其自研的数字波束合成基带系统发送信噪比最高可提升5.5dB,接收信噪比最高可提升2.6dB,该研究成果是我国协同通信理论在卫星通信领域应用的重要里程碑,可为中国算力网向天基延伸,实现6G天地一体化泛在高速连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3. 隆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当地时间周日(8月24日)宣布,取消其“星舰”巨型火箭的预定试飞计划,称需要时间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次意外可以说是SpaceX遭遇的又一次重大挫折。

卫星通信技术近期发展迅速,尤其在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星地传输速率突破、终端应用创新以及前沿技术探索等方面进展显著。

一、低轨卫星互联网加速部署

全球范围内,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低轨卫星星座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并展现出一些独特的技术路径和战略思考:

发射与组网进展:据悉,我国已成功发射多个批次的低轨卫星。截至2025年8月,其在轨的低轨卫星数量已突破200颗。未来的目标是到2030年前部署约1.5万颗卫星,以构建覆盖全球的“太空互联网”。

* 独特的技术路径:面对轨道和频谱资源的紧张局势,我国计划采取了立体网络布局优化轨道资源利用。在卫星制造方面,推广了**模块化、“平板式”卫星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据说部分工厂能达到每1.5天生产一颗卫星)和发射效率。在发射方式上,通过 “一箭多星” 技术(如长征二号丁火箭曾实现“一箭41星”)来规模化部署。

* 星间激光通信:部分卫星采用了星间激光通信技术,数据传输速率据称可达每秒30GB,这比传统的微波传输要快上不少。

* 应用潜力与战略价值:低轨卫星互联网有望为偏远地区、航空、远洋等场景提供通信服务,并支持手机直连卫星。在应急保障(如灾害响应、边境安防)和产业赋能(如智慧农业、海洋经济、低空经济)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其较低的通信延迟(约20-50毫秒)接近地面光纤水平,为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二、 星地传输技术获重大突破

高速、高效的星地数据传输是发挥卫星效能的关键。近期,我国科研团队在X频段星地通信速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单通道传输速率创新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成功开展了新型星地通信地面技术实验。实验实现了X频段单通道每秒2100兆比特(2100 Mbps) 的通信码速率,这被认为是目前国内X频段单通道星地通信的最高速度,将星地微波通信码速率提升了75%。

* 技术方案特点:此次实验采用了微波技术下的高阶体制高码率数据传输方案。其优势在于能够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地面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升级调制解调器等关键设备,并突破相位噪声补偿、非线性校正、信道均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来大幅提升传输速度,提供了一种高性价比的技术解决方案**。

* 重要意义:这一突破能有效缓解海量空间探测数据下传需求与星地数据传输带宽不足的矛盾,对于提升卫星使用效能、促进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 终端应用与生态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终端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创新也在同步推进:

* 手机直连卫星趋势:普通4G/5G手机无需改装即可直连卫星被认为是未来趋势。华为Mate 80系列手机预计将成为支持实时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量产机型,旨在让用户在任何环境都能保持联系。

* 卫星电话市场增长:随着低轨卫星组网进程加速,卫星电话市场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地面终端设备呈现出便携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在更小体积、更低功耗与更高带宽之间取得平衡。

* 多元应用场景: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包括通信增强(覆盖偏远地区、航空、远洋)、应急保障(灾害响应、边境安防)、产业赋能(智慧农业、海洋经济、低空经济)以及科学研究(极地科考、气候监测)等。

前沿技术与标准演进

卫星通信技术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 先进编码技术研究:为满足6G天地融合网络对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的需求,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PAC码(Polarization Adjusted Codes) 等先进信道编码技术。有研究表明,在低复杂度的短列表译码条件下,采用改进构造方案的PAC码性能优于LDPC码与标准中的Polar码方案,可能是应对未来卫星互联网高要求通信场景的一种可行方案。

* 承载网技术白皮书发布:《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2025)》由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组委会发布,系统梳理了卫星互联网承载网的发展全貌。白皮书讨论了集中式、分布式、混合式三种体系架构的优劣,并涵盖了星间/星地链路技术、路由技术、交换技术、移动切换技术等关键技术方向,为行业提供了全面参考。

* 标准化工作推进:国际标准化组织如3GPP、ITU以及国内的CCSA等均在积极推进卫星互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总的来看,近日卫星通信技术进展显著,主要体现在低轨星座的加速部署与独特技术路径、星地传输速率的显著提升、终端应用的创新与生态扩展,以及前沿编码技术和标准化的持续探索。这些进展共同推动着卫星通信向更高速、更可靠、更覆盖的方向发展,为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山川米聚之交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