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 | 张锴团队揭示ACSS2协同 KAT7调控组蛋白β-羟基丁酰化促进转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6 17:31 2

摘要:β-羟基丁酸( β- hydroxybutyrate,BHB)是酮体的主要成分。在长期饥饿,生酮饮食或糖尿病等病理生理状态下, 其血浆浓度 会 迅速攀升 。 BHB 除作为 能量物质 外,还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 —— 组蛋白赖氨酸β-羟基丁酰化(Kbhb) ——

β-羟基丁酸( β- hydroxybutyrate,BHB)是酮体的主要成分。在长期饥饿,生酮饮食或糖尿病等病理生理状态下, 其血浆浓度 会 迅速攀升 。 BHB 除作为 能量物质 外,还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 —— 组蛋白赖氨酸β-羟基丁酰化(Kbhb) —— 激活基因转录,广泛参与细胞 的 功能重塑。 目前研究表明, 该修饰的直接供体 是 β- 羟基丁酰辅酶 A ( β- hydroxybutyryl -C o A )。然而, 细胞 中的 B HB 如何转化 成 β- 羟基丁酰辅酶 A ? 特别是 在 β- 羟基丁酰辅酶 A 丰度较低的情况下,组蛋白 β- 羟基丁酰化如何发生 ? 其具体的生化途径和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张锴教授课题组在 Science A dvances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ACSS2 coupled with KAT7 Regulates Histone β-hydroxybutyrylationto Enhance Transcrip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真核细胞中的ACSS2可发挥β-羟基丁酰辅酶A合成酶活性,催化该辅酶的生成当细胞外 B HB 的水平升高时, A CSS2 “感知”这一变化后转位入核,并与 K AT7 组装成“ ACSS2-KAT7 ”的 调控元件 ,促进组蛋白 β- 羟基丁酰化的发生,进而激活下游基因 转录 并加速肿瘤进展。

在 该 研究中,作者通过筛选发现 了 M YST 家族酰基转移酶中的 K AT7 具有 β- 羟基丁酰基转移酶活性。 通过对 S ILAC 定量蛋白质组学 鉴定的 1171 个 Kbhb 位点的特征分析 ,作者 发现 KAT7 偏好组蛋白,特别是 显著 催化 H 3K9 bhb 的发生。为探究其底物特异性的分子机制,作者利用 亲和质谱 策略, 鉴定 了 B HB 堆积条件下 , K AT7 的 互作蛋白网络, 发现了 其中 A CSS2 较为显著 。

进一步研究发现 , 细胞外 B HB 的堆积可以促使 A CSS2 从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移,进而与核定位的 K AT7 形成“ A CSS2-KAT7 ”的复合物。在这一复合物 元件 中, A CSS2 利用 B HB , A TP 以及 Co A 可以 “原位合成” β- 羟基丁酰辅酶 A ,并提 供 给 K AT7 利用,进而 催化 组蛋白 H 3K9 bhb 的 发生。借助 C UT&T ag 、 R NA- seq 分析 ,作者发现 S AMD9 和 F RMD3 为 H3K9 bhb 调控 的下游 重要 靶基因,并在肿瘤细胞模型中验证了 BHB 驱动的 “ A CSS2-KAT7-H3K9 bhb - S AMD9/ F RMD3 ” 通路对肿瘤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

模式图

综上,该研究鉴定了真核细胞中β-羟基丁酰辅酶A合成酶ACSS2、β-羟基丁酰转移酶KAT7及其调控的修饰网络;揭示了ACSS2“感知”BHB入核,协同KAT7催化组蛋白Kbhb的分子机制;阐释了BHB驱动的“ACSS2-KAT7-H3K9bhb”调控轴对转录和肿瘤行为的影响。这一研究不仅加深了 组蛋白 β- 羟基丁酰化 发生机制的理解,也为 肿瘤细胞“酮体代谢——表观遗传调控” 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

天津医科大学王思雨博士、博士研究生牛紫萍为 该论文 的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医科大学张锴教授、翟贵金博士为 该轮 文共同通讯作者。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老田的科学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