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中国九三阅兵即将盛大举行,各国领导人纷纷确认出席;一边是日本政府四处游说,急切阻挠他国参与。
一边是中国九三阅兵即将盛大举行,各国领导人纷纷确认出席;一边是日本政府四处游说,急切阻挠他国参与。
80年前日本发动侵华战争,80年后却害怕各国共同纪念抗战胜利,这种强烈反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虚?
为何一场纪念和平胜利的活动,会让日本如此坐立不安?这场外交博弈的深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77
最近这段时间,石破茂特别忙。
忙着给欧洲各国外交部门打电话,忙着让日本驻外使馆四处游说,忙着劝说各国领导人"谨慎考虑"是否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
这位日本首相给出的理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担心"中国主导的历史认识在国际社会扩大传播",仿佛历史真相是什么洪水猛兽,需要各国联手围堵。
说实话,看到这番操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是认真的吗?
80年过去了,日本还在玩这种把戏。
就像一个做了坏事的孩子,看到别人要开家长会就紧张得要命,恨不得把所有家长都劝回家。
更有意思的是,石破茂这次的"电话外交"完全是多此一举。据日本共同社透露,截至8月底,已经有23个国家的元首确认出席九三阅兵,俄罗斯总统普京更是在参加天津上合峰会后直接转道北京观礼。
这就尴尬了。你越是着急阻挠,越说明这场阅兵的分量和影响力。
日本这种行为,用东北话讲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历史学者都知道,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一直走的是"鸵鸟政策":删改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能掩盖的就掩盖,能淡化的就淡化。
现在中国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等于是在国际舞台上还原历史真相,这让某些人如坐针毡。
毕竟,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不会变成真理,但真相哪怕被掩盖一万次,该发光的时候还是会发光。
石破茂的这番"劝阻外交",本质上暴露的是日本对历史清算的深层恐惧。
他们担心的不是中国"渲染反日情绪",而是害怕国际社会看清楚历史的真面目。
石破茂做梦也没想到,他的电话外交会如此失败。
不仅没有劝退任何一个国家,反而让更多国家看清了日本的小心思。
截至目前,确认出席九三阅兵的国家领导人名单越来越亮眼:俄罗斯总统普京、多个中亚国家元首、东欧多国政府首脑,甚至连一些西方国家也派出了高级别代表团。
这份名单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了日本外交部的脸上。
为什么各国领导人会无视日本的"善意提醒",坚持出席中国的纪念活动?
答案很简单:因为大家都不是傻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拖住了日本主力部队,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窗口期。
剑桥大学教授方德万就曾强调:"中国与美苏英同为二战支柱,必须站在同一历史高度。"
各国政要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参加中国的抗战纪念活动,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和平的承诺。
而日本的阻挠行为,反而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反省过二战罪行。
更让人深思的是,中国这次阅兵明确宣示"永不称霸",同时宣布裁军30万,这与某些国家扩军修宪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肯尼亚学者伊基亚拉的评价很到位:"中国正以行动诠释负责任大国的和平担当。"
对比一下就知道了:中国办阅兵是为了警示和平,而日本阻挠阅兵是为了掩盖历史。
高下立判,国际社会当然知道该站在哪一边。
中国蓝盔部队累计部署4.7万人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亚丁湾护航15年保障6700艘商船安全,新冠疫情期间"和平方舟"医院船远赴43国救援。
这些实实在在的和平贡献,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说服力。
石破茂的外交算盘彻底落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石破茂的焦虑,说到底是对历史话语权的焦虑。
在国际政治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历史叙事权"。
谁掌握了解释历史的权力,谁就能在道德制高点上发声,谁就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话语权。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稀释自己的战争责任。
他们把侵略说成"进出",把占领说成"解放",把屠杀说成"事件",甚至连战败都要美化成"终战"。
这套话术在某些西方媒体的配合下,一度确实模糊了不少人的历史认知。
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真相终究会浮出水面。
中国举办九三阅兵,用档案文物筑牢人类集体记忆,这等于是在历史叙事的竞争中亮出了王牌。
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如山,细菌战的罪行昭然若揭,慰安妇的血泪控诉震撼人心。
面对这些无法反驳的历史事实,日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阻止真相传播。
俄罗斯《生意人报》曾经犀利地点破:"东京想忘记抗日战争,更要世界一起忘记。"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日本不怕中国一个国家记住历史,怕的是全世界都记住历史。
当23个国家的元首齐聚天安门城楼,当42位政府首脑共同观看阅兵式,当普京连续出席中国阅兵,日本所谓的"中国孤立论"就彻底破产了。
更要命的是,国际社会日益认可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
这种认可不是空洞的同情,而是基于事实的尊重。
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为苏联卫国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没有中国战场,就没有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是历史事实,不容篡改,也不容遗忘。
日本越是害怕这种历史叙事在国际社会扩散,越说明他们心里有鬼。
真相就像弹簧,你压得越狠,它反弹得越猛。
九三阅兵的国际成功,远不止是一场军事展示那么简单。
它释放出的信号,值得所有人深思。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和平发展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同。
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各国都在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发展经济不一定要靠掠夺,强大起来不一定要称霸,这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巴西学者施若杰的观点很有代表性:"阅兵唤醒青年珍视和平,这才是核心意义。"
其次,它预示着历史修正主义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试图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都将面临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对。
德国对纳粹历史的深刻反思赢得了国际尊重,而日本对军国主义历史的逃避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
这次九三阅兵就是一个风向标:国际社会已经对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越来越不耐烦了。
再次,它昭示着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加速形成。
冷战结束后,世界一度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但现在这种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中国的崛起不是要挑战谁,而是要为世界提供更多选择。
当各国领导人齐聚北京,当"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70多个国家响应,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文件,世界正在见证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国际秩序的形成。
最后,它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正义的力量终将战胜邪恶。
80年前,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选择了抵抗,不仅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世界。
80年后的今天,当世界再次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时,中国再次站在了历史的正确一边。
石破茂的阻挠只是螳臂当车,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
九三阅兵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宣示: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这个信号,全世界都听到了。
只有日本,还在装聋作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试图掩盖真相的努力都是徒劳。日本越是恐惧,越证明中国阅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九三阅兵的国际成功预示着一个重要趋势:和平发展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同,而历史修正主义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面对日本的外交暗战,你认为各国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历史正义与现实利益之间,天平会倾向哪一边?
来源:焰墨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