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平常闲聊,说到杨贵妃,总觉得这个女人身上叠了太多谜——皇帝的爱,儿子的痛,万众的议论,还有那浓得化不开的生死纠葛。1956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咸阳翻出一座墓,专家们一拍手:杨贵妃!可到了打开的时候,谁都愣住了——棺材里空得像是故意留白。这事儿就像一锅老汤,越
杨贵妃:到底是死在马嵬坡,还是飘洋过海去了日本?
咱们平常闲聊,说到杨贵妃,总觉得这个女人身上叠了太多谜——皇帝的爱,儿子的痛,万众的议论,还有那浓得化不开的生死纠葛。1956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咸阳翻出一座墓,专家们一拍手:杨贵妃!可到了打开的时候,谁都愣住了——棺材里空得像是故意留白。这事儿就像一锅老汤,越翻越有味儿,也越搅越浑。
恐怕没人想得到,杨玉环这十七八岁的姑娘刚进寿王府时,人生还挺顺利的。她穿着绸衫,走在李瑁院子里,满院子的人都知道,这新来的王妃漂亮得过分。李瑁这位唐玄宗的十八儿子,对她是真好。可惜好景不长,天有不测风云——李隆基,那个让唐朝走进“盛世”的玄宗皇帝,偏偏就盯上了儿媳妇。
奇怪吗?其实在皇宫里,这种乱麻一样的关系不罕见。只是杨玉环碰上的,是李隆基。他先哭着送走了最疼爱的武惠妃,然后眼看着小儿媳越来越娇艳动人,心里打翻了五味瓶。老李是个有分寸的皇帝,可这种分寸在爱情面前,真不值几个钱。他不能明着夺,但也不甘心让别人“占着”。于是就来了一招,直接把杨玉环送去出家,说是为老太后祈福——这皇命底下,谁敢说个不字?
五年清修,说是“静心”,其实杨玉环心里怕是掀翻了天。也许她早就明白,自己这个棋子,已经被推到了皇家的赌桌上。这五年,李瑁心里大概没少打鼓,可到最终,他亲手把杨玉环送到父亲身边时,应该明白——有些感情能抵得过自己老爹吗?就这样,寿王妃成了贵妃,从王府搬到宫里,一切都变了。
杨玉环在宫里,可不只是个摆设。唐玄宗宠她宠得出了花,“荔枝千里”,不怕马儿累死就为让杨玉环多笑一笑。这种恩宠,有时候反而像不定时炸弹。贵妃不光美,还会跳舞、唱歌,唐玄宗干脆自己谱了《霓裳羽衣曲》,专门送给她。她喜欢鹦鹉,皇帝帮她办了个鹦鹉冢。杨家人也跟着鸡犬升天,一时间权贵圈里全是他们的身影。
可人心翻云覆雨,宠爱像一场大梦,说没了就没了。安史之乱一砸下来,旧的规则全烂成泥。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大臣们,逃到了马嵬坡。兵败如山倒,杨家首领杨国忠被杀,大将军陈玄礼一板脸,要求皇帝保命,必须牺牲杨贵妃——别说这时候皇帝不皇帝了,谁都只想自己的脑袋。李隆基,那个曾让千里荔枝送笑颜的男人,也无力逆天。至于杨贵妃到底怎么死,白绫毒酒,家国情仇,都成了没法考证的传说。
说到这里,其实更细思极恐的是,杨贵妃到底死了吗?马嵬坡那座墓,1956年专家们打开,空荡荡的。中国民间故事满天飞,有说皇帝软不下心,找了丫鬟顶包,让真正的杨玉环偷偷溜出了那片混乱。还有人讲,她不知怎的兜兜转转,漂洋过海到了日本。白居易写诗“忽闻海上有仙山”,谁知道是不是个暗号?
日本人倒是特别信这一套。他们山口县那边,寺院里供着杨贵妃雕像,甚至90年代专门请陕西的美术学院雕了个汉白玉像,拉到寺院去“长存”。日本民间文艺圈更热爱她,有人把她跟埃及艳后并列成“世界三大美女”。杨贵妃的传说,走出大唐皇宫,在中日两国荡漾了一千多年。你要说她是不是去了那边当了神女,没人能拍着胸脯断言,但这个谜眼看来就没人舍得抹掉。
杨玉环的美,确实也不是一般的空洞夸夸。唐朝以“胖”为美,她圆润但不臃肿,据说特别懂得保养——吃荔枝,不只是贪嘴,也讲个肌肤莹润;每日锻炼腰腹,没什么宫廷娱乐就架木攀绳,只为跳霓裳这一出能惊全场。御医坐镇,美容方子随叫随到。明朝的美容古籍都还认她发明过甩脂粉,可见这条美丽的路,她真没走错。
顺带一说,杨贵妃身后的传说简直成了一种“民间经济”。陕西贵妃墓那边,有段子讲一女孩因容貌自卑,跑去贵妃墓前哭个通宵,脸上的泥水混着泪,嘿,第二天居然变成了美人儿。风声传开,贵妃墓土一夜间成了“护肤圣物”,三天两头就有人偷土,墓地都快被挖秃了,管理人气得天天往回填泥巴,最后干脆围上石砖封死。这事儿你听着怎么也觉得像段古代版“美妆博主”,但老百姓宁愿信。
这份“美”传得太广,连日本的才女小野小町都被拉来跟杨贵妃并列,埃及艳后也是“朋友圈”里老熟人。可是想来,杨玉环活着的时候既是宠妃又是替罪羊,死后成了民间的女神、诗人的灵感,隔壁国家的偶像。她自己若是能听见,怕是也会笑一笑,感叹人生真是比诗还离奇。
到底杨贵妃是不是埋在马嵬坡,又是真是假漂去了日本?咱们只能往这些故事里打一盏灯,映得见一点点人性,也照不彻底那沧海一粟的命运。你说她是一场“国破家亡”的牺牲品,还是千古流芳的传奇符号?或许真正的答案,杨玉环自己早在那丛荔枝树下就想明白了……只是,我们还舍不得把她说完。
来源:悠闲钓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