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加深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丁玲纪念馆于8月23日开展了一场关于处暑节气文化的专项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对处暑知识讲解和手工制作的形式,带领青少年开启了一场专属于处暑的奇妙旅程。
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加深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丁玲纪念馆于8月23日开展了一场关于处暑节气文化的专项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对处暑知识讲解和手工制作的形式,带领青少年开启了一场专属于处暑的奇妙旅程。
活动开场,志愿老师先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切入点,向孩子们提出有关节气的问题,通过问题互动的方式打开孩子们的思路,活跃课堂的氛围。随后志愿老师对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总结,详细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并引出本次活动的主要介绍对象——处暑。紧接着志愿老师播放了处暑介绍短片视频,通过观看生动真实的视频影像,听志愿者老师讲解习俗背后的故事,工作人员从多个方面给小朋友们介绍处暑,加深对传统节气文化的了解。
随后工作人员带领小朋友进入手工环节。手工活动初始,志愿老师先放了一段视频,里面提到处暑时节,古时候人们会在这时候把愿望写在灯上,让它顺着河水漂走,希望河灯送别夏天的炎热,同时祈求秋天平平安安。小朋友们看得目不转睛,通过观看这个视频成功引起小朋友对河灯的兴趣。紧接着工作人员准备了空白的纸河灯,彩笔还有小贴纸,小朋友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纷纷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将自己最真挚的愿望一笔一划写在河灯上。“希望下次考试考满分”“希望生日收到一套乐高玩具……”孩子们纯真的愿望在河灯上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之后再用小贴纸进行装饰,最后将电子蜡烛放在河灯里,将一个个愿望点亮。
本期"巧手做河灯,寄情迎秋凉"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小朋友们对处暑“放河灯”这一传统习俗有了具象认知,将节气文化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实践活动,成功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人智慧与童真体验的桥梁。孩子们不仅在多感官探索中深刻感知了处暑密码,更在河灯制作中具象化地体悟了传统节俗的当代生命力。丁玲纪念馆也会在这之后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沉浸式互动中焕发新生,使文化自信的种子于童心里生根发芽。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