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历史上的巨变,常常都是在看似最不可能的节点,被最不可能的人搅动起来。你看安禄山,外表一个大胖子,走路晃晃悠悠,看着不像是能上阵杀敌的料。但真要动起手来,这位胖将军说翻脸就翻脸,硬生生把大唐的命运给折作两段。你以为安史之乱只是一场叛乱?仔细琢磨,那其实是
胖子安禄山,凭什么手握十五万军队?
有人说,历史上的巨变,常常都是在看似最不可能的节点,被最不可能的人搅动起来。你看安禄山,外表一个大胖子,走路晃晃悠悠,看着不像是能上阵杀敌的料。但真要动起手来,这位胖将军说翻脸就翻脸,硬生生把大唐的命运给折作两段。你以为安史之乱只是一场叛乱?仔细琢磨,那其实是大唐盛世天花板被他一脚踹碎。
不过,说到底,安禄山到底是怎么让十五万铁骑为他卖命的?这么多兵,哪来的胆儿敢随着他跟朝廷翻脸?这事儿不琢磨清楚,咱真是白读了这一场大戏。
话说回来,安禄山这人啊,你要真按他身上的肉来看,那就是个能拎十斤牛肉锅烧烤的胡人大叔,谁想到他居然是个左右逢源的主儿?他顶着三个叱咤风云的节度使,几乎成了北方军界的割据霸王。平卢、范阳、河东,一手抓着北方的咽喉。据说他最能耐的时候,手头号称二十万兵,不过按靠谱点的算法,怎么也有十五万。这不是随便一个将军就能拢在怀里的。
可为什么偏偏这些兵服他?光靠“头衔”能行吗?
得说到安禄山怎么混出来的。其实命好的孩子从来都不是孤零零冒出来,安禄山说是胡人,妈还是咱北方那边有点门路的女巫。别笑,那个年代女巫在族里可是正儿八经的“神职人员”,人前一句话,很多人就信得死死的。小时候的安禄山也许就天生自带点气场,再加上那点灵巧劲,打小就混得人缘好,胡人兵出征,也觉得跟着他能走大运。
有人说安禄山厉害,是沾了嘴皮子溜的光。但人家还真不光会哄,他妈后来又嫁了个突厥族的大将军,兄弟连着重臣,这胖子,半条命都写好了“往上爬”三个字。再后来,一个叫张守珪的幽州节度使竟然还收安禄山做了义子。想想看,在那个连亲儿子说不清就被流放的年代,能让节度使认下做“干儿子”,这脸面,想低调都不成。
有了身份牌,又有点天赋,这一波安禄山已经不再是啥无名之辈。北方少数民族的将士们,都是冲着自家人去的,自己人出头,当然愿意随他混。剩下汉人兵?你别看现在历史书说得波澜壮阔,其实那会儿被北地节度使“调教”久了,谁还真把中原皇帝当大爷?
不过啊,光人缘还不够。三军统帅,一手要镇得住大将,一手还得喂饱小卒。安禄山身边不是吃干饭的,像史思明这种将相,~没出名前混日子,遇到安禄山算是跟对人了。两个人是怎么沆瀣一气的,没人说得清,外界传得最多的还是知遇之恩和共同利益。你要说这帮人有情义?有可能。但大局面前,安禄山不是不会用人,也舍得放权。史思明顶得上北方兵头,他呢,负责做个“主心骨”。
偏巧安禄山招人,也不光盯着自家胡人。他那个核心团队,名字说出来估计很多人都没空记——严庄谋略一流,主意出在他的脑袋里;李归仁是靠安禄山提拔起来的,安守忠算是亲侄子,从头到尾替三叔卖命;那个孙孝哲,更有点意思,跟安禄山关系暧昧,外界风言风语,说他妈得了安禄山不少好处,儿子也混了大将军。
这回你就明白了,安禄山管理下的“帮派”,可不是什么浮皮潦草的一帮乌合之众。骨干全都利益绑定,自家人要升官要吃肉,小将士要活命要挣钱,谁都离不开谁。你且看那时候,杀叛逆谈何容易?安禄山要拉壮丁,根本不是央求,是只要眼色稍差一点的,就顺水推舟随他走。
再八卦一点讲,安禄山还吃得开杨贵妃那边。宫中贵妃、皇帝对他信重得很,虽说这种“枕头风”八卦不少,但北方胡汉士兵被高捧出来的“自家大哥”有了宫里靠山,心气都跟着飘了起来。多少人愿意留在他手底下混口饭吃,也不只是为了顶头那一声号令那么简单。真真假假,彼此心知肚明,无非看谁舍得砸出点真银子、真机会。
说到机会,大唐那时已不是开国时的劲头了。原来府兵制讲究“打仗是兵,种地是民”,兵农合一,一边守疆土一边种麦子。后来日子宽了,土地归了大户,穷兵们地也没了,人就都游手好闲起来。饭碗没着落,募兵制应运而生,皇帝得养兵,节度使发饷。这帮募兵,没什么大理想,饿得急了,比谁都棘手,谁能给口饭谁就是“活神仙”。
安禄山刚好抓住了这个缝隙。你有钱发、职位提,战士也不问谁是皇帝,只认大佬。北地那么大,天一冷人就饿,来了仗还能打劫一把,你让这些兵傻乎乎等“朝中调令”?不如跟着眼前能让自己活下去的胖子。
其实啊,安禄山那会儿身兼三地大员,朝中也管不了他,外地更无人插手,大家默认一个江湖规矩——节度使就是土皇帝。兵权、粮草、升迁、赏罚,全都打包归他。你站在一个普通士兵角度想想,家在河东、范阳,吃的、活路、家人都绑在了安禄山手上。即便有个把不服气的,真闹起来,也只能躲角落里等机会,否则量你有几颗头也够砍不完。
这种情况下,十五万大军听他一声令下,真的就不让人意外了。所谓“上面要反,下面未必不跟”,其实大势已定,真正怕的是在乱世里丢饭碗、失活路。没有谁比拿着兵权的大哥更靠谱。
当然,安禄山的故事最后没写完。胖子身子骨不成,后来眼也瞎了,脾气上来了,胡乱骂人惹了祸。手下人一看哥哥不再是当年那一团和气,各怀心思,谋杀就这么发生了。这人一走,“安史集团”就像煮到一半的粥,表皮还热,中间已经凉了。可余烬未灭,唐朝还得为这场乱局再咬牙六年。
你说安禄山靠什么把人心收得服服帖帖?有头衔,有家世,有人情,更有一手“善用人心”的手腕。胖成那样还能跳胡旋舞,说不定当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是看不穿世事无常。
再想深一点,这胖子倒给世人留了个后门:外表和真相,往往不是一回事情。你看着没心没肺的胖子,心里装的可能是半个天下的风云。谁说历史不得用“人味”来读呢?有时候懂得人情,比读万卷书更管用。哪怕天意难测,命运跌宕,是真英雄还是“死胖子”,终究得用百年后的眼光回头慢慢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呢?
来源:白荻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