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7点,娄底六中实验楼化学实验室的灯光亮起。邱湘丰清点仪器、调试天平,为即将开始的课程做好准备。自1998年踏上三尺讲台,28年光阴流转,从乡村学校到城区讲台,他始终以实验室为阵地,用一支粉笔、一瓶试剂、一腔热爱,默默催化着一代代学生的成长与蜕变。
清晨7点,娄底六中实验楼化学实验室的灯光亮起。邱湘丰清点仪器、调试天平,为即将开始的课程做好准备。自1998年踏上三尺讲台,28年光阴流转,从乡村学校到城区讲台,他始终以实验室为阵地,用一支粉笔、一瓶试剂、一腔热爱,默默催化着一代代学生的成长与蜕变。
扎根乡村,用“土装备”点燃科学星火
1998年,年轻的邱湘丰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进涟源市七星街镇中学。迎接他的,是斑驳的课桌椅、匮乏的实验器材和孩子们求知若渴却略显迷茫的眼神。学校条件有限,物理、化学实验常常沦为课本上的抽象描述与教师的口头演示。
“没有试管烧杯,化学反应就只是纸上的符号,孩子们怎么理解?”面对困境,邱湘丰没有抱怨。他骑着旧自行车,利用周末跑遍镇上的五金店、药店甚至废品站,搜罗能替代实验器材的瓶瓶罐罐。没有稀盐酸,用食醋替代;没有锌粒,收集废旧电池里的锌皮;用墨水瓶改制酒精灯;用输液管做成简易导管。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他用这些“土装备”,让乡村孩子第一次看到氢气在自制的肥皂泡里上升、燃烧的淡蓝色火焰,第一次亲手触摸化学反应的奇妙温度……
邱湘丰不仅是理化教师,还担任班主任。他经常踩着泥泞小路,在课余和周末深入学生家中走访。学生小明因家境困难欲辍学,邱湘丰多次家访,耐心劝说家长,并为其垫付部分费用。小明最终重返课堂,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邱老师让我们知道,山沟沟里也能飞出金凤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一名如今已是工程师的学生说。在七星街镇中学的7年里,邱湘丰用朴实的坚守和“接地气”的教学,为乡村孩子打开通往科学世界的第一扇门,他所带班级的理化成绩和升学率多次在乡镇联考中名列前茅。
深耕课堂,以责任心锤炼教学本领
2005年,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突出的教学成绩,邱湘丰通过教育部门招考,调入涟源市立珊中学。立珊中学虽是农村学校,但作为娄底市示范性高级中学,其对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很高。从乡村普通中学到示范性高中,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巨大转变,对邱湘丰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邱湘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激发出更强的斗志。他重新系统研读大学化学教材,订阅《化学教育》等专业期刊,积极参加省、市级各类教研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水平。夜深人静时,学校教学楼的灯光下,总有他伏案备课的身影。为了讲透抽象概念“化学平衡移动”,他反复推敲,设计“水槽中注水与排水速率”的类比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动态平衡的本质;为了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有机反应历程,他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一步步“慢镜头”演示电子转移的路径。
邱湘丰深知高中班主任责任重大,坚持用爱心和智慧陪伴学生成长。学生小哲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家长束手无策。邱湘丰没有简单批评,而是多次找他谈心,发现他对电脑技术有浓厚兴趣,遂因势利导,鼓励他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引导他了解计算机科学与化学计算的交叉领域,并帮助他制定学习计划。最终,小哲成功戒除网瘾,化学成绩大幅提升,高考后如愿进入心仪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没有邱老师当年的理解和引导,就没有我的今天。”小哲感激地说。
在立珊中学3年,邱湘丰教学艺术日益精进,育人理念更加成熟,所带班级的高考化学成绩优异,赢得师生和家长广泛赞誉。
教研引领,在竞赛中绽放育才华彩
2008年,邱湘丰通过娄底市教育局招考,进入娄底六中,开启教育生涯的又一段重要旅程。在这里,他继续担任高中化学教学骨干,2008年至2011年兼任班主任及年级组长,2017年起肩负化学教研组长重任。
作为教研组长,邱湘丰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教研团队。他推行“三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专题研究课)制度,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和试题命制分析;毫无保留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资料库分享给组内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并参加听课、评课,提出中肯建议。青年教师小吴初上讲台时信心不足,邱湘丰多次听她的课,细致到板书设计、课堂提问的层次性都给予具体指导,还鼓励她参加教学比武。在邱湘丰悉心培养下,小吴老师迅速成长,并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
竞赛辅导,是邱湘丰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检验学生化学能力和教师指导水平的试金石。邱湘丰利用无数个夜晚、周末和寒暑假,默默耕耘在竞赛辅导园地。他系统研究竞赛大纲和历年真题,精心编写辅导讲义,构建完整的知识拓展和思维训练体系。他善于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化学苗子”,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除了知识,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坚韧意志品质。
2011年,邱湘丰辅导的学生肖乾文获得湖南省三等奖,实现学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2014年,他辅导的学生有5人次斩获娄底市一等奖;2018年,他的学生燕念农获得省级三等奖,李霖云等4人次获得娄底市一等奖。这些竞赛成绩,既是个人的荣耀,也点亮了学校更多学子攀登科学高峰的梦想。成绩背后,凝聚着邱湘丰无数心血:为一个复杂的反应机理反复推演,为一道刁钻的试题彻夜查阅文献,细心疏导参赛学生的心理状态……
师者匠心,于平凡处绘就辉煌篇章
二十八载春秋,从青涩到沉稳,从乡村到城市,邱湘丰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却从未消磨他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学生的深情。他的课堂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枯燥的化学符号总能变成生动的故事;他的实验严谨规范、现象鲜明,让学生在实践中触摸科学的脉搏;他的办公桌旁常围着请教问题的学生,他总是耐心解答,直到学生眉头舒展。
“分数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邱湘丰坚信,化学不仅是高考科目,更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影响着学生。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有的成为重点大学教授,有的在科研院所攻坚克难,有的是化工企业技术骨干,也有的像他一样站上讲台,接续播撒知识的种子。
在娄底六中校园里,邱湘丰依然每天步履匆匆,穿梭于教室、实验室和教研组之间。他像化学世界里的高效催化剂,默默降低学生求知路上的“活化能”,加速他们成长的“反应速率”。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涓涓细流滋养一方教育沃土;他的存在,如稳固的化学键,联结过去与未来,为学生催化出无限可能。邱湘丰,这位普通的化学教师,用28年的光阴阐释:教育的力量,就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与匠心雕琢之中。(彭淑平)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来源:娄底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