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花胶行业消费趋势白皮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7:14 2

摘要: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花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806亿元。中国花胶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容,一方面源于行业自身的迭代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创新研发及渠道网络拓展等举措,显著提升了市场供给效能与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行业品牌积极依托新媒体传播矩阵开

核心观点

市场规模:花胶市场持续扩容,2030年中国花胶市场规模将达806亿元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花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806亿元。中国花胶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容,一方面源于行业自身的迭代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创新研发及渠道网络拓展等举措,显著提升了市场供给效能与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行业品牌积极依托新媒体传播矩阵开展营销推广,向消费者深度传递花胶的营养属性与功能价值,有效激活了市场消费需求。

用户调研:美容养颜和增强免疫力是消费者认为花胶的核心功效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养颜养肤(59.9%)和增强免疫力(47.8%)是消费者认为花胶的核心功效。女性食用花胶的主要场景是日常滋补,达到61.9%。其次是备孕期和孕期,分别占27.9%和27.2%,产后食用花胶的比例为20.0%。女性消费者在选择花胶产品时,更偏好方便食用的类型,如鲜炖花胶和即食花胶,分别占66.8%和60.4%。

发展趋势:花胶即食化与功能细分并行,消费者群体日益年轻化

目前,花胶产品形态已经历多次迭代升级,即食花胶和鲜炖花胶因技术突破而占市场主导,功能性产品则通过添加健康成分满足特定需求。预计未来即食和功能性花胶产品将继续增长,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和创新。同时,基于精致妈妈群体、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健康消费主力军及电商与社交营销的助推,预计中国花胶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

第一章 中国花胶行业发展背景及现状研究

花胶的定义及分类

花胶,又被称为鱼胶、鱼鳔、鱼肚、鱼泡等,是将各类鱼的新鲜鱼鳔经过清洗等预处理、再脱水干制制得的一种鱼鳔干制品,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食品和补品,属四大海味之一,近代被列入“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参”之誉【1】。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现代市场上的花胶产品也迎来了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势。当前,市场上已成功推出了包括干花胶、即食花胶、鲜炖花胶及花胶粥等多种形式的花胶产品。

花胶的营养价值及功效成分

花胶具有极好的滋补与传统中医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齐民要术》等古籍中均有提及,“吃花胶滋补养生”已有1600年历史。现代科学发现,花胶是一种含有分型胶原蛋白、具有精准抗衰作用的天然滋补食材,口感Q弹,天然低脂,帮助女性实现内源抗衰,从内而外焕活好状态。

中国花胶行业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花胶就被视为珍贵的养生食材,在中华饮食文化和传统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北魏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中首次出现“鱁鮧”,记载汉武帝食用石首鱼鳔。它不仅是席上珍品,更是一味传统中药材,中国历代本草、医籍、方志均对花胶的药用有明确记载。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这一昔日宫廷珍馐已走进大众餐桌,产品形态不断创新,成为现代养生佳选。

花胶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政策利好支撑

“健康中国战略”“中医药发展战略”“海洋强国战略”三大国家战略的提出,为花胶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而花胶产业的繁荣发展,也将切实助力三大国家战略宏伟蓝图的落地。在国家战略的宏观引领下,国家各部门密集出台系列相关政策,对花胶产业发展形成积极推动,使其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花胶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消费能力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达38230元,同比增长5.3%;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14元,同比增长5.1%。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以及消费观念转变,花胶已从传统的高端滋补品逐渐向大众化、便捷化、年轻化方向发展。

花胶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技术进步促升级

随着科技水平提升,花胶加工技术从工艺、设备到产品形态实现全方位升级。企业通过生物酶解技术优化去腥工艺,研发即食花胶、胶原蛋白肽等新产品,引入自动化清洗烘干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依托科技进步与管理经验积累,花胶产业在制作标准化、包装智能化及线上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突破。

中国花胶产业链图谱

中国花胶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随着花胶消费需求的攀升,近年来中国花胶市场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6年中国花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05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806亿元。中国花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花胶行业自身不断发展,包括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提升了花胶的市场供应能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花胶品牌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在消费者中广泛传播花胶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从而刺激了市场需求,推动其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

花胶新滋补产品占比逐年提升

中国花胶市场正经历显著的品类结构转型。过去以传统干花胶为主的市场格局,随着“即食花胶”等新滋补品类的兴起被打破,销售渠道也得以极大扩展。未来十年,市场将主要由传统干花胶和即食花胶两大品类主导,预计传统干花胶将占据约38.0%的市场份额,而即食花胶的占比将稳步提升至30.0%。

中国花胶进出口概况

数据显示,2015-2024年中国花胶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进口量为3327.9吨;出口量则相对稳定,总体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024年出口量为759.9吨。近年来中国花胶市场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这一趋势受多重因素驱动: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进程加快,高品质滋补食材成为消费新宠,花胶作为传统高端滋补品的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对兼具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的功能性食材需求激增,花胶因其天然滋补属性而更受青睐。

第二章 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花胶行业市场特征研究

花胶文化认知对比:内地功能性主导,香港仪式化渗透深

中国内地花胶消费以功能性滋补需求为显著特点,正通过功效认知逐步探索文化价值,处于文化认同感培育的积极发展阶段 。相较之下,中国香港花胶消费市场则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香港的饮食文化和传统习俗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花胶产品结构对比:内地向即食便捷发展,香港以传统干货为主

中国内地即食花胶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以创新即食化为导向,反映出快节奏消费文化;中国香港则以传统干货为核心,即食产品渗透率较低,仍以传统炖煮方式为主,体现深厚的饮食文化。两者差异源于消费习惯、社会结构及文化认知的不同,未来内地可能进一步向便捷化发展,而香港仍以传统高端市场为主。

花胶人均消费规模对比:香港人均量超内地,内地增长可期

数据显示,中国香港花胶人均年消费量106克,中国内地人均年消费量58克。中国香港因传统滋补文化深厚及高收入支撑,花胶渗透率较高,从对比来看,中国内地花胶渗透率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市场对花胶营养价值认知的不断深化,预计中国内地花胶市场消费人群及花胶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花胶消费渠道对比:内地线上电商主导,香港偏好线下实体

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消费者购买花胶的渠道具有明显差异。中国内地消费者购买花胶大多依赖线上渠道,其中传统电商平台(55.0% )、新型电商平台(51.8% )占比突出。中国香港消费者则更倾向线下实体,高端酒楼(50.2% )、连锁店(46.7% )、百年老店(41.4% )、中药店(37.4% )为主要渠道,电商平台占比仅7.2% ,体现出香港消费者较看重线下实体的品质、体验与传统消费场景。

花胶场景渗透对比:内地拓展新场景,香港融入饮食习俗

中国内地的花胶应用场景正从传统的“产后恢复”向“日常滋补”“礼品赠送”等场景延伸。在年轻群体中,即食花胶常作为日常轻养生选择 。而在中国香港,花胶已深度融入本土饮食与习俗,场景成熟且广泛。养生调理(61.0%)为核心需求,节日宴席(44.3%)、家庭日常用餐(40.7% )等场景高频使用,花胶既是彰显品质的宴席食材,也适配日常饮食。面对消费升级趋势,香港部分老字号品牌也推出了即食花胶、小包装产品,以迎合现代便捷化需求。尽管发展路径存在差异,但产后恢复仍是两地共通的重要消费场景,尤其是高端月子中心的花胶渗透率极高 。调研数据显示,每10家高端月子中心,有9家提供花胶月子餐【2】。

孕妇花胶渗透率对比:香港显著高于内地

中国香港孕产妇的花胶渗透率显著高于内地,主要受文化、经济及市场成熟度影响,花胶已成为香港地区母婴健康保障的社会共识。数据显示,10个香港孕妇,有8个吃花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香港孕产场景花胶市场的渗透率已接近饱和,未来增长可能来自即食花胶等便捷产品。中国内地的孕产场景花胶市场潜力较大,但需解决消费者教育及行业规范问题。

来源:艾媒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