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当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10:55 3

摘要:风尚,是流淌于社会肌体深处的精神血脉,是时代脉搏最真切的跳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与塑造,关乎政治生态清朗、民族精神振奋、社会价值凝聚,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德行操守,这不仅是个人自我修养的

风尚,是流淌于社会肌体深处的精神血脉,是时代脉搏最真切的跳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与塑造,关乎政治生态清朗、民族精神振奋、社会价值凝聚,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德行操守,这不仅是个人自我修养的境界要求,更是凝聚民心、团结奋进的深沉力量,具有强大的社会示范与辐射效应。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对于国家、民族,乃至每一名党员、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理应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之光、信念之光,成为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灯塔。领导干部在思想价值层面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信得深,带动全社会高举旗帜、团结奋进,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深化理论武装,做伟大思想的践行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领导干部当以头雁之姿勇擎思想火炬,唯有率先深悟笃行,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立起更高标杆,方能引领“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要做好真理的传薪人,善抓善管善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又科学掌握运用传播规律,善用鲜活话语与生动实践,将伟大思想的精髓要义化为润物春雨,浸染干部群众的心田,以真情实感浇灌思想认同,以透彻说理凝聚信仰共识,让真理之光汇聚千灯共燃,照亮民族复兴征程。

坚定文化自信,做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为中华民族砥砺奋进、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各种观念相互碰撞。领导干部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更要发挥好示范作用,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克己修身”的价值追求等宝贵财富,与时俱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践行核心价值,做知行合一的示范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观培育是心灵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当前,一些与核心价值观相悖的错误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仍有一定市场。领导干部的言行品性,直接关系党风、政风、民风能否保持向上向善向好。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讲文明、讲诚信、讲廉耻,能起到风行草偃的正向效应,能使全社会更好地抵制不良风气,激发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领导干部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让崇德向善成为时代强音。

展现实干担当、拼搏奋斗的昂扬姿态。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唯有用实干定义时间,用奋斗诠释使命,才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光。当前,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履职尽责,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担当作为。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弱化,“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还有的热衷于“短平快”的显性政绩,对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作敷衍应付。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领头羊”,必须恪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秉持为民情怀,胸怀全局谋发展,守正创新求突破,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拼搏奋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弘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的作风绝非个人小节,而是影响社会风尚的“风向标”。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如噬骨之蚁,无形中撕裂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若沉溺于觥筹交错、追逐奢华享受,如何赢得群众真心拥护?唯有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方能在破除歪风邪气的攻坚战持久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身作则,就要从细微处做起,管住“嘴”,杜绝违规吃喝;管住“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以自身之正彰显党风政风之正,以党风政风之正带动社风民风向好。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勇于向虚功开刀,少些纸上谈兵,多些身体力行;少些繁文缛节,多些马上就办;少些高高在上,多些扑下身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树立崇德治家、廉洁齐家的风尚标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领导干部的家风,既关系自己的家庭,又关系党风政风。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自身做起,从家庭严起,用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生态”。治家,当以“德馨”滋养门楣。领导干部在家庭中孝敬长辈、和睦亲邻、教子以义,则如春风化雨,使德行成为家庭血脉中最深厚的基因。反之,若家风不正,纵容亲属恃权而骄、言行失范,则会有家门失守之祸。齐家,须以“公私”划定界限。领导干部要立好家规、管好家人,坚决杜绝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配偶、子女及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警惕“家庭后院”沦为“寻租后门”。对家人和亲属提出的非分之请,要敢于说不,善于说理,秉持“公烛之下,不展家书”的凛然正气,以好的家规家风感召千万家庭,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起。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要有敬畏之心、越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明是社会风尚的重要维度。领导干部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等方面必须带好头、尽好责,让良好风尚生根发芽、蔚然成风。

在修身律己、遵规守纪上树立典范。能否做到洁身自好、廉洁自律,是干部群众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尺度。身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环境中,领导干部要想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抵腐定力,就必须在深入学习、严格遵守纪律规矩上下“绣花功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警惕“小节无害”的麻痹,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身正影直,方能率众而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成为“样板间”,禁止别人触碰的,自己率先筑起“防火墙”,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一级带动一级,形成上行下效、上率下行的良好局面。

在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上作出示范。“领导”二字本身就有监督管理的内涵。领导干部在做到自身清、自身正、自身硬的同时,更要切实担负起所肩负的管党治党责任。“责任”二字,重若千钧。管理松一寸,队伍散一尺,管班子要严,带队伍必硬。领导干部须切实承担起日常教育之责、监督提醒之责、完善制度之责、监管督促之责、推动整改之责,常敲警钟、勤扯袖子,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眼里不容沙”的敏锐早提醒、早纠正;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惩戒,绝不容许“破窗效应”。领导干部只有把主体责任落实落细落到位,才能守护制度权威,守护队伍纯洁,守护事业根基,让清风正气充盈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行业。

在传播廉韵、以文化人上当好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领导干部执公器而领风尚,理应成为传播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先行者。传播廉洁因子,须以“好声音”引领“舆论场”。在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中,领导干部不能当“沉默者”,对抹黑党的领导、诋毁反腐败斗争的言论要坚决斗争,要善于运用新媒体,讲清崇廉拒腐的深刻内涵,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开展廉洁教育,须以“精准滴灌”直抵人心。要善于分析总结所在行业、领域、系统的特征,注重区分不同层级、岗位、年龄党员干部的情况,开展个性化、差别化教育,特别是要抓住入职、入党、提拔等关键节点,量身定制、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弘扬新时代廉洁文化,须在润物无声中固本培元。坚持示范引领和警示震慑相结合,既注重深挖古圣先贤、革命先烈、时代楷模的清廉事迹,又及时剖析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以优秀作品、多元方式、沉浸体验教育人、感染人,推动廉润人心、化风成俗。将廉洁元素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让廉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