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如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牧区畜牧良种补贴、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粮改饲等政策项目,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2025年上半年以来肉牛养殖开始触底反弹,6月份活牛平均价格27.20元/公斤,同比上涨了7.94
经历2023-2024年市场调整期后,我国肉牛产业已触底反弹,当前市场运行趋于稳定,养殖生产整体进入盈利区间,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如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牧区畜牧良种补贴、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粮改饲等政策项目,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2025年上半年以来肉牛养殖开始触底反弹,6月份活牛平均价格27.20元/公斤,同比上涨了7.94%,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借着肉牛发展的“东风”,安徽众赢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乘风而起,场长刘敏浩对防疫工作和饲料成本保持高度专注,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
牧场介绍
安徽众赢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牧场
安徽众赢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牧场建于2019年,养殖厂区约一万八千平方米,草料棚约六千平方。牧场先后被评为宿州市示范牧场,安徽省省级示范牧场。养殖品种是西门塔尔杂交肉牛,引进地内蒙古通辽,目前牧场存栏700头肉牛,经济效益按照目前行情头均利润在6000元左右。
科班出身:偶然与牛结缘
刘敏浩是畜牧兽医专业出身,毕业后一直从事猪板块相关工作,他当过技术场长,也干过技术总监,还负责过某集团华东区猪托管业务。2018年非洲猪瘟对整个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他不得不告别养猪行业。
离开养猪行业以后,刘敏浩一度陷入迷茫,几番思索过后,他决定继续从事与畜牧方面相关的工作。
“一次偶然机会,我结识了正在建设牛场的现合伙人,他是做物流行业的,在几次聊天过程中,觉得挺合得来,我也加入进来一起创业做牧场,从此与牛结缘。”刘敏浩说到。
养牛方面,刘敏浩几乎是从头学起,从了解疾病到预防疾病,从普通饲料到精粗饲料科学配比,日复一日,逐步成长为对疾病和饲料有一定独特认知的养牛人。
疾病预防 牛健康是基础
牛场疾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调配好各阶段牛群日粮结构,把控好日粮霉变问题,把好牛场环境卫生关,定期做消毒杀菌、杀虫工作,才能减少疾病发生。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我认为两种疾病需要特别关注,一是口蹄疫,二是结节病,这两种传染病在短期内可在牛群快速传播。”刘敏浩指出,烈性传染病主要靠防,打疫苗是防控的关键,口蹄疫目前国内是O、A两种主发,春、冬季高发。
买牛回来第一时间把口蹄疫苗(OA两价苗)打上,间隔21天再免疫一次,间隔5-6个月再做一次加强免疫,育肥牛从入栏到出售要打三次口蹄疫疫苗,结节病苗于入栏后与口蹄疫间隔一周做。
“针对牛结节病预防,注射疫苗我选择的山羊痘疫苗,后尾根皮内注射,10头份/头牛,一年注射一次。”刘敏浩认为,还需要控制牛呼吸道疾病。病原有牛支原体、巴士杆菌、肺炎球菌等,牛群入栏后黄芪多糖、板青颗粒、复合维生素饮水,麻杏石甘散、包被替米考星、卡巴匹林钙拌料连用一周。
节本增效 选对饲料是关键
饲料和牛苗成本是整个养牛过程中的两大主要成本,也是影响牛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其中饲料是肉牛养殖中占比最高的部分,能达到70%以上。刚开始,刘敏浩对于养牛选用什么饲料,如何设计配方等知识很薄弱,在这方面走了不少弯路。
“我第一批牛是从张北市场购入的,入栏体重350斤左右,买了81头,伤亡11头,养了14个月,出栏平均体重1150斤,平均月增重57斤多。”刘敏浩表示,自己对出栏结果很不满意,这批牛没有赚到钱,这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后来经熟人介绍去了内蒙古通辽去买牛,总结第一批牛育肥失败的经验后,他决定找一家专业性强的饲料公司合作,通过网络认识到了泽牧久远。泽牧久远经常线上为养殖户解答疑难问题,是一家专业做草食动物饲料的公司,刘敏浩意识到,这就是自己需要的合作伙伴。
通过业务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沟通,刘敏浩了解了泽牧久远的“两料三方四步育肥法”,正适合专业从事育肥牛养殖的牧场,方案从精料配比、育肥牛分阶段饲喂、各精粗比例上阐述,可以让养殖户清晰的知道哪个阶段该如何配料,各个阶段的TMR日粮配方,全程会有服务人员根据牧场提供的原料信息来设计配方。2022年出栏一批育肥牛,买来这批牛入栏体重570斤左右,价格12250元(包含运费、经济费),10个月出栏平均体重1490斤,平均月增重92斤,出栏价格是18.45元/斤,饲养成本、人工、水电等费用约8500元,牛均利润约6500元。“对于这个结果我很满意!”刘敏浩表示,泽牧久远的“两料三方四步育肥法”非常好,在牧场一直延续至今。
未来目标:建立核心品牌
品种、管理、营养、防疫、环境五大要素是影响和制约养牛业发展的关键。刘敏浩认为,消费降级、肉牛产能过剩、供需平衡打破等因素导致肉牛价格一降再降,养殖场面临亏损;此外,大量人群挤入养牛业,出栏集中,造成肉牛销售难。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淘汰一部分养牛群体,发展壮大一部分群体。养殖业需要精打细算,从管理上要成绩。
“生猪板块、蛋鸡板块已经相当成熟,相对来说肉牛拥有更多的突破空间。”刘敏浩指出,成本可以通过“精准投喂”、本地采购原料等方式来解决。而食品安全、瘦肉精问题则需要行业解决。
未来,刘敏浩想把牛场扩群到5000头规模,产销一体化。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和日常管理水平,从而达到牛场降本增效的目标,联动肉牛屠宰,做深加工,建立自己的品牌牛肉,进军长三角。
肉牛前途光明 未来可期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下,肉牛养殖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养殖户会更加注重品种的选择和改良,发展差异化养殖,提高牛肉的品质和附加值。同时,产业链将不断延伸,加强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
“肉牛产业纾困”入列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托底为行业注入强心剂;规模化养殖提速与技术升级,正破解散户抗风险短板;品种改良与品牌打造,更在进口肉围堵中撕开差异化口子。政策红利、产业升级与市场智慧的合力,必将促进肉牛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肉牛微看
来源:泽牧久远预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