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2月,抗疫最艰难的时刻,一批598箱的防疫口罩在云南大理被截留。其中有30箱,是发往重庆和黄石癌症患者的术后防护用品。在那个寒冷的早春,一群最脆弱的人等待的救命防护,消失在了大理政府的仓库里。五年后的2025年8月14日,云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为口罩事
苍山洱海旁,一批口罩的旅程撕开了一位“环保明星”州长的画皮。
2020年2月,抗疫最艰难的时刻,一批598箱的防疫口罩在云南大理被截留。其中有30箱,是发往重庆和黄石癌症患者的术后防护用品。在那个寒冷的早春,一群最脆弱的人等待的救命防护,消失在了大理政府的仓库里。
五年后的2025年8月14日,云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为口罩事件主人公之一画上句号:大理州原州长杨健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涉嫌受贿罪、行贿罪移送司法。
这位曾誓言“治不好洱海愧对百姓”的环保主官,最终被发现在老家猪圈里埋藏了“18公斤金条”。
一、口罩迷踪
2020年初春,疫情席卷中国。各地防疫物资异常紧缺,每一只口罩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2月初,一批发自云南边境的防疫物资正通过大理发往重庆和湖北黄石。
然而,这批物资的命运在大理发生了转折。
大理市卫健局发出了一纸“依法征用”通知,598箱口罩被扣押在仓库。这并非普通物资——其中有30箱明确标注为“癌症患者术后防护用品”。
当记者追问时,当地官员的回应冰冷而强硬:“按照地方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相关工作规定,物资由大理市应急征用。”
二、权力傲慢
在这场引发全国公愤的截留事件中,时任大理州长杨健的身影若隐若现。
调查显示,他虽未直接签字批准征用,但在关键的危机处理会议上,默许了“地方优先”原则。这位从滇西农家走出的白族干部,此刻与百姓的距离已经遥不可及。
更讽刺的是,就在口罩事件发生前的2019年,杨健还因洱海保护不力被云南省纪委监委诫勉问责。当时洱海流域19%的水质监测点已降为Ⅳ类,湖滨带生态功能退化40%。环保口号成了生态谎言。
三、 二次问责
口罩事件引起全国关注、中央震怒。
国务院督查组直接介入,最终处理结果却令人玩味:大理市委书记被免职,市长被撤职,而作为州长的杨健,仅仅受到“诫勉处理”。
这已是他一年多来第二次被诫勉问责。
轻轻落下的板子,反而催生了他“退休即安全”的错觉。2020年转岗云南省人大后,杨健的权力变现进入加速期。
四、腐败升级
离开大理前,杨健完成了一系列权力套现操作。
他为房地产商违规变更洱海保护区土地性质,单笔收贿达千万;通过亲属代持煤矿股份获取巨额分红;甚至向上行贿,编织省级保护网。
最令人咋舌的是,坊间流传及媒体爆料:这位正厅级干部将受贿款置换为“18公斤金条”,埋入鹤庆老家的猪圈下;借侄儿名义购置三亚海景别墅,活脱脱一副旧社会地主老财的做派。
他在日记里写下的“为苍山洱海奋斗终身”,在黄金面前苍白无力。
五、 地头蛇王国
杨健案最令人心惊的是他在大理官场深耕35年建立的腐败网络。
从1985年剑川县委宣传部的年轻科员,到2016年当上大理州长,杨健用几个五年搭建起自己的“独立王国”。
1987-1993年在州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的6年,他摸清人事任免规则,为日后“任人唯亲”打下基础;1997-2004年任外事办主任和接待处处长期间,把“项目对接”“迎来送往”变成利益输送通道;主政祥云县和大理市期间,土地审批、地产开发、城市建设成了他的私人摇钱树。
他带领下的官场生态令人触目惊心:同案追责,口罩事件中被免职的大理市委书记高志宏2022年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系统溃败,2020-2025年间大理州多名领导干部被查处,国土、规划、金融等关键部门全线失守。
他的同僚也前腐后继,两任州委书记陈坚(2022年双开)、梁志敏(2024年主动投案)相继落马。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
当杨健在留置室写忏悔书时,大理古城的游客正排队购买印着“洱海清·大理兴”的文创口罩。当年被他轻慢的口罩与洱海,最终成为钉死他权力野心的两道铡刀。
那些埋在地下的金条,终究没能照亮他退休后的安逸晚年,反而成了葬送他政治生命的陪葬品。
滇西高原的秋风吹过苍山洱海,仿佛在诉说一个朴素真理:所有践踏公益的权力,终将被人民钉在耻辱柱上。
如今的大理古城,游客如织,洱海波光粼粼。
小店裡“洱海清·大理兴”的文创口罩成为热销产品,年轻人举着印有这行标语的口罩在洱海边自拍。他们或许不知道,这六个字背后,曾有一个干部“从环保明星到生态蛀虫”的堕落轨迹。
猪圈里的18公斤金条已经挖出,但埋藏在地下的腐败土壤,还需要更彻底的清除!
来源:许晓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