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在四线滨海城市打拼的中年理工男,白天在私企对着数据报表,晚上坐在书桌前写励志文字,我太懂这种“手里的伞被风吹走”的慌张。
最近收到不少读者留言,说人到中年撞上职场寒流,要么被优化,要么像我一样遭遇降薪。
作为一个在四线滨海城市打拼的中年理工男,白天在私企对着数据报表,晚上坐在书桌前写励志文字,我太懂这种“手里的伞被风吹走”的慌张。
但越慌越要清醒:成年人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造的。
很多人觉得创业离打工人很远,其实创业的本质,就是“主动对人生负责”。
我刚工作那会,总想着“把份内事做好就行”,直到三年前公司调整,身边几个同事突然被裁,我才明白:
职场里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只做“被动接受任务”的人,早晚会被淘汰。就像海边的礁石,只等着潮水来推,早晚会被浪磨平棱角;
而主动寻找方向的人,哪怕只是每天多学一点新技能,多积累一个行业资源,都是在为自己造梯子。
去年我遭遇降薪时,也曾整夜失眠,算着房贷、孩子的学费,越算越焦虑。后来我试着把焦虑换成行动:
下班后不再刷短视频,而是花两个小时研究新媒体写作;周末别人去海边散步,我泡在图书馆看职场成长类书籍。
一开始很难,累得只想躺平,但每次收到读者说“你的文字给了我力量”,就觉得没白坚持。
其实每个人的困境,都是成长的“筛选器”。我认识一位做外贸的朋友,去年订单减少,他没有抱怨大环境,而是主动学起了直播带货,把样品搬到自己家阳台,对着手机镜头介绍产品。
一开始直播间只有几个人,他对着空气讲了半个月,后来慢慢有了回头客,现在线上订单已经能补上线下的缺口。他说:“没伞的时候,跑起来没用,得自己搭个棚子。”
对我们中年打工人来说,“造梯子”不用多宏大,关键是“主动开始”。如果你也在经历降薪或职场瓶颈,不妨从这两件事做起:
一是把“分内事”做到极致,成为岗位上不可替代的人;二是培养一个“副业技能”,哪怕只是会修图、会写文案,都是未来的加分项。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在公众号发文章时,只有三个读者,都是我的家人。但我没放弃,每周坚持更新,慢慢积累了几千个关注者。
现在回头看,当初降薪带来的恐慌,反而成了我转型的动力。
人生从来不是一条平稳的直线,而是起起落落的海浪。与其害怕潮退,不如学会在浪潮中掌舵。
你今天付出的每一点努力,搭建的每一级梯子,终会带你站到更高的地方。
毕竟,能在困境里坚持下来的人,没有不优秀的——因为你战胜的每一个困难,都是未来的勋章。
来源:金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