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4 15:02 2

摘要: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赏析导航】

汉武帝为求仙道,在长安宫殿前建造了巨大的神明台,其上有铜仙人伸开手掌,捧着玉杯,以接露水,名曰承露盘。据说将这种露水与玉屑同服,可以长生不老。

谁知数百年后,汉朝已成历史,曹操的孙子魏明帝又想起了这个事。竟下令将这个“高二十丈,大十围”的铜人搬到自己的首都洛阳来。据有关记载,搬迁时,承露盘断裂,铜仙人甚至流出了泪水。

又过了几百年,李贺因病辞官,由长安返回洛阳家乡,抚今思昔,不觉一阵悲凉,于是写下这首诗作。

武帝刘郎

一代雄杰

《秋风辞》起

飒飒悲声

免不了

茂陵衰草瑟瑟

夜闻嘶嘶马鸣

画栏旁桂树飘香

三十六宫

却只剩苔藓青青

当年梦想成仙

建造承露铜人

腾云驾鹤未果

后人还想秉承

明帝敕魏官

牵车徙铜人

酸风射眸子

踟蹰出东门

可怜铜仙人,

屹立数百载

莫名一纸令

奔波万里程

天上的月亮

汉时就依依相随

人间万象

却早已面目全非

遥想武帝虔诚

铜人不禁动情

眼泪潸然而下

竟成滚滚铅水

咸阳路边

兰草枯萎凋零

秋风助力

摇曳致意不停

苍天有情

也会因此衰老

此番情景

怎不令人悲吟

辚辚车马

独自走向荒凉

渭城渐远

渭水涛声难闻

月亮高挂

凄凄为其送行

苍茫大地

投下巨大身影

——凭古吊今的作品,多是站在时空的维度,臧否得失,评判是非。李贺此作,却是罕见地站在被迁徙的金铜仙人的角度,通过情真意切的刻画,表达出历史的兴亡之感。

汉武帝威武一生,死后纵然魂魄不舍,骑马夜入宫门,而今安在哉?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桂树一样散发芬芳,曾经辉煌的三十六宫,现在只剩苔藓纵横,一片青碧。

为求长生不老而设置的承露仙人,也被迫迁徙,去服务新的主人。

走笔至此,开始李贺特有的缠绵悱恻、神秘莫测的描写。

“东关酸风射眸子。”何为“酸风”?风还是那个风,只不过令人心酸而已。走出长安东门,也就是走出铜人的家门,其依依不舍、含泪欲啼之意难以表述,遂将其归因为“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当初建造铜人时,还是汉朝时期,数百年来,月亮一直未变,而现在也只有它陪伴自己。其他事物早已面目全非,包括当初那么重视自己的汉武帝,现在又到哪里去了呢?念及至此,铜人不禁潸然落泪,犹如铅水滚滚。

《汉晋春秋》有“金狄(铜人)或泣”的记载,而李贺却将之演绎得鲜活生动。

接下来更是写出了令人惊叹的名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兰草四季常青,此刻为何以“衰兰”相称?或许是忧愁所致吧!但纵然衰老枯萎,仍坚持在咸阳道为其送行。

“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突破常人思维,独绝千古。——此情此景,何等忧愁!何等伤悲!倘若苍天有情,也会因此而加速衰老!

此句一出,许多文人墨客都想为之续对,直到宋代石延年对出“月如无恨月常圆”。有人大加赞赏,也有人认为石句“义蕴甚浅,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也”(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再舍不得,金铜仙人也只有携着承露盘走出长安,走向遥远的他乡。

其时,唐朝经安史之乱后,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李贺的父亲已经去世;李贺本人因避父亲名讳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九品小官奉礼郎勉力做了三年,称病辞去。

历史兴亡,家国之叹,身世之悲,汇聚一处,令人感慨万端,叹息不已。

三年后,李贺就去世了,年仅27岁。

天若有情天亦老,谁说不是?

来源:谢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