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人成了智慧的“灯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有的人却仿佛陷在泥潭里,拉着周围人一起沉沦。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年岁渐长,越能感受到身边人的天差地别。
有的人成了智慧的“灯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有的人却仿佛陷在泥潭里,拉着周围人一起沉沦。
乌合之众这本书里有句话,我当时读完在心里敲了三声:“群体没有理性,只有情绪。”
人生在世,最大的愚蠢,就是你明明可以清醒,却选择跟傻瓜同频。
小时候总觉得,朋友多就是“江湖”;成年以后才明白,朋友不在多,关键在于你是否和值得的人共鸣。
鱼找鱼,虾找虾,有人陪你走花路,也有人拉你进草丛。
中年,这两条路分界线尤其明显——没人再管我们是不是合群了,反而要看你是否会做减法,敢于疏远那些消耗你的“小丑”。
职场上,你见过那种天天喝茶闲聊、嘴里没一句正事的“师傅”吗?整天传播负能量,工资低了,领导坏了,同事背后捅刀子了……你只要一多听,立刻变得灰头土脸。
那些只会抱怨的人,好比“下雨天的伞”,看起来能遮风挡雨,其实净让你湿了裤脚。
家庭里也常有这种“共振”:有的人什么都不做,总是在批评和指责,他自己不做改变,却让整个家形成一股冷空气。
有时候,我们明知道这些话有毒,却偏偏还想调解、还想迎合。可最后呢?把自己折腾得遍体鳞伤,结果一点成长都没有。
我特别喜欢一段歌词:“世界很大,人海茫茫,愿你永远不迷失方向。”其实方向感,正是靠你自己选择圈子的能力。
人这一辈子,最怕二件事:一是自我怀疑,二是跟着傻子跑。
就像你正在减肥却被拉去吃夜宵,发誓努力却天天和“混子”兼“躺平宗师”呆一块——久而久之,你习惯了内耗,认同了颓废,自己也慢慢成了乌合之众里的一员。
不少中年人陷入一种“羊群效应”——谁都不敢做异类,连朋友圈都千篇一律发鸡汤,小孩子学钢琴,是因为别家小孩都在学。
而职场会议上,多数人不敢质疑,只会附和领导,最后集体拍脑门做错事。
你不敢坚持自己,反倒随着糊涂人不断滑坡,越滑越远。
有人说,中年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你要放下伪朋友,割舍无谓交往,清空所有消耗情绪的人。
和靠谱的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运。
与智者同行,可以熏陶灵魂;与勤奋者为伴,才能步步高升。
没有谁规定你必须和乌合之众同频——哪怕每天都孤独,但至少灵魂自由。
我有个朋友,原来在公司里是“老好人”,啥话都听,啥人都帮,越帮问题越多。
后来她学会了拒绝,经常对不靠谱的“拉郎配”笑着摇头。
现在她活得轻松自在,还升级成了部门的“主心骨”。
人生最美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人点赞、陪伴,而是能够筛选出值得扎根的良友,把自己变成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写过,“人生最痛的,莫过于同傻子争辩,和小人同行。”
岁月教会我们,幸福从来不是靠取悦别人,而是敢于坚定和聪明的心同频。
回望自己的路,记得和值得共鸣的人前行,不用急着取悦乌合之众,更不要和傻瓜做灵魂的交易。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保持自己的节奏,做清醒的自己,别在乌合之众的小世界迷路。”
中年,愿你学会屏蔽杂音,聚焦能量,安静幸福,不必随波逐流。
余生,愿我们都能遇到能共振的良友,安然自得,四季如歌。
你还会和傻瓜共振吗?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