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现在不愿结婚的年轻人,为了完成长辈安排的任务,发展出新型的婚姻模式。
大家好,我是奕见。
结婚搭子,听过吗?
这是现在不愿结婚的年轻人,为了完成长辈安排的任务,发展出新型的婚姻模式。
夫妻双方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只在节假日、家庭聚会时,扮演好夫妻的角色即可。
听起来很荒唐,却是真实存在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催婚几乎是每个成年人的必经之路。
亲戚朋友一见面就问你什么时候结婚,父母时不时给你安排相亲对象,生怕你一辈子孤独终老。
有网友表示,已经快要成功被逼抑郁了,在别的事情上面情绪都挺稳定的,但是一提起相亲,就会变成易燃易爆体质。
也有的人被逼到晚上睡觉做噩梦。
梦见相亲、梦见新婚对象骚扰闺蜜,梦见各种不幸......
恐婚情绪引发的噩梦,不仅不被家人理解,还被解读为自私、不想尽家庭责任。
有的人一眼看穿长辈的目的。
催婚只是第一步,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催生。
只要你结了婚,生了小孩,把正常人一辈子要吃的苦都吃了,他们就可以安心了。
虽然也不知道他们安的什么心......
也有人现身说法:只要熬过30岁就好了!
毕竟过了30岁,你就变成了长辈眼中被挑剩的、没人要的,催也没用,干脆就不催了。
又或者一直相亲,一直不合适,让父母投降、放弃催婚。
为了应对父母的高强度催婚,结婚搭子便产生了。
结婚搭子听起来很新奇吧,有人跟老公在同一张床上都睡两年了,还是不熟。
虽然可以应付父母的催婚,但存在风险的。
婚前不了解搭子的人品,无法保证对方在婚后会不会欠债、赌博。
婚后但凡对方做了什么事,作为配偶都要分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
比如,有好多人婚后发现对方欠债的,原以为是找个婚姻搭子,没想到找的是恶魔。
所以找了结婚搭子,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而且,长辈既然能催婚,下一步就会催生。
你选择了跟搭子结婚,那你会跟搭子生娃吗?
如果最终要跟结婚搭子一起生个小孩的话,那还不如一开始就自己积极找对象。
当然,到了适婚年龄,也有人选择积极应对。
30岁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年龄分界线,有网友表示:即将30岁了,意识到自己不会不结婚,于是开始积极找对象。
与其被逼着去相亲,不如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有人自己想找,条件也不错,因为圈子小等原因就是找不到,被家里催得快崩溃的。
这种情况,建议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认识更多的人,扩大人群基数,提高脱单的成功率。
也可以主动联系身边的热心社牛人士。
每个人的身边总会有一个善于组织活动的社牛,他们的人脉很广,直接跟他传达自己要找对象的事情。
给出自己喜欢的人群画像,或者自己不喜欢哪种人。
一有合适的,这类热心朋友第一个就能想到你。
我有挺多朋友就是这样找到对象的。
找对象其实不难,最怕的是不想找。
现在恐婚恐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短视频刷多了。
这几年,网络上越来越多人宣扬婚姻的负担和养育的折磨。
利用一些极端的婚姻和育儿案例,来让观众产生恐惧感。
短视频的本质,是要在短时间内刺激观众的情绪,这样观众才会停留,平台才会给流量。
当你专心地看完了一条充满负能量的视频,你对婚姻的看法就会开始变得消极。
平台从视频的完播率上面推算出:你喜欢这类型的内容,就会给你推更多类似的内容。
于是,你能接触到关于婚姻的负能量信息和案例就越来越多,你开始觉得网上婚姻幸福的案例全是剧本,没一个是真的,至此,婚姻不幸的信息茧房就此形成。
有些博主为了流量、为了博眼球去传递负能量,毫无下限,把网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他们应该被整治!
我甚至怀疑,这些恐婚恐育的视频背后,对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否存在间谍行为呢?
真是细思极恐......
年轻人是否结婚、是否生育,都是个人自由,但愿你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不要为了应付长辈、更不要单纯受短视频的影响。
最后祝大家都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来源:奕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