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叩响时代之门——"书声励志·文脉传薪"主题展演,以书为媒、以乐为桥,这场由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指导,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乐清市图书馆联合多所院校与社会团体共同打造的乐读文化历史立体书,不仅是对
SOCIAL PRACTICE
“乐读”呈献
烽火岁月的立体书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主题展演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叩响时代之门——"书声励志·文脉传薪"主题展演,以书为媒、以乐为桥,这场由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指导,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乐清市图书馆联合多所院校与社会团体共同打造的乐读文化历史立体书,不仅是对民族苦难与辉煌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以“乐读”为载体的红色基因唤醒计划。
烽烟起
这场以"烽烟起·抗争·坚守·胜利"为经纬的纪念晚会,如同一部立体的历史交响诗,将民族记忆的碎片熔铸成精神的丰碑。展演在乐清人民广播电台FM99.5主持人陈振中与邵沁一同学的沉稳声线中拉开帷幕。从《烽烟之上,我们记得》的声浪中,历史的温度穿透时空,在南舒格等人的朗诵里,山河破碎的痛感与全民觉醒交织成时代的序章;当林瑞余老师的二胡奏响《战马奔腾》,铁血抗争的嘶鸣仿佛穿越烽烟,弦音里奔涌着中华民族不屈的魂魄。
《木兰辞》的群诵与《黄继光》课本剧里,黄彩萍等与林隽镐等少年隔空对话,巾帼的柔肩与少年的热血共同托起"坚守"的重量——前者以千年典籍中的家国情怀为底色,后者用青春演绎的牺牲精神作注脚,诠释着民族精神代际传承的永恒命题。
抗争
在《不屈的乐章》中,林挺老师的钢琴声与陈娅姿等人的歌声完美融合,将黑暗中的抗争化为流动的音符,家国情怀在旋律中获得新的生命。
当陶笛的清亮音色划破时空,杨涵铭、卢奕锦等少年执笛而立,《保卫黄河》的激昂旋律如历史长河的涟漪,在陶土孔洞间奔涌出全民抗战的澎湃热浪;转瞬《歌唱祖国》的悠扬尾音里,笛声又化作新中国的曙光,将胜利的喜悦与对未来的希冀编织成光明的经纬。
未及余音散尽,沈宣林领队的陈式太极剑,在闻毅、金晓微胜等人的招式间,将"劲骨擎烽"四字化作具象;既见太极的阴阳转换,又显抗争的坚韧气魄。民族的韧性透过剑招清晰传递,这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精神的传承。
坚守
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也以“精忠报国”为信念,奔赴疆场。乐清老干部老年大学银雁悦读社的张一人、戴亦霖等以最朴素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历史现场。
当徐赛珠等人的电吹管奏响《英雄赞歌》,当陈衡龙的陶音与邓敬儒的朗诵共吟《血色丰碑》,那些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英烈名字,通过艺术的形式获得永恒的回响。
胜利
葫芦丝齐奏《红太阳照边疆》与《永远记住这一天》,将胜利的喜悦与历史的重量交织成光明的图景。
最终,乐清市朗诵艺术学会的《不朽的军魂》为晚会画上句点,抗争的烽烟、坚守的热血、胜利的荣光,皆化作指引复兴的星火。
此外,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乐清市图书馆一楼大厅(8月15日-29日)举办“中共乐清党史文献资料图文展”,通过128张珍贵图片,分“革命斗争篇”(1938年起乐清革命历史)与“新中国篇”(党的领导下乐清发展成就)两大板块,带您回溯红色历史,感受乐清从烽火岁月到繁荣新篇的变迁。展览旨在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市民以更昂扬姿态迈入现代化新征程。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