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课程以“红色空间中的精神建构”为主题主线,选取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地等11处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精神高地,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出发,结合关键文献、人物故事与纪念馆陈列内容,通过影像资料与讲解资源,系统讲授党的理想信
百年奋斗的征途
留下了无数镌刻历史的地理坐标
也沉淀出一批映照初心的精神高地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
从南湖红船出发
历经井冈山斗争、长征路上的生死抉择
延安十三年筚路蓝缕、直至西柏坡走向全国胜利
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建设史与精神成长史
《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要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
加强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
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背景下
如何将静态的纪念馆转化为生动的育人课堂
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青年群体可接受
可理解、可传播的精神力量
已成为面向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期微学习推出“红色纪念地研学课程”系列
包括两门重点课程:
《走进精神圣地 触碰初心跃动的力量》
《走进红色纪念馆 触摸党史跳动的脉搏》
课程聚焦党的重要历史转折点
精神建构阶段与理论形成关键节点
依托革命纪念馆、旧址、教育基地等核心场域
重建“空间中的党史学习路径”
引导学习者在实境感中锤炼党性、坚定信仰、汲取力量
01
走进精神圣地
本课程以“红色空间中的精神建构”为主题主线,选取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地等11处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精神高地,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出发,结合关键文献、人物故事与纪念馆陈列内容,通过影像资料与讲解资源,系统讲授党的理想信念是如何形成、坚持并不断发展壮大的。
核心内容包括:
从长征出发地于都到遵义会议,理解“生死抉择中的政治成熟”;
在延安杨家岭旧址,解读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与群众路线”的奠基过程;
在西柏坡纪念馆与香山双清别墅,复盘“赶考精神”如何诞生于胜利前夜;
在大包干纪念馆与脱贫攻坚展示馆,理解红色精神与当代发展实践的内在逻辑延续。
在延安杨家岭旧址,解读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与群众路线”的奠基过程;
在西柏坡纪念馆与香山双清别墅,复盘“赶考精神”如何诞生于胜利前夜;
在大包干纪念馆与脱贫攻坚展示馆,理解红色精神与当代发展实践的内在逻辑延续。
02
走进红色纪念馆
本课程以“纪念馆中的理论史与组织史”为线索,聚焦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起点、党的早期组织体系的构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的实践、群众路线的提出与落实等关键内容,选取陈望道旧居、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9个典型红色纪念地,通过实地画面+文献讲读+历史回溯的方式,全面梳理党的发展轨迹与组织生态。
课程亮点包括:
在陈望道旧居,追溯中国共产党早期信仰构建的源头;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还原党的一大闭幕与红船精神的根脉;
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再现毛泽东对军事战略方向的首次重大调整;
在井冈山、古田、瑞金、照金,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逐步形成并壮大为全国性的力量体系。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