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苏星颜”虚假摆拍卖惨怎么回事?他会摸黑外卖员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6 09:01 2

摘要:网红“苏星颜”(真实姓名杨某)的虚假摆拍卖惨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利用公众同情心进行流量牟利的网络骗局。根据警方通报及多家媒体报道 ,杨某自2025年6月起,以“苏星颜努力中”“小颜拼搏中”等账号发布数十条视频,身穿外卖骑手工服哭诉“凌晨四点送外卖”“一个差评一天

网红“苏星颜”(真实姓名杨某)的虚假摆拍卖惨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利用公众同情心进行流量牟利的网络骗局。根据警方通报及多家媒体报道 ,杨某自2025年6月起,以“苏星颜努力中”“小颜拼搏中”等账号发布数十条视频,身穿外卖骑手工服哭诉“凌晨四点送外卖”“一个差评一天白干”等悲惨经历,甚至声称“送12小时外卖才能赚到200元”,引发大量网民同情与关注。

然而经核查,其真实身份为2025年3月24日注册的兼职骑手,截至8月仅上线3天、累计完成10单配送任务,且大部分时间无跑单记录。

事件核心脉络

1. 虚假摆拍与流量收割
杨某通过虚构“暴雨送餐被差评”“离职被罚1500元”“带生病孩子送外卖”等情节,刻意营造外卖行业“高强度、低收入、无保障”的假象 。其视频最高获得超千万播放量,随后以“99元面膜附赠短视频课程”为诱饵,诱导网友添加私域账号购买课程,形成“卖惨吸粉—引流变现”的完整链条 。

警方揭露,此类操作实为“三步走套路”:先编造悲惨故事博眼球,再发布“爆款复盘”视频巩固人设,最终通过卖课实现商业转化 。
2. 法律后果与平台治理
公安机关认定杨某的行为严重损害外卖骑手形象、扰乱网络秩序,已对其处以行政处罚。美团平台亦配合调查,自2024年以来已向监管部门报送30余起类似案件线索,相关账号负责人及MCN机构均被追责 。目前,杨某的多个账号已被封禁,但仍有小号试图继续摆拍。


是否抹黑外卖员?

答案是肯定的。杨某的行为对骑手群体造成三重伤害:

- 形象污名化:其虚构的“差评毁一天”“平台压榨”等内容,与真实行业生态严重不符。据美团数据,2025年骑手平均月收入达6800元,差评率仅占0.3%,且平台设有申诉机制 。此类虚假叙事易使公众误判行业生存状态,加剧对骑手群体的刻板印象。
- 情绪对立化:视频中刻意渲染“底层挣扎”与“社会不公”,挑动公众对平台及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引发“打工人 vs 资本”的二元对立讨论。

这种情绪化传播模糊了真实问题(如劳动保障)的解决路径,反而可能损害骑手权益。
- 信任透支化:当公众发现同情被消费后,真正需要帮助的骑手可能面临信任危机。例如,2025年7月某骑手因暴雨送餐受伤求助时,评论区出现“又是摆拍”的质疑声。

深层警示

该事件折射出网络内容生态的多重隐患:

1. 算法助推与监管滞后:杨某的视频因高情绪共鸣被平台算法推流,而平台审核机制未能及时识别虚假内容。直至其账号被举报超2000次后,才触发人工复核流程。


2. 流量经济下的道德失范:杨某并非孤例,2025年以来已有“陌林努力中”“红孩儿.命硬”等多个账号采用类似套路,形成职业化“摆拍产业链”,部分团队月获利超10万元。
3. 公众认知的脆弱性:调查显示,62%的观众承认“看到卖惨视频会主动转发”,但仅38%会核实信息真实性。这种“情感先行”的传播逻辑,为虚假内容提供了生存土壤。

如何避免类似骗局?

- 平台责任:加强对职业摆拍账号的识别,例如通过骑手跑单数据接口验证视频真实性 ;对“卖惨类”内容设置流量限制。


- 公众意识:面对高情绪内容时,可通过“三问法”初步判断:发布者是否有真实从业经历?内容是否符合行业常识?是否存在诱导消费行为?
- 法律威慑:建议将此类虚假摆拍纳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重点打击范围,对屡犯者实施行业禁入 。

杨某事件的本质,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苦难生意”。它提醒我们:在同情弱者的同时,更需保持理性判断,避免让善良成为流量镰刀下的牺牲品。正如警方警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为博流量无下限的恶意摆拍不可取” 。

来源:辰东小晨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