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4日,上海展览中心少儿馆内,晨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稚气未脱的孩子们身上,他们簇拥着一位身着英伦风服饰的少女——20岁的谢安安。她身旁屏幕上正播放着斯坦福大学教授薛人望的远程问候。这里,是《达尔文密码:认识我们的身体》新书分享会的现场。这场由复旦
达
尔
文
密
码
2025年8月14日,上海展览中心少儿馆内,晨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稚气未脱的孩子们身上,他们簇拥着一位身着英伦风服饰的少女——20岁的谢安安。她身旁屏幕上正播放着斯坦福大学教授薛人望的远程问候。这里,是《达尔文密码:认识我们的身体》新书分享会的现场。这场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主办的《达尔文密码:认识我们的身体》新书分享会,将深奥的演化论化作童声笑语中的科学启蒙。
活动主持人、上海广播电视台阳阳的开场白带着感慨:“安安像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而她手中的书是一部科学杰作。”薛人望教授虽因返美未能亲临,仍通过视频送来寄语。这位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研究生命科学逾半个世纪,自1980年代起便归国提携后学。“我欣喜地看到中国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炽热追求,”薛教授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而这本《达尔文密码:认识我们的身体》,正是我们共同轨迹的结晶。”
谢安安缓步上台,腼腆中透着自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系在读的她,七年前初遇薛教授时,年仅13岁。“那时她年岁尚小,却已展露对知识的渴求,”薛教授回忆道。更令人惊叹的是,谢安安自幼痴迷艺术,画风灵动。两年前,她赴美留学,与薛教授在线上“琢磨如何将深奥科学以趣味方式呈现给孩子们”。于是,这本由复旦大学出版社6月推出的《达尔文密码:认识我们的身体》诞生了——它以达尔文演化论为轴,用漫画解构生命奥秘。
谢安安的30分钟演讲,是一场科学与艺术的共舞。她语调从容、思路清晰,操控PPT将演讲内容徐徐展开:第一章,达尔文的环球之旅。1830年代,年轻的达尔文乘“小猎犬号”环游世界,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目睹地雀喙形的变迁——吃仙人掌的喙厚实,捕虫的喙尖利。“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谢安安以漫画还原场景,台下孩子们屏息凝神。她接着讲起英国工业革命时的“蛾子变色记”:灰蒙蒙的工厂背景下,黑色蛾子幸存,白色惨遭淘汰。“这不是冰冷公式,而是有温度的故事,”她微笑着娓娓道来。
互动环节掀高潮。“猜猜这些是哪种作物的祖先!”屏幕上闪过奇异图像:一颗内部自有区域划分的“西瓜”、两半切面籽多肉少的“香蕉”、几株狗尾草般的“玉米”……谢安安揭秘:“人类选育让它们蜕变——西瓜去籽、香蕉无核,玉米从野草成为主粮。”笑声中,她转入遗传奥秘: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基因显隐之谜。PPT展示人类与小鼠基因组的98%同源性,“16亿年前,我们和水果是一家,”她以漫画染色体图解演化分叉。
谢安安与参与互动的小朋友
谢安安以自绘漫画剖析人类双足行走的代价:难产、背痛,甚至月经周期的“生存悖论”。“为什么流血吸引捕食者却依然存在?”她引达尔文医学解释:骨盆变窄、脑容量增大,是演化的妥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趣味提问引出基因突变与选择话题,节俭基因假说更发人深省——南岛人靠高效吸收养分漂流大洋、开疆拓土,后代却易患糖尿病。“演化从未停止,我们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未来的创造者,”她引用书中文句,话音未落,一位书迷小姐姐献上花束,全场掌声雷动。
谢安安与书迷合影
演讲尾声,薛教授的PPT寄语投影而出:“亿万年来,生命线从未中断……每个存在都是小小奇迹。”谢安安以此收束,谈及文化模因的演化——从网络梗图到人工智能。“AI预测犯罪、机器人看护病人,未来已来。”
谢安安在台下演示作画过程
谢安安为书迷签名
科学与艺术,在此刻共生共长。恰如书中所言:演化是永不停息的邀请函。谢安安以理性之思与感性之笔,让达尔文的密码不再尘封于典籍,而化作孩子们手中和心中的星光。
本期编辑 | 宣传策划部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