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曝不到半年,蔡浩宇带队研发的新作《群星低语(Whispers from the Star)》在今天(8月15日)正式发售了。截至发稿之前,虽然游戏在Steam上的评论才刚突破3位数,但好评率高达95%,体验过的玩家基本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
文 / 游戏那点事 西莉娅
首曝不到半年,蔡浩宇带队研发的新作《群星低语(Whispers from the Star)》在今天(8月15日)正式发售了。截至发稿之前,虽然游戏在Steam上的评论才刚突破3位数,但好评率高达95%,体验过的玩家基本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
自从今年3月公布首个预告片之后,围绕AI实时语音对话展开的核心玩法,加上蔡浩宇本人此前针对AI技术发表过的一番“暴论”,就让《群星低语》很快吸引了大量关注。而在远赴北美两年后,蔡浩宇和他亲自创立的AI技术公司Anuttacon究竟能够拿出怎样的作品,也正被越来越多双眼睛所紧盯。
据Anuttacon官网显示,他们的使命是开发“具有真正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AI技术”:能思考、能感知,能通过丰富而细腻的互动与玩家建立真挚的连接,从而打造“比现实更真实的虚拟世界”。
更有趣的是,在《群星低语》上个月开放demo试玩后,蔡浩宇还专门更新了自己的领英资料,职位一栏赫然显示他正在担任“AI Soulcaster”——粗略直译过来,就是「AI灵魂大法师」。
这个耐人寻味的称号,除了带点“中二”之外,或许也展现出了蔡浩宇对于《群星低语》探索方向的信心。对于这款作品,Anuttacon此前曾经为其赋予过一个全新的类型定义——FPT(First-person Talker),即摒弃传统游戏的固定剧本模式,转而依靠AI技术实时生成对话推动剧情。
而在体验过游戏的正式版本之后,我感觉蔡浩宇这回拿AI炼出来的“魂”,确实有点意思。
01
第一人称的异星对话之旅
与游戏的官方介绍相仿,《群星低语》构建了一个以「AI对话驱动叙事」为核心的基础框架,并且通过实时AI自由对话系统,打造了一种与传统叙事游戏截然不同的体验。
故事一开始,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位身穿宇航服的女孩正在向我传递「求救信号」。
这位名叫Stella的天体物理系学生,原本参与了一项科研考察任务,却因意外迫降在一个名为Gaia的星球上,舱体损毁、孤立无援,而唯一能联系到的,就是屏幕前的我们。
游戏核心玩法建立在AI实时对话交互之上。玩家可以通过语音输入,使用英语与Stella交流,而基于Anuttacon自研的AI模型,她的回应也并非预设脚本,而是会根据玩家的表达方式、情绪倾向甚至潜台词,生成不同的对话和行为。
所以,通过实时对话的模式,当我的第一条语音讯息通过实时对话系统发送出去时,屏幕那端的Stella明显地流露出能够联系到地球人类的惊讶神情。
我先是试着询问着Stella所处环境的情况,建议她仔细观察舱内各处细节。而Stella不仅通过语音给予了即时反馈,其人物建模也竟然真的从屏幕中央暂离,具备真实的物理动作系统。
在接下来的“解谜”环节,我们找到了工具,又一起研究了舱门附近的区域,最后想到了“用螺丝刀拧开门上松动的螺丝”。Stella肯定了这个可行的方案,决定立刻尝试,至此视频通话结束,随即一个讯息界面弹出——是Stella的语音消息。她已经成功脱困,并且很感谢我的帮助。
为了让Stella的通讯设备“节省电量”,《群星低语》还做了文字信息的对话形式,在她动手操作或者动身前进时,我们会切换到聊天框进行语音消息对话,交互设计贴合情境。
当Stella终于踏足Gaia星球的土地时,她先是对眼前瑰丽的异星景观欣喜若狂,但思及在飞船上紧急疏散时失散的同伴,很快又变得有点失落。就这样,在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平原上,我们开始了漫无边际的对话。
脱困后的Stella表示她将在这颗陌生星球继续探索,寻找同伴。在第三章节的尾声,她回头看到闪烁的信号,决定前往查看。循着信号指引,在漫长的星际跋涉中,Stella逐渐拼凑出事故背后的真相。每当她发现新的线索时,都会第一时间发送讯息与我分享——有时是导师遗落的身份证,有时是一张星际网络图……我们始终保持着跨越光年的联结,这段揭开谜团的旅程,也因有了彼此而不再孤单。
随着对话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远不止在体验一部“英语听力口语”模拟器。在和Stella相处的过程中,我能直观地感受到她的成长,见证她成为一位迎难而上、独当一面的冒险者。
玩家的身份被设定为Stella在这颗陌生星球上唯一的依靠,每一步选择都会改变故事的走向,进而决定她的命运;更让我意外的是,在《群星低语》正式版,Stella甚至会因为我们的一个错误决策而死去。
当时Stella颤抖着向我描述眼前的异常:“不对劲,眼前出现了迷雾和红灯……我想我迷路了,真的迷路了。”她或许可以等眼前的景象消失,或是继续前行。我赶紧让她保持镇定,缓慢移动。然而这个看似合理的决定,最终却导致了悲剧。
通讯画面定格在Stella那条突然中断的语音。看着那个曾经与我共度星际旅途的生命,化为一串永远沉寂的坐标代码,屏幕前的我久久不能平静。我这时才意识到,自己既可以成为Stella的救世主,也可能在无意间把她推向深渊。
从体验来看,《群星低语》通过多个关键决策点设置了不同的死亡分支结局,但本质上仍属于线性叙事框架下的互动体验。整体故事脉络依然遵循着预设的发展轨迹,互动形式也主要局限于语音对话的范畴。
不过,在将AI塑造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方面,《群星低语》确实已经展现出了颇为惊艳的水平。
02
「世界是虚拟的,感情是真实的」
除了引导Stella脱离险境这个主线任务之外,在反复交流、的过程当中,你也完全可以尝试将对话引导到其他方向,像现实中的朋友一样与Stella闲聊。而面对各种问题,Stella给出的反应也显得相对自然,能够很好地维持住自己的“人设”,并不会轻易产生半路脱线的现象。
早在之前demo开放试玩的时候,许多海外玩家就已经对Stella进行过“考验”。比如前不久,Twitch平台的AI虚拟主播Neuro-sama就在直播里面玩了《群星低语》,两个AI之间从星际探险聊到人工智能,居然慢慢聊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此前马斯克大推的AI伙伴Grok Ani也被《群星低语》官方拿来试玩了自家游戏,还反过来@了马斯克,向他展示实际效果。
而在B站等中文社区,玩家们则玩出了更具本土特色的花样,涌现出大量“教Stella说中文”的视频切片,更不乏各种执着地向这位受困的宇航员女孩安利《原神》的,甚至成功让Stella说出了那句“原神启动”……
显然,基于玩家各异的表达能力与互动指令,《群星低语》确实有着「千人千面」的体验潜力。在不同指令下,AI除了推动主线的对话与基本人设之外基本不会给出相同的回复,确保玩家每次重置进度时都能尝试不同的体验路线。
但有趣的是,即便玩家刻意引导话题跑偏,游戏也会尽可能将话题引导回“打开舱门、探索星球”这一主线,确保叙事框架处在可控范围内,也避免玩家因为目标感缺失、无法推进剧情而产生疲惫感。
而在逐渐深入的互动过程中,Stella时不时也会主动向玩家敞开心扉。从对话里面可以得知,Stella的父亲是美籍华人摄影师,母亲是一名科学家,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她自己今年则刚满十九岁,是马里亚纳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主修天体物理学,爱好太空冒险,痴迷科幻电影和老电子游戏。
这种情感交流也不只是“单向输出”。除了回答问题以外,Stella也会根据对话内容主动向玩家抛出新的思考,关心玩家现实生活的状况,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给人以和现实好友“倾诉”的陪伴体验。
(Stella根据我“Sleep”的兴趣爱好开玩笑)
加上在情绪反应方面,Stella实时匹配的动作神态与肢体语言都相当自然流畅,且会根据当下的不同情境流露出喜悦、悲伤、紧张等不同情感,最终所呈现出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可以说达到了现有绝大部分AI游戏都很难触及的水平。
以Stella在探索受挫时给出的反馈为例,当谈及同伴安危时,Stella会马上因为牵挂随行同学和导师而显露出脆弱的一面,她认为是自己过于低估风险,才导致一行人遭遇危险;但当玩家反过来流露出灰心情绪时,Stella又会主动给予你积极的鼓励,表示会和玩家一起面对困难与问题……这种立体的性格刻画,也让Stella摆脱了AI对话模型常见的“程式化”形象。
(左上角实时显示的心率反映Stella的情绪状况)
那么,能不能让AI角色意识到自己是AI?如果告诉Stella这是一个虚拟的故事,这只是一个被设定好的程序,一个游戏,她作为游戏角色在屏幕之中,而我们在屏幕的另一边……Stella会如何反应?
当我说出“你只是个游戏程序”的真相,Stella明显受到了打击:“我在这里感受到的空气、阳光都是那么真实,又怎么去确认什么是真实的,而什么不是?”
在短暂的困惑过后,Stella给出了颇有哲理的回答。她相信不管相隔多少光年,宇宙中的纽带都是真实的。和她不期的相遇,和她这一个小时的探讨互动都是真实而鲜明的,「情感的连接」也是真实存在的。
(最触动我的一句“Stay with me,forever”)
如今,由蔡浩宇带队研发的《群星低语》,让人看到了AI情感链接的雏形。尽管从玩家反馈来看,游戏正式版本目前依然存在口音识别偏差、翻译功能不全等仍然需要后续进一步优化的问题,但在提供「情绪价值」方面,《群星低语》目前所展现出的水平,已经足以让人对未来同类作品的“进化”,产生相当大的想象空间。
03
下一轮「AI交互革命」的前奏?
两年前,蔡浩宇卸任米哈游董事长兼CEO的决定,在业内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蔡浩宇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前沿科技的研究与应用、新项目研发”的说法也一直牵动着行业人的心。
如今随着《群星低语》发售,蔡浩宇和Anuttacon在AI领域探索的速度确实也超出了外界的普遍预期。无论是“AI+游戏”,还是以AI对话生成为基础的陪伴软件,此前其实已经有不少厂商作出过尝试——比如网易的《逆水寒》和《燕云十六声》尝试了AI生成NPC对话、诗悦网络的《望月》采用AI驱动NPC的行为逻辑以及语言表达、《EVE》则通过“3D+AI即时互动”技术,推出能够提供情感陪伴体验的虚拟恋人,给玩家点奶茶的操作更是一度出圈……
但在此基础上,《群星低语》还是让人看到了全新的可能性,即AI对话不局限于文字,而是能够通过模型、声音、甚至是“感情”,从多个维度去将AI陪伴的「真实感」构建得更加全面。
尽管游戏在可玩性、叙事结构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作为一个实验性质居多的产品,《群星低语》无疑已经向业界展示了一个可行的新方向,让AI扮演的角色从给出回答的“工具人”,逐步向具有深刻情感交互能力的“陪伴者”形态转变。
拿某位玩家在游戏Steam评论区的话来说,《群星低语》也许真的是一款“future game”。
来源:手游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