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汕尾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重磅出台,标志着汕尾将以全媒体矩阵为强大引擎,全面激活“2+10+N”农业产业格局,让海陆丰的丰饶物产加速“火出圈”。
开渔的号角即将吹响,坐拥蔚蓝海洋牧场与翠绿田野粮仓的汕尾,正借力“媒体+”掀起一场农业品牌化、现代化的澎湃浪潮。
近日,《汕尾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重磅出台,标志着汕尾将以全媒体矩阵为强大引擎,全面激活“2+10+N”农业产业格局,让海陆丰的丰饶物产加速“火出圈”。
《方案》锚定“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目标,以体系化品牌建设为核心抓手,深耕蓝色海洋牧场与绿色陆上农业,聚焦甘薯、丝苗米、生猪、荔枝、生蚝、海鲡鱼、海胆、茶叶、青梅、油甘等十大优势产业,同时精心培育汕尾鱼丸、陂洋菠萝、虎噉金针菜等N个特色产业,构建层次分明、亮点纷呈的产业矩阵。
媒体+市场:畅通产销“高速路”
汕尾的农业优势,藏在绿美画卷里,浸在蔚蓝海风里,这里四季皆有鲜品,但“土疙瘩”要变成“致富果”,离不开媒体+市场的“接力”。
去年以来,汕尾海鲜借助“媒体+”精准推送,接连登陆北京、深圳举办专场推介会。线上直播带货、名厨现场烹饪引爆关注,线下商超对接、订单纷至沓来。晨洲生蚝、紫海胆、海鲡鱼等“汕尾三鲜”明星产品成功打入京津冀、长三角高端市场,让千里之外的食客也能第一时间品尝到“汕尾鲜”。
当前,汕尾正积极构建农产品采购商“朋友圈”,将全国重点采购平台、电商巨头、深加工名企纳入其中,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信息壁垒被打破,市场供需与价格行情实时播报,有效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与此同时,汕尾紧抓深汕对口帮扶协作机遇,推动“汕农领鲜”区域公用品牌与深圳“圳品”高标准体系深度联姻,加大“圳品”认证培育力度,为特色农产品直通深圳及大湾区市场铺设“绿色通道”,并通过“北品南下”等活动深化与保定首衡集团、上海万果联等龙头企业的合作,让汕尾好物走向更广阔天地。
媒体+品牌:擦亮产业“金名片”
线上流量与线下活动的双向发力,让小农户和大市场精准对接。
汕尾推出“汕农领鲜”区域公用品牌,发动各县区深挖特色,打造耀眼“金名片”。市城区擦亮晨洲蚝、海胆、海鲡鱼“三鲜”品牌,生蚝开蚝大赛直播吸引百万流量;海丰县做强油占米、莲花山茶、虎噉金针菜“三大地标产品”,油占米稻田画通过无人机航拍和短视频传播,成为网红打卡点,生动诠释了现代农业的“丰”景艺术;陆丰市将甘薯品牌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陆河县则以“青梅传韵·油甘润心·茶香致远”为主线,青梅采摘体验游、油甘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八方来客……
在品牌推广上,“汕尾荔枝+非遗”出海成为典范。荔枝礼盒巧妙融入汕尾戏曲等非遗元素,让一颗荔枝承载着中华文化香飘海外。
媒体+文化:农文旅融合焕新颜
《方案》要求深度挖掘海陆丰革命老区厚重的红色基因、迷人的滨海风情、璀璨的非遗技艺,将其与农业产业链条无缝融合。
在油占米产区,稻田画旁增设农事体验区,游客可下田插秧、体验收割,在米香中感受农耕文化;在滨海渔村,疍家渔歌、渔民号子等非遗表演吸引网友“云”赶海,线下民宿、海鲜餐饮预订火爆。
聚焦乡村休闲旅游,汕尾将持续打造乡村歌手大赛、赛龙舟、英歌舞等文体活动,持续点燃“粤东旅游黄金海岸、海鲜美食之都”的独特魅力,让流量切实转化为客流和消费力。
“媒体+生活”“媒体+产业”“媒体+科技”“媒体+智库”“媒体+服务”……当镜头成为新农具,流量化为新农资,海陆丰大地的“2+10+N”产业图景,在“媒体+”的强力赋能下,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正在汕尾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善美汕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