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20岁文豪作文心法第一赋七世孙临写直逼《兰亭序》,真迹全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19:05 2

摘要:公元280年,20岁的陆机在吴郡(今苏州)写下《文赋》,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开创中国文学理论先河,被誉为“文章第一赋”。

公元280年,20岁的陆机在吴郡(今苏州)写下《文赋》,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开创中国文学理论先河,被誉为“文章第一赋”。

330年后,陆机七世孙陆柬之晚年在长安写下《文赋》墨迹 ,笔法直逼《兰亭序》,却更具历史厚重感。以“唐人第一行书”之姿,让“文章”与“书翰”在纸上永生。

1658字行楷里,有虞世南的温润,更有陆机《平复帖》的苍茫。赵孟頫誉“晋人骨,唐人韵”,刘伯温叹:“晋陆之词,唐陆之书,可谓二美”。全篇高清真迹译文: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我每次阅读才士的作品,总能体会到他们创作的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诚然,作家行文变化无穷,但文章的美丑好坏是可以分辨评论的。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每当自己写作时,尤其能体会到其中甘苦。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常常忧虑意愿与事物不相符,文章不能准确地把意愿表达出来。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通晓作文之理不难,付诸实践来写作不容易。

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因此作《文赋》借评前人的优秀作品,阐述怎样写有利,怎样写有害的道理。或许可以说,前人的优秀之作,已把为文的奥妙委婉曲折也体现了出来。

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至于前人的写作诀窍,则如同比着斧子做斧柄,虽然样式就在眼前,但那得心应手的熟练技巧,却难以用语言表达详尽,大凡能用语言说明的都在这篇《文赋》里了。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立足天地间静观万物,从典籍中陶冶情志。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随四季变迁感叹时光流逝,观万物盛衰引发思绪纷纭。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深秋悲落叶凋零,芳春喜枝条柔嫩。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心怀高洁如霜雪,志向邈远似凌云。

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歌颂先辈的丰功伟绩,追慕祖先的美好德行。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遨游文章的林海,欣赏文采斐然的佳作。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感慨之余抛卷提笔,姑且用此文抒发心声。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开始创作,精心构思。潜心思索,旁搜博寻。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神飞八极之外,心游万刃高空。

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文思到来,如日初升,开始朦胧,逐渐鲜明。此时物象,清晰互涌。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子史精华,奔注如倾。六艺辞采,荟萃笔锋。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驰骋想象,上下翻腾。忽而漂浮天池之上,忽而潜入地泉之中。

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

有时吐辞艰涩,如衔钩之鱼从深渊钓出;

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

有时出语轻快,似中箭之鸟坠于高空。

收百世之阙文,採千载之遗韻。

博取百代未述之意,广采千载不用之辞。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前人已用辞意,如早晨绽开的花朵谢而去之;前人未用辞意,象傍晚含苞的蓓蕾启而开之。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片刻之间通观古今,眨眼之时天下巡行。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完成构思,布局谋篇。选辞精当,事理井然。

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有形之物皆绘其形,有声之景尽显其音。

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或由枝及叶层层展开,或沿波溯源深入探究。

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

或从隐晦到显豁,或化平易为奇崛。

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有时如猛虎出山百兽驯服,有时似蛟龙现形群鸟惊散。

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文辞或妥帖流畅,或生硬滞涩。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需澄心静虑凝聚思力,将抽象思绪化为具体语言。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将天地概括为形象,把万物融会于笔端。

始躑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

开始好象话在干唇难以出口,最后酣畅淋漓泻于文翰。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以义理为骨干支撑内容,以文采为枝叶增添丰茂。

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

情感与文辞表里如一,情绪变化尽显于文字。

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思及乐事必露喜色,谈及哀伤已含悲叹。

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有时一挥而就,有时含毫沉思。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

写作充满着乐趣,一向为圣贤们推崇。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它能从虚无中创造形象,于寂寞中寻求声音。

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将深远之意浓缩于尺素,把澎湃之情倾注于寸心。

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

言辞越扩展越广阔,思绪越深究越深邃。

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

文采如繁花馥郁,笔力似青条森然。

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文章如疾风骤起,似云涌翰林。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文体千差万别,事物千姿百态。

纷纭挥霍,形难为状。

事物变化瞬息万变,形状描绘难得恰当。

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词藻凭才力施展技巧,文意为统帅独有匠心。

在有无而黾勉,当浅深而不让。

何取何去要勉力推敲,该深该浅要力求恰当。

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

即或违反写作常规,也要极力描绘形象。

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

追求辞藻者崇尚华丽,注重内涵者贵在恰当。

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言辞过于简约,文章格局不大;论述充分畅达,文章气势旷放。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诗用以抒发感情,要辞采华美感情细腻。赋用以铺陈事物,要条理清晰,语言清朗。

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

碑用以刻记功德,务必文质相当。诔用以哀悼死者,情调应该缠绵凄怆。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铭用以记载功劳,要言简意深,温和顺畅。箴用以讽谏得失,抑扬顿挫,文理清壮。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颂用以歌功倾德,从容舒缓,繁采华彰。论用以评述是非功过,精辟缜密,语言流畅。

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奏对上陈叙事,平和透彻,得体适当。说明以论辨说理,奇诡诱人,辞彩有光。

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

这些文体虽各有区别,但都要求禁止邪恶和放荡。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辞义畅达说理全面,但要切记不能冗长。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

文章如万物多姿,文体随时代变迁。

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立意崇尚巧妙,遣词贵在妍美。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音调高低错落有致,好象五色配合鲜艳。

虽逝止之无常,故崎錡而难便。

虽说取舍本无定律,文辞安排很难合适。

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

如果通晓变化又懂得它们的次序,就会下笔流畅犹如开通河道容纳众泉。

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

假如错过变化时机再去凑合,则以尾续首,颠倒混乱。

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

如同颠倒了颜色次序,就会混浊不清而不鲜艳。

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

有时下文对上文有损害,有时上文对下文影响。

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意妨。

有时文辞拙劣而道理周全,有时文辞通顺而道理不明。

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

把它分开两全齐美,合在一起互相损伤。

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

评判优劣的标准非常严格,决定取舍也要细察分毫。

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如果通过衡量有所剪裁,要以精当与否作为准绳。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

有时文辞繁多内容丰富,欲达之意却不清楚。

极无两致,尽不可益。

文章主题只有一个,意思说尽不可再赘述。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文章扼要之处要突出只言片语,作为全文纲领警句。

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尽管文章条条有理,借助警句才更有力。

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文章果能利多弊少,就该满足不再改易。

或藻思綺合,清丽千眠。

有时组织词义如编彩绘,严密漂亮光泽鲜艳。

炳若缛绣,悽若繁絃。

辞采富丽像斑斓锦秀,情调凄婉如乐器和弦。

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

果真自己没有独创,恐怕就要雷同前贤。

虽杼轴于予怀,忧他人之我先。

虽然是纯属自心的创造,也怕他人用于我先。

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如果是有损于名誉道德,就是心爱也一定要抛弃。

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

有时个别章句像开放的苇花和挺立的禾穗,超越一般而绝妙风致。

形不可逐,响难为系。

如声不可拴,影不可追。

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

佳句孤零零超然独立,绝非庸言能够相配。

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心茫然很难再寻佳句,犹豫徘徊又不忍将客观存它舍弃。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文有奇就就像石中藏玉使山岭生辉,又像水中含珠令河川秀媚。

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

那芜杂不堪的荆棘丛,也会因翠鸟的聚集而蒙荣生色。

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将俚俗的《下里巴人》跟高雅的《阳春白雪》一起演奏,也能够相映生辉。

或讬言于短韻,对穷迹而孤兴,

有时候写成短小的诗文,面对淡薄的内容却少有兴趣。

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

俯看下文孤独而没有响应,仰观上文空荡而无所应承。

譬偏絃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

好比孤弦独奏,虽蕴含清韵,却单调没有和声。

或寄辞于瘁音,徒靡言而弗华。

有的文章憔悴无力,言辞奢侈而无光采。

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

把美丑混为一体,质地上乘的美玉也会因疵累而成瑕;

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

又好比堂下管乐奏出偏急的调音,虽欲与堂上雅乐相应,却由于曲调急促不能协调。

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

有的文章不顾义理而专求新奇,只讲求浮华而追求细微,

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

语言缺少情感和爱憎,用辞漂浮而不着边际,

犹絃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

犹如弦细而急弹,即使声音和谐也不悲切感人。

或奔放以谐和,务嘈囋而妖冶,

有的文章情思放纵而迎合时尚,讲求辞采浮艳而妖冶,

徒悦目而偶俗,故高声而曲下。

只是好看能投合世俗,声调虽高而曲品卑下。

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

要理解《防露》、《桑间》这类的情歌,虽悲切感人却有失雅正。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有的文章清素淡泊质朴简约,将繁褥浮艳文辞全部去掉,

阙大羹之遗味,同朱絃之清氾,

但由于过分平淡却像没有调料的肉汁,又像抚琴弹奏质朴清曲,

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纵然一人唱三人和,也只能说雅致并不艳美。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

至于文辞繁简、谋篇布局,灵活应变也自有微妙之处。

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

有时语言钝拙而喻义巧妙,有时道理简朴而文辞清新;

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

有时袭取前人而创出新意,有时出于浑浊而见清澄;

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

有时稍一观览即察其精妙,有时细加研究方知其精邃。

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絃而遣声。

有如跳舞的人踏着节拍而挥动着长袖,歌唱的人应和着琴弦而放声。

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轮扁斫轮得心应手却不可言传,为文之道也非华美的语言所能阐明。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

我虽熟谙行文法则,仍常觉力不从心。

练世情之常尤,识前脩之所淑。

看尽世人写作的通病,也知前贤文章的妙处。

虽发于巧心,或受蚩于拙目。

纵有精妙构思发于内心,却恐被浅见者嗤笑。

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

那些珠玉般的词章,如同原野上丰饶的豆菽,

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

如风箱鼓动般生生不息,与天地共生共长。

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

虽世上的优美文辞如此之多,可我掌握的不满一捧。

患挈缾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

苦于才思常如空瓶见底,妙语佳句总是难以连缀。

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

只能在短墙边踉跄徘徊,用平庸字句勉强成篇。

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

每至终章总觉抱憾,岂敢自满?

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唯恐如粗陶蒙尘自鸣,反被美玉清音所笑。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

当灵感降临或滞涩之际,来去皆不可强求。它如影消散般隐匿,又如惊雷乍起般突至。

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

若逢文思畅达,什么纷乱思绪不能清理?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胸中思绪如风涌动,唇齿间言辞似泉流淌;

纷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拟;

华章丽句层层叠叠,只需提笔挥洒;

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

此时文采粲然满目,音韵清越盈耳。

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待到神思枯竭时,心神涣散,如枯木僵立,空荡似河道干涸。

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

强聚精神探求深意,耗尽心力苦索幽微;

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

可文理愈发晦暗难明,思绪如同抽丝断续。

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

有时殚精竭虑反留遗憾,有时信手拈来却少瑕疵。

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

纵使文章由我执笔,成败终非人力可主。

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每抚卷怅然自叹:这灵感开阖的玄机,至今仍未参透。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

文章作用很大,许多道理借它传扬。

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

道传万里畅通无阻,沟通亿载它是桥梁。

俯殆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

向下为后世留下创作法则,向上取法古人经典范式。

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

挽救文武之道使之不至衰落,宏扬教化使其免于泯灭。

塗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

路途多么广远都能指明,世道多么精微都能阐明。

配霑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

作用如同雨露滋润万物,手法幽微变化如同鬼神。

被金石而德广,流管絃而日新。

文章刻于金石美德传遍天下,播于管弦更能日新月异。

从文到书,接力3个世纪,至今18个世纪,文、意、形三绝,绝无仅有。

文:见解新颖,警策动人,意象流走,辞采华艳,气度恢宏,如入大山大湖。

:如何在虚实交织中捕捉灵感,如何“课虚责有”将灵感转化为文字,如何在辞章锤炼间沉淀永恒的文明价值,文中均有精彩细节解读。

形:作者七世孙书法家陆柬之,年轻时即倾心《文赋》,但怕书艺不精“玷辱”前贤名作,直至晚年书名赫赫才动笔,墨韵文心,世代珍藏。

且品且珍惜。

黄毫金(愙斋)

80后,出生广东雷州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

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员

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

《书法雷州》编委会成员

来源:愙斋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