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传出,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上深情悼念:“他令人难忘的面孔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忧郁、迷人、神秘,他不仅仅是一个明星,他是一座法国丰碑。”
“我什么都有,除了幸福。”阿兰·德龙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总结自己传奇而矛盾的一生。
In Memory of Alain Delon
2024年8月18日,这位法国电影黄金时代最后的巨星在巴黎东南的杜希家中离世,享年88岁。
消息传出,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上深情悼念:“他令人难忘的面孔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忧郁、迷人、神秘,他不仅仅是一个明星,他是一座法国丰碑。”
而在遥远的东方,无数中国影迷的思绪瞬间被拉回1978年——那个第一次在银幕上见到黑衣侠客佐罗的年代。
坎坷来路:
从问题少年到银幕神颜
1935年11月8日,阿兰·德龙出生在巴黎郊区的索镇。
他的父亲经营一家小型电影院,他的母亲拥有药剂师资格并经营药局。这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却孕育着动荡的童年——在德龙四岁时,他的父母离婚,年幼的他成了“拖油瓶”,辗转于父亲和母亲各自重组的家庭之间。
“我成了一个麻烦,”晚年的德龙如此回忆。家庭不幸使他无心学业,青少年德龙换了多所学校,因不断违纪、逃学而被屡屡开除。
1952年,17岁的德龙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出路:他加入法国海军,成为当年新兵中的一员。但在法属印度支那服役期间,他因偷开吉普车并导致车祸被军事法庭审判,最终被剥夺一等兵军衔并被遣返回法国。
回到巴黎的德龙艰难度日,他做过搬运工、咖啡馆服务生等零工。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偶然结识了演员让-克洛德·布里亚利之后,布里亚利带他参加了1957年的戛纳电影节。
电影节期间,一位好莱坞星探发现了德龙惊人的外貌,邀请他试镜。三天后,德龙成功通过选拔,获得了参演《战地春梦》的机会,但他最终决定留在他的家乡法国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我是法国人,首先希望在法国闯出一片天地。”
光影传奇:
从“雷普利”到“独行杀手”
德龙的银幕处女作是1957年的《当女人插手》,导演伊夫·阿莱格雷给了他终身受用的建议:“不要演,平时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平时怎么看,那就怎么看;你平时怎么动,那就怎么动;你平时怎么说话,那就怎么说话。”
In Memory of
Alain Delon
1960年成为德龙事业的转折点。在《怒海沉尸》(别看《消失的她》,这才是真正的悬疑片天花板!)中,他坚持饰演为财杀人的穷小子“雷普利”,而非原定的受害者角色。影评人赞叹:“阿兰·德龙扮演的冒牌富家子充满了‘俊美坏男人’的邪恶魅力,堪称影史经典。”
同年,他在卢基诺·维斯康蒂的《洛可兄弟》中的表演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国际巨星地位。
事业蒸蒸日上之余,德龙的感情生活也受到大众许多关注。
1958年拍摄《花月断肠时》时,他与“茜茜公主”罗密·施奈德相恋订婚。这段持续五年的恋情虽以分手告终,却成为德龙心中永远的痛。他后来称施奈德为“一生挚爱”,并在她1982年英年早逝后安排将其与同样不幸早逝的儿子合葬。
1967年,德龙遇见了改变他演艺生涯的角色——在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的《独行杀手》中,他塑造了一个几乎沉默寡言的专业杀手杰夫。片中他穿着立领风衣、浅灰礼帽的形象成为永恒经典。
《独行杀手》
Le Samouraï
凤凰卫视电影台
8月23日 21:15
即将播出
这部电影不仅是阿兰·德龙的巅峰之作,也被誉为影史上最伟大的犯罪片之一,影响了无数后来的黑帮片、杀手电影,甚至整个黑色电影(Film Noir)的风格。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杰夫·科斯特洛(阿兰·德龙 饰)的职业杀手的故事。
杰夫独居在巴黎一间简陋的公寓里,生活极其规律,甚至有些刻板——他精心打理自己的风衣、帽子,养着一只金丝雀,每天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着装。他沉默寡言,几乎不与人交流,唯一能让他流露出情绪的,或许只有那只小鸟。
杰夫接到一个任务:去一家夜总会枪杀老板。他冷静地执行了任务,但在离开时被夜总会的钢琴女郎(凯茜·罗齐尔 饰)看见。奇怪的是,女郎没有向警方指认他。警方开始追查杰夫,而雇主也担心事情败露,决定除掉他。杰夫陷入了一场猫鼠游戏,但他似乎并不在意生死,而是执着于一个谜团:为什么那个女郎没有揭发他?
最终,杰夫选择回到夜总会,面对自己的命运。在警方的包围下,他掏出手枪——但枪里没有子弹。他早已决定赴死,而那个女郎,或许是他生命中唯一触动过他的存在......
这部电影对世界电影影响深远。马丁·斯科塞斯、昆汀·塔伦蒂诺、吉姆·贾木许等著名导演都承认深受其影响。在中国香港,吴宇森从德龙的表演中汲取灵感,塑造出周润发在《喋血双雄》中的经典杀手形象(它被誉为吴宇森“最完美”的电影,警匪双雄喋血而生!)。
德龙在《独行杀手》中的表演为神秘、理智的杀手角色设立了模板:台词极少,心理戏丰富,通过细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传递复杂情感。
东方情缘:
黑衣侠客征服中国
1975年,德龙主演的《佐罗》在法国反响平平。
谁也没想到,三年后这部影片会在遥远的东方掀起飓风。1978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引进的西方电影,《佐罗》在中国上映。
《佐罗》
Zorro
凤凰卫视电影台
8月18日 11:30
即将播出
据统计,超过7000万中国观众涌入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这个数字在当时堪称奇迹。阿兰·德龙饰演的蒙面侠客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黑色斗篷、枣红坐骑、凌空挥舞的长鞭,以及黑色礼帽下迷人的微笑。
“从今天开始,我们不打无辜的人!让你们看看公正的判决!”当佐罗在银幕上喊出这些台词时,中国观众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个英雄形象,更是一种自由精神的召唤。
《佐罗》讲述了西班牙人在南美洲殖民统治时代,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新总督米格尔在上任途中被杀,临死时把官印交与好友“欧洲第一剑士”迭戈(阿兰·德龙 饰),要其承继遗志。三个月后,新总督突然出现,不过他似乎是一个贵族的纨绔子弟,一切事物均假手他人。
与此同时,民间传说一位蒙面黑侠从天而降,警恶惩奸,锄强扶弱,“佐罗”的英名不径而走,令殖民者大为头痛,而新总督的身份更令人怀疑。身兼总督和侠客双重身份的迭戈与残暴的韦尔塔上校斗智斗勇,终于在韦尔塔强娶奥顿西娅的婚礼上结果了这个恶棍的性命,为当地百姓除了大害。
佐罗告别了好姑娘奥顿西娅,告别了新阿拉贡。这个主持公道、追求自由的义侠佐罗又跨上枣红马去行侠仗义了......
影片的成功离不开配音演员童自荣的精彩演绎。
童自荣创造性地用不同技巧处理两个角色:上午穿大头鞋配佐罗,声音沉稳有力;下午换拖鞋配假总督,声音飘忽不定。影片公映后,童自荣每天收到成麻袋的观众来信,“佐罗的声音”成为他最耀眼的艺术标签。
1987年,德龙访华。见到童自荣时,他紧握对方的手说:“感谢你让我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德龙的访华之旅引发轰动。北京首都体育馆为他举办的欢迎晚会,4元的门票被黄牛炒至50元仍一票难求(那时人们的月工资还不到100元)。当时甚至出现了一首迪斯科曲风的中文歌曲《阿兰·德龙》,歌词直白表达着崇拜:“阿兰·德龙是一团烈火,阿兰·德龙是一股旋风,你撩拨了多少颗芳心......”
时至今日,即便武侠片、警匪片在中国电影的版图中已经褪色,但佐罗式的侠客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影视创作者——今年上半年播出的国产古装剧《淮水竹亭》《书卷一梦》中的男主角王权弘业、离十六仍以面具覆面,身怀盖世武功拯救苍生,当然,他们也遵从着“女主遇险,男主必相救”的“套路”与貌美的女主角谱写浪漫爱情故事。
德龙与中国的缘分不止于《佐罗》。
他的心中一直有个未了心愿:“我想能在离开人世之前来中国拍一部电影,记住我的愿望!”2007年,他曾计划与香港导演合作,据传两人在巴黎多次会面商讨。虽然项目最终未能实现,但他这份对中国电影的情谊已深深烙印在影迷心中。
孤独落幕:
巨星身后的落寞剪影
德龙的晚年生活笼罩在忧郁之中。
2019年,他在接受荣誉金棕榈奖时已显老态,同年因中风在瑞士接受治疗。出院回家后,他过着隐居般的生活,身边只有爱犬相伴。“这些狗陪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我从它们那里得到的温情,比从人类那里更多。”
家庭矛盾使他心力交瘁。健康亮起红灯后,德龙的三个子女——安东尼、阿努什卡和亚兰——曾公开爆发冲突,互相指责对方操纵父亲、隐瞒病情。媒体将这场家庭悲剧描述为“具有希腊剧情所有元素的故事——有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一座曾经灯红酒绿却摇摇欲坠的豪宅”。
2024年初,法国宪兵在德龙住所搜查时发现枪支和弹药,引发非法持枪指控。这位于杜希的庄园曾是德龙精心打造的家园,如今却“一切都在不断出毛病,电也无法使用”。
回顾德龙的一生,仿佛印证了他自己的那句断言:“我生来就注定要成功,而不是幸福。这两者不能并存。”
再伟大的传奇也有落幕的一天,再璀璨的明星也有黯淡的一日,转眼间,阿兰·德龙离开钟爱他的影迷观众已有一年。
这个八月,让我们通过光影再度回忆起那个披着床单、手持树枝,在墙上画“Z”字的童年夏天,佐罗并未离去——他只是策马消失在夕阳中,留下一个永恒的传奇背影。
来源:凤凰卫视